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間隔灸

艾炷間隔灸

間隔灸,又稱隔物灸,是指在艾炷下墊一襯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因其火力溫和,具有艾灸和藥物的雙重作用而易於被患者接受。因其襯隔藥物的不同,又可分為多種灸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隔姜灸和隔蒜灸

療法簡介


是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因本法只適於臍部,故又稱神闕灸。其方法是:患者仰卧,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麵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臨床上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癥狀改善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