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戰役是1941年11月17日—12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聯南方面軍為粉碎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第1集團軍而實施的進攻戰役。
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倫德施泰特元帥)佔領頓巴斯西南部后,企圖以一部兵力圍殲蘇軍羅斯托夫集團,打開通向高加索的門戶。蘇聯南方面軍(司令雅科夫·季莫費耶維奇·切列維琴科上將)和獨立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方面軍)奉命加強羅斯托夫地或的防禦,適時轉入反攻。蘇軍共斃傷德軍2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470門,迫使德軍西撤60~80公里。蘇軍以良好的火力配系抗擊德軍坦克集團的突擊,並適時發起反攻,以巧妙的迂迴粉碎德軍突向高加索的企圖,穩定了南翼戰場,取得開戰以來首次勝利。
德軍攻佔羅斯托夫
11月5日晨,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向羅斯托夫以北和東北方向實施深遠迂迴,企圖圍殲蘇聯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第17集團軍一部和義大利俄羅斯遠征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實施輔助進攻,以鉗制蘇聯南方方面軍的其餘兵力。同日,蘇聯第9集團軍右翼兵團在季亞科沃地域依託反坦克支撐點擊退德軍坦克的進攻。6-7日,該集團軍在方面軍航空兵支援下,向德軍實施反突擊。8日,德軍因進攻受挫轉而南下,於16日進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喬夫一線。17日,蘇聯南方方面軍在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側後轉入反攻:第37集團軍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第18和第9集團軍分別向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亞科沃和博爾德列夫卡實施輔助突擊;第12集團軍頑強防禦,制止德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推進;獨立第56集團軍固守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域,以積極行動鉗制當面德軍,待機向西北方向突擊。同日,德國第3裝甲軍向羅斯托夫發起進攻,於21日佔領該市。蘇聯獨立第56集團軍撤至頓河左岸和羅斯托夫以東。
26日,蘇聯南方方面軍突擊集團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威脅攻佔羅斯托夫的德軍側后。27日,蘇軍從西北和南面突向羅斯托夫,迫使德軍撤離。29日,蘇軍收復該市。12月2日,蘇軍乘勝追擊德軍至米烏斯河一線,后被德軍所阻,戰役至此結束。
羅斯托夫
經過1941年10月的艱苦防禦交戰,切列維琴科上將指揮的南方面軍(第12、第18、第9集團軍)於11月4日日終前以其中央和左翼退至傑巴利采沃、大克列平斯卡亞以西、霍普雷一線。蘇軍統帥部察明敵人為突向高加索準備向羅斯托夫方向突擊,便採取緊急措施來加強防禦,同時準備在羅斯托夫附近進行反攻。獨立第56集團軍負責直接防守羅斯托夫。反攻開始前,方面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突擊集團的集中和阻止敵人奪取羅斯托夫。在組織防禦時,特別重視準備抗擊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在可能遭敵主要突擊的第9集團軍(司令為M.哈里東諾夫少將)右翼組織了在炮兵方面最強固的防禦。此外,在步兵第136師防禦地帶(季亞科沃地域)建立了經過周密考慮的防坦克支撐點和防坦克地域配系,這些支撐點和地域在步兵戰鬥隊形內向縱深作梯次配置。對全體人員進行了大量黨政工作,目的是保障防禦中堅忍不拔的精神。向戰士們講解了打坦克的方法、坦克要害部位和抗擊坦克衝擊時的行動方式。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上將
至1941年11月月中前,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龍德施泰特元帥)以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奪取了頓巴斯大部,並前出至羅斯托夫接近地。這就造成了德軍突向北高加索的威脅。
在羅斯托夫方向與德軍對峙的是切列維琴科上將指揮的南方面軍,轄第12(司令為康斯坦丁·阿波羅諾維奇·科羅捷耶夫少將)、第18(司令為卡姆科夫少將)、第9(司令為哈里東諾夫少將)、第37集團軍(由方面軍後方的組建地域開進,司令員為安東·伊萬諾維奇·洛帕京少將)和獨立第56集團軍(司令為列梅佐夫中將)。為打破德軍計劃,蘇軍統帥部決定在羅斯托夫附近粉碎其突擊集團。
戰役企圖是以方面軍右翼(第12集團軍)的頑強防禦,制止德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推進,以基本兵力向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第37集團軍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第18集團軍向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亞科沃,第9集團軍向博爾德列夫卡,分別實施輔助突擊