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痢疾的結果 展開
痢疾
痢疾
痢疾,中醫病證名。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為臨床特徵。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係。病機為濕熱、疫毒、寒濕結於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並用。對具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應重在預防,控制傳染。
● 英文名稱:Dysenter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內科
● 今之所謂痢疾者,古所謂滯下是也。(《濟生方·痢疾論治》)
● 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下赤白膿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痢疾,顧名思義,是以“下利”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多發於夏秋季節,根據不同病因可能具有傳染性,也可能沒有。
● 痢疾病位在腸,與脾、胃相關,可涉及腎。痢疾的發生多由外感濕熱、疫毒之邪,內傷七情或飲食不慎,損及脾胃與腸,邪氣客於大腸,與氣血搏結,腸道脂膜血絡受傷,傳導失司,而致下痢。
●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食物中毒及腸吸收功能障礙性疾病,可以參照痢疾進行治療。
● 痢疾的治療首先應該分辨虛實。對於實證痢疾,要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等法;對於虛證痢疾,用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等法。如果邪盛與正虛並見,應當扶正與祛邪一同使用。另外,治療痢疾應該氣血同調,有“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的說法。
● 預防痢疾,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過食生冷和進食不潔及變質食物,節制飲食,忌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對於具有傳染性的細菌性及阿米巴痢疾,應採取加強水、糞的管理及飲食管理、消滅蒼蠅等措施,以控制痢疾的傳播和流行。其次,痢疾患者,飲食宜清淡,忌食葷腥油膩難消化之品。治病宜早,疫毒痢要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對於輕證痢疾,民間常有採用馬齒莧生品的偏方。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