青年路街道

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蓮湖區青年路街道位於明城牆內西北角,面積2.41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轄12個社區、1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青年路80號。文物古迹有廣仁寺(俗名喇嘛寺),明正德年間的糖坊街天主堂,北門安遠門,楊虎城官邸“止園”。東至北大街街面,與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為鄰;西至玉祥門外護城河外沿,與環城西路街道辦事處相接;南到二府街、紅埠街、西五台、香米園以北,與北院門街道辦事處交界;北到大北門、小北門外護城河外沿,與北關、紅廟坡街道辦事處接壤,轄區總面積2.41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6.6萬人。轄區設12個社區居委會,駐地單位150多個。其中有省廣電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農業廳、省無線電信局、省監獄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總工會、省新華書店、團市委、市電信局、市審計局、市文聯等廳局級單位20多個,大專院校1所,中學2所,小學6所,幼兒園4所,有市第二醫院、省皮膚病防治所、省郵電醫院、青年路醫院等醫療單位。

青年路街道曾是唐太極宮所在地,拓建於明洪武年間,西段為明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稱九府街,東段有清梁化鳳府第稱梁府街,史稱兩府街。位於西北一路的廣仁寺是陝西唯一的西藏密宗黃教喇嘛寺院,是西藏、青海等活佛入京途徑西安的行宮。

行政沿革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1955年設青年路街道,1959年將大蓮花池街道併入,1960年改名蓮湖公社青年路分社,1962年改為公社,1978年復改街道。1996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境內蓮湖路、西北三路、北大街為西安主要鬧市。轄大蓮花池街、北大街第三、北大街第四、北大街第五、蓮湖路第一、蓮湖路第二、蓮湖路第三、蓮湖路第四、蓮湖路第五、蓮湖路第六、蓮湖路第七、青年路第一、青年路第二、青年路第三、青年路第四、北曹家巷、立新街、糖坊街、儉家巷、明新巷、東八大里、西八大里、東藥王洞、西藥王洞、機電西北分公司、教場門、許士廟街、勞武巷、西北一路、西北地路、中藥王洞31個居委會和蓮湖路六號院家委會。2002?年,轄蓮湖路第一、蓮湖路第二、蓮湖路第三、蓮湖路第四、青年路第一、青年路第二、青年路第三、糖坊街、東藥王洞、西藥王洞、習武園、西北一路12個社區。1947年改為青年路。1955年9月22日,青年路街道辦事處成立。青年路街道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民主革命時期中共中央在大蓮花池街七號設情報處,蓮湖公園內奇園茶社是黨的聯絡站,原蓮壽坊八號一度是中共陝西省委秘書處,楊虎城將軍官邸“止園”是“西安事變”革命源策地之一。

歷史沿革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轄境位於城內西北隅,東至北大街,與新城區西五路街道辦事處為界;南止紅埠街、西倉巷、西五台,與北 院門、廟後街街道辦事處為鄰;西、北部至護城河外沿,與環城西路、紅廟坡和北關街道辦事處接連。因街道辦駐青年路而得名。面積2.02平方公里。1993年,有居民22257戶,66190人,其中男33492人,女326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67人。有居民委員會32個。街道辦事處駐青年路124號。轄境有大小街巷36條,其中主幹道兩條,102、103、104、105路電車,2、3、9、10、12、18、26、28、205、235、301路公共汽車穿梭於蓮湖路、北大街。建國后,轄境隸西安市第六區,1955年元月隸蓮湖區。是年9月青年路街道辦事處成立。1958年12月,將大蓮花池街道辦事處併入。1960年3月,改稱青年路人民公社。5月,蓮湖區建制撤銷。公社劃歸阿房區,更名蓮湖人民公社青年路分社。1962年7月,蓮湖區建制恢復,復稱青年路人民公社。1978年12月恢復現名。1993年,街道辦在編幹部27人。

街道建設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青年路街道[陝西省西安市青年路街道]
建國前,轄境西北部,多系農業菜地,地面空曠,居民稀少,東南部,舊式平房鱗次櫛比,居民密集,是明清以 來西安主要居民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西安中共組織活動的主要地區。大蓮花池街7號是中共中央西安情報處,蓮湖公園內的奇園茶社是中共地下聯絡站,原蓮壽坊8號是中共陝西省委秘書處。“止園”是楊虎城將軍官邸,是“西安事變”策源地之一。建國后,開闢蓮湖路,拓寬北大街,形成轄境東西、南北兩條幹道。1978年後,舊城改造,轄境低洼地區和部分街道連片拆建,破牆舊房,已建成座座高樓。轄境駐有陝西省衛生廳、陝西省農業廳共青團西安市委、陝西省印刷廠、中國建設銀行西安市分行、北大街商場、東方商廈、西安市第二印刷廠、中學2所、小學6所、幼兒園5所、醫院2家、影劇院2座和古都新世界大酒店、台灣酒店、止園飯店等機關、工商企業、金融等單位近百個。境內的蓮湖公園是西安最早建成的市民休憩場所。位於城牆內西北隅的清建廣仁寺,是陝西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