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本景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主體建筑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雙鶴齋一景是園內倖存的少量建築之一。
1900年徹底毀於戰亂中。
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筑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葉,仿照盤山靜寄山莊的雲林石室的山石,疊石而成的。嘉慶詩讚雙鶴齋曰:結構年深仿惠山,名園寄暢境幽閑。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嶇石不頑。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惠山寄暢園建的,其實,當時在圓明園也仿建有寄暢園。只是兩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寫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藝術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時叫桃花塢,曾是弘曆讀書的地方,書室叫“樂善堂”。此景,號稱有山桃萬株。蘇州閶門內舊有一處桃花塢,相傳是唐伯虎的故居。圓明園的桃花塢,雖然襲用其名,但桃花之盛遠不是吳下所能相比。
1726年(雍正四年)作較大增建,亦總稱雙鶴齋。
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廓然大公。
1755年(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側依照無錫惠山寄暢園景做了大規模改建,尤以疊石為著。
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雙鶴齋一景是園內倖存的少量建築之一。
1900年徹底毀於戰亂中。
另有《傳習錄》中提到的“廓然大公、物來順應”的儒學思想。
程頤說“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河南程氏粹言》卷二《心性篇》 )”,這裡面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首先是忘我,將個人的私慾拋開,物我兩忘,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第二,事物本來的道理,即天理,按照天理行事。按個人的理解,做到第一層意思,可以叫做廓然半公;以一顆廓然半公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就是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終有豁然貫通,體貼出“天理”的一刻,那時就是廓然大公。
來自《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乾隆御詩:
《廓然大公》
平岡回合,山禽渚鳥遠近相呼。后鑿曲池,有蒲菡萏。長夏高啟北窗,水香拂拂,真足開豁襟顏。
有山不讓土,故得高嶬嶬。
有河不擇流,故得寬瀰瀰。
是之謂大公,而我以名此。
偶值清晏閑,憑眺誠樂只。
識得聖人心,聞諸程夫子。
廓然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