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洪鄉

福洪鄉

福洪鄉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南部,東連人和鄉、清泉鎮,西接龍王鎮、新都區石板灘鎮,北毗姚渡鎮,南鄰龍泉驛區文安鎮、義和鎮,距成都市區26公里。距青白江區政府所在地24公里,距成南路清泉出口3.5公里。全鄉幅員面積39.36平方公里,轄民主、進步、杏花、幸福、字型檔、勝利、團結、攔沖、先鋒等9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064人,耕地面積29976畝。

地理氣候


福洪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平均氣溫16.3℃左右。
福洪鄉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05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左右。

經濟概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鄉內企業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主,有私營企業200餘家,主要是藏毯生產業,早在80年代曾享有“藏毯之鄉”的美譽;農業以種養業為主,建有以凱特杏、黃金梨為主的萬畝優質水果產業帶,有以宏發、鑫旺養豬場為龍頭的優質肉豬養殖群體;
成立了“蜀府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優質杏協會”、“優質肉豬養殖協會”、“生態蔬菜種植協會”、“特種養殖協會”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鄉內有中學 1所、完全小學5所、中心幼兒園1所、衛生院1所(下屬15個村衛生站)、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1家、派出所坐落在鄉內。
福洪鄉在觀光區內大力發展休閑旅遊業。福洪鄉前進村有隋唐崖墓28座以上,1998年通過發掘1、2號墓,出土文物多達500餘件、價值高,有許多未發掘的崖墓保護完好,待發掘。
2006年農業增加值實現5900萬元,比2002年增長49.8%;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4800萬元,比2002年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比2002年增長56%;完成地方收入110萬元,是2002年的4倍。
該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利用“區無公害優質早熟梨產業帶建設”、“伏季水果帶建設”和退耕還林以及農發工程建設機遇,按照“三個一批”思路加快黃金梨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優質水果。種植黃金梨面積達3420畝;發展優質杏4000畝;發展日本甜柿450畝;發展晚白桃1160畝;2007年將繼續發展新品種水果—杏李20000株。
福洪鄉是中國十大油氣田中心之一(廖家油氣中心)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建有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西采輸處金蓬2井站。福洪鄉地毯生產歷史久遠,鄉內生產廠家50多個,生產點近200個,可生產普通毯和珍品毯,遠銷西藏、青海、新疆等民族地區。
福洪鄉有萬畝優質杏基地和黃金梨產業帶,福洪鄉解放村、幸福村頁岩資源豐富,品質高,交通方便,適宜建設頁岩磚廠。福洪鄉有養殖專業戶260多戶,品種有兔、雞、豬、魚、脆螺等。種植業發展有以優質杏為主的萬畝果樹基地和黃金梨產業帶。
福洪鄉大力發展凱特杏4000畝。凱特杏是1991年從美國加州引入中國的杏種。大果型,平均單果重105克,最大果重130克,果皮橙黃色,肉質細,含糖量高,味甜酸爽口,口感純正,芳香味濃,品質上等。六月中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12.7%,離核,易成花,極豐產。
凱特杏速成苗栽后當年成花,第二年開花株率與座果株率均達100%,平均株產3.3公斤,第三年平均株產10.6公斤,第四年進入豐產期,平均株產26.3公斤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凱特杏適應性極強,從北緯23-45度區域內均可栽植,在山東6月下旬成熟,在重慶、四川 5月底6月初成熟。抗鹽鹼、耐低溫、耐濕、抗晚霜。

資源環境


福洪鄉
福洪鄉
福洪鄉水、電、氣供應充足,境內建有自來水福洪供應站,居民用水為地下淺表水,供給充足,農業用水屬都江堰自流灌區,有東乾渠和八條支渠,榿木河及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有博能天然氣公司福洪配送中心,工業與民用天然氣供給充足;電力豐富,鄉內輸電線路完備,電源充足,能滿足發展用電需要。
福洪鄉境內有成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成趙路(成都—金堂趙鎮)斜貫東南,雲石路(雲頂—石板灘)橫穿東西,姚洪路(姚渡—福洪)縱貫南比,成渝鐵路穿東端而過,村村通柏油路,福洪鄉政府所在地距成渝路洪安火車站3公里,距達成鐵路金堂站12公里,距成南路清泉出口4公里,境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福洪鄉通訊信息方便快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小靈通)、中國聯通基站覆蓋全鄉,光纖電視網路覆蓋全鎮,市場繁榮,交易活躍。

