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鹿山

孟津縣邙山的最高峰

黃鹿山景區,位於孟津縣西北部黃河小浪底大壩西側約3000米的黃河南岸,海拔486米,是孟津縣邙山的最高峰。東側柏崖山雄偉峭拔,西側紅崖山俊秀疊翠,南臨風景秀美的白龍洞景區,北臨黃河小浪底庫區,北岸是太行山、王屋山。黃鹿山狀如卧鹿,處於小浪底風景區的主體部位。

建設背景


相傳唐太宗
登基稱帝以後,除了理政,就是狩獵。有一次,他帶人馬隨從近百人上北邙打獵,馬首前不遠處,有一白鹿受驚,飛快向西北奔跑。李世民就一邊放馬追趕,一邊拈弓搭箭,連射數箭,只覺箭箭射中,然白鹿依舊飛奔,速度一點不減,他心裡很是奇怪。追出幾十里,前面已看到
黃河水流,聽到波濤聲聲,只見白鹿翻過一個峽谷,沿山坡而上,一群人馬仍緊迫不舍。當白鹿跑到半山腰時,忽然白鹿不見,眼前卻出現了一隻奔跑的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下馬跪地就拜。並令全體隨從跪拜謝罪,隨後又頒布昭令,命此山為黃鹿山。
黃鹿山
黃鹿山

主要景觀


黃鹿山以其秀美而聞名。四季景色各有絕妙:春來百花吐艷、蜂飛蝶舞。山腳下黃牛拉犁,時而傳來幾聲清脆的鞭響,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芳香;人夏,樹高葉繁,草長鶯飛。山谷里金黃的小麥,隨風起浪,微風中散發著新麥的清香,麥浪上激蕩著農家豐收的歡樂;秋季,霜天紅葉,碩果累累。山坡上像用彩粉刷過一樣,紅的、黃的、綠的,五彩繽紛,柿樹上掛滿了紅燈籠,看著,心裡就痒痒的,嘴裡就甜甜的,真是饞涎欲滴;冬天雪花飛舞,玉潔冰清。漫山遍野,銀裝素裹,樹上結滿冰花,屋檐上倒懸著冰柱,村場上小兒打著雪仗,屋內生著了火爐,再烤上幾粒花生,幾個柿餅,幾塊紅薯,邊吃邊侃,就別說那有多麼香甜,多麼愜意了。
黃鹿山以其最佳觀賞處而吸引遊客。小浪底工程是黃河在孟津形成了北方
黃鹿山
黃鹿山

千島湖

,而黃鹿山則是壩前第一半島。站在島邊,三面環水,自己彷彿置身於博大的游輪上,風起水動,水動人動,晃晃悠悠,搖擺不停,水動乎?船動乎?順水望去,大壩北端高豎著進水控制閘門,一排排,一個個,清晰可見。
壩西邊方圓168平方公里的湖內不見黃龍但見清波,清得瓦藍碧透,清得水天一色,白雲朵朵,倒映水中,如大師名畫。黃鹿山景點多達20多個,神龜探海、雙鱷戲水、千島疊翠、平湖落日、長橋卧波……都美不勝收。不論你是文人騷客、巨賈富紳、還是仕宦達貴、平頭百姓,來此觀山看水,總生忘我情,都會是你忘掉俗情繁務,變的心曠神怡。真乃“到此者,神仙也!”

文化活動


黃鹿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有仰韶晚期、龍山早期文化遺址,有戰國時期妯娌和寨根村落遺址,有北魏時期的謝家莊摩崖石窟造像,這些對研究我國原始文化和黃河文明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這裡還是歷史上的古戰場。它的村名、地名都記錄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曹營凹,是東漢末年曹操屯兵的地方,河對岸大山寨是當時袁紹駐兵屯積糧草的地方。袁、曹大戰在黃河岸的赤河灘。赤河灘原本是一塊黃河沖積的小平原,雙方對壘於此,經過連續幾次鏖戰,死傷將士無數,鮮血把整個河灘染成了紅色,後人稱其為赤河灘。曹操埋葬陣亡將士的地方叫墳坡村,大擺慶功宴席的地方叫大宴溝村。營前還有轅門、飲馬坑、放馬灘。而今這些遺址都已淹埋在庫底,只有在遊船上沿黃鹿山的不同位置來確定它們的遺址了。
黃鹿山余脈柏崖山上原有柏崖城,公元538年東西魏河橋大戰,東魏將軍侯景修築柏崖城,以拒西魏將軍字文泰,幾經激戰,西魏將軍敗退咸陽,東魏亦棄柏崖,收兵晉陽。唐上元二年,唐將李光弼為拒燕將史思明,再次修葺加固柏崖城,以應河陽戰役。河陽一戰,李光弼斬首級500餘,史思明大敗,逃回洛陽。當時河陽共有三城,北城在黃河北的吉利冶戌,中城在中彈,南城在黃河南的孟津白鶴鎮於家村,三城之間有河陽橋連通。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吏》中有詩句“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當說此役此地。

地理環境


黃鹿山有著獨特的氣候環境,因此也就有了獨特的山珍野味。庫區內的黃河鯉魚,黃河大蝦,那味道比魚塘中人工餵養的要鮮美得多。要知道,黃河鯉魚乃是國宴上的極品。山溝里有柿子、大棗、核桃、蘋果等野果,皮薄肉厚,味道甘甜。坡地里有特產山鷹椒,一束束,一串串,紅得艷,辣得尖,不要說讓你吃,就是聞一聞,也能使你連打三個噴嚏。不僅野兔、山雞、就是家庭飼養的豬、牛、羊、狗,其肉食也別有風味。
黃鹿山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這裡盛產紫砂礦石,內含幾十種有益的化學元素,是製作飲食茶具和花木栽培用盆的優質原料,很有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