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博物館

中國天文博物館

中國天文博物院位於登封市告成鎮北的陽城遺址西南角,它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星台為依託。觀星台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天文台,周圍還分佈著夏代都城——王城崗遺址、春秋戰國至漢代陽城遺址、東周陽城冶鐵冶銅遺址等。

管轄隸屬


博物院由觀星台文物管理所負責管理,隸屬登封市文化局。

遺址介紹


周公測景台,又叫測影台,學名"八尺表",俗稱無影台,是我國古代立八尺表土圭測的遺制,即我國古代測量日影、驗證時令的儀器。西周時,周公(姬旦)為營造洛邑,曾到這裡測日影,以求地中。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太史監南宮說奉令來到陽城,刻立了這座"周公測景台"石表。測景台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石表,下部為圭座。石表呈方形,上端有歇山頂石帽,表高1.965米(恰合唐代八尺)、寬0.46米、厚0.21米,與周公的土圭測影制度相吻合。圭座為復斗式方座,高2.12米,下沿各邊長為:南1.86米、東1.84米、北1.94米、西1.76米,上沿各邊長為:南0.82米、西0.9米東0.88米、北0.84米,石北面距圭座北沿0.36-0.37米(約合唐尺一尺五寸),圭座斜面上收亦近唐尺一尺五寸,夏至中午,表上投影隱藏於邊棱和斜面之中,看不到投影,所以群眾稱之為無影台。圭座北面刻有一副對聯:"道通天地有形地,石蘊陰陽無影中",可能是明代人後刻上去的。

歷史沿革


1944年,觀星台遭日軍炮擊,台頂明代增修的小屋東間被炸毀,台身中彈10餘發,東壁砌磚嚴重脫落,痕迹尚在,其中一處彈擊中女兒牆、梯欄幾乎全毀。建國后,人民政府於1965年對觀星台進行了修葺,1975年進行了全面整修,使其基本上恢復了原貌。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觀星台南面,有明代增建的周公祠3間,文物管理所利用這一建築,舉辦了郭守敬事迹展覽,陳列出部分複製的古代天文儀器。為了進一步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1991年在觀星台成立了"中國天文博物院"計劃在全國天文文物普查的基礎上,逐步建成以室外陳列為主的天文遺址和天文文物、文獻陳列中心。觀星台西隔壁,有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工作站和標本陳列室,從登封王城崗遺址出土的文物標本就陳列在這裡,以供研究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