歷史文化


福洪鄉前進村有隋唐崖墓28座以上。崖墓是崖壁上開鑿洞穴放置棺木的墓葬形式,分佈於四川、湖南、江西、貴州等地,以四川地區最多。崖墓的形式、平面布置、立面、細部直到墓室的內部布置都仿塵世的住宅,如重室墓分前後室,象徵人間住宅的前堂後室。入口處的墓門仿宅門的木構造在石崖上雕出柱子、斗栱、飛檐。有的在門旁還雕有門闕。
此外墓室內壁面有隱出的仿木構件,如有的將牆面劃分成方塊示意外露的木牆骨,壁面上部刻隱出的斗栱,有的在墓室和耳室間,以石柱斗栱分隔成兩個空間。還有在墓室壁面鑿出壁龕和灶台等世人住宅的常用物。從這些可以了解到古代木構建築的概貌。崖墓盛行於公元2世紀,蜀漢時已趨衰落,至南北朝時則成為尾聲。

指導思想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經濟發展思路,高舉“和諧”、“發展”兩面旗幟,不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努力建設美麗、富強、和諧福洪。

發展前景


福洪鄉明確今後五年發展思路
福洪鄉明確今後五年發展思路
一、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加快實施產業富鄉戰略
一是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繼續加強與省農科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以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選育生產為重點,爭取每年有選擇地引進2-3個新品種,推廣2項新技術,1個高質量的新產品,為品種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提供品種資源和技術支撐,爭創省級知名品牌、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和省級綠色產品質量認證。
不斷擴大福洪杏標準化生產規模,力爭每年新增擴優質杏標準化生產示範園種植面積2000畝以上,到2015年達到20000畝左右,全面增強福洪杏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形象。二是推進“國際農藝創意之鄉”建設。依託全域開展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國內外先進農業產業資源和農業科技、農業藝術,發展高端規模農業、高端生態農業。開發創意產品,使科技創新與藝術創意相結合,把傳統農業賦予創意藝術的產業內涵,並根據市場需求,運用新理念把農產品變為藝術品,設計生產出“來自泥土的原生態作品”,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產品的銷售走出“提籃叫賣”式的落後發展模式。
二、以群眾增收為目標,加快實施旅遊強鄉戰略
一是深度開發客家杏花AAA景區,按照杏花、幸福連片打造的思路,擴大景區範圍,完善景區設施,強化景區管理,提升景區檔次,充分發揮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形成三個組團不同主題的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藝創意區。二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改善農村的“經濟生態”、“自然生態”和“社會文化生態”,並將在此基礎上打造“國際農藝創意之鄉”,實現農業產業的文化性、創意性。三是通過全域福洪業態和景觀布局的系統規劃,用農業藝術、農業創意來升華場鎮、村、社區以及旅遊休閑產業,形成集國際農藝創意典範,融合本土特色農業藝術、農業科技和特色創意的大型農藝創意產業主題公園。
三、以完善設施為抓手,加快實施商貿興鄉戰略
一是結合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抗旱能力提升工程,繼續做好我鄉溝、渠、塘堰建設,同時對渠系建築物進行整治、配套;充分合理使用公共服務資金,用於村級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成德南高速公路、青南大道建設配合工作,加大與之對接的鄉內道路建設力度,形成適應地方經濟迅猛發展的路網構架;配合完成統一規劃建設的毗河以南片區水、電、氣、光纖等基礎設施,保證企業和老百姓的正常使用。二是加強協調和盛家園公司全面推進先鋒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以及新場鎮建設;繼續做好幸福村明湖科技生態田園建設項目,促進儘快投產。三是依託杏花村作為青白江區首個國家AAA級景區的良好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大引強,引進符合產業規劃、優勢突出、效益顯著的農業產業化項目。
四、以社會管理為重點,加快實施文化活鄉戰略
一是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扶持幫助農民工創業和大學生創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為經濟文化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條件。二是健全文化管理機制,將文化發展經費納入鄉財政預算,確保文化事業健康運轉。三是充分發揮現有文藝隊伍資源優勢,將有文藝特長的人員吸收進來培育更多的文藝骨幹,計劃在2012年發展2支以上文化隊伍,擴大覆蓋範圍。四是依託現有客家歷史文化資源和AAA級景區自然資源,創作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藝作品,打響扮靚我鄉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