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學
臨終關懷學
臨終關懷學是一門以臨終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及其相關的醫學、護理、心理、社會、倫理等問題為研究對象,將醫護的專業化及科學化知識互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它有著較為獨特和寶貴的道德價值。
目錄
臨終關懷(hospice care)一詞,始於中世紀,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述語。當時,是用來做朝聖者或旅客中途休息,重新補足體力的一個中途驛站,現引申其義,用來指一套組織化的醫護方案,幫助那些暫停於人生路途最後一站的人,這個方案的重點是著重於對死亡前病人的疼痛的控制及死亡后家屬情緒的支持,抱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去了解那些病人及家屬在最後相處的幾個月中,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給臨終關懷下一個定義,就是指一種照護方案與醫生或社會中的巡迴醫護互相配合,為垂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緩和性和支持性照顧,以及病人死亡后對家屬的心理輔導。追溯早在公元前柏拉圖在其《共和國》一書中,就提到家庭對於一個貧苦的個人所能產生的安慰與支持。比利時在中世紀時代某個社區就已設立了“溫暖之家”。在一世紀之前,歐洲也有了少數的臨終關懷組織,做為垂死病人之家。不論從哪一點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間,西方社會絕大部分的中等之家及經濟不算富裕的家庭,在其家人病危臨終時,都多多少少必須部分依賴的公共救助機構,諸如養老院、精神病院等。但是,這些機構由於制度不夠健全,往往忽略了病人臨終前的各種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在世界範圍內,臨終關懷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存在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臨終關懷剛開始的時候,是以一種“理念肯定”的形式,由全美80個城市聯合起來,極力向大眾推展而來,這些熱心的提倡者,希望能夠建立一套特殊的安養方案,去幫助那些垂死的病人得以善終最後的人生歲月,不論病人病逝於何處,臨終關懷所提供的照顧,都希望在病人垂死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得以免於肉體的痛苦及心理恐懼。這是一個具有崇高目標的理想,需要社會大眾共同的努力與支持。不管世界各國的社會發展、宗教背景、醫院體制及對死亡的看法有何差異,都有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就是全人類都一致希望能夠在平和的氣氛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臨終關懷是一個服務的觀念,是一種為瀕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照顧,以發揮臨終關懷的理想和目標為其最終目的。概括起來說,是同即將死亡的病人分擔人生的旅程。臨終關懷組織的設立正是以這個前提來照顧臨終病人,使他們能夠在剩餘無幾的生命歲月中,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人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臨終階段。科學已經表明人的臨終階段具有特殊的發展規律性。從這個意義上講,臨終關懷學作為一門探討臨終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徵和社會實踐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並與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方法密切相關的新興邊緣學科,它的興起與發展,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和社會環境認識的提高,是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隨著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而自然提出的需求。正因為臨終是人的生命必須的發展階段,而且臨終關懷在於讓瀕死者安祥地、舒適地、有尊嚴而無憾地走到生命的終點。同時,為臨終者的家屬提供社會和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支持,以使他們的健康處於適應狀態,送走親人,做好善後。因此說,臨終關懷的實踐和發展與社會中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都息息相關。在我國臨終關懷學不僅僅是一個新學科,而且對於廣大民眾來講,還是一個新概念。但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幾千年文明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中,當代臨終關懷所體現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人類美好的道德信念,都能在我們的優秀文化潮流中,追蹤其淵源。因此,科學的臨終關懷在我國一經出現就得到各方學者的關注與支持,學者們一致表示為創立嶄新的中國式的臨終關懷學科而努力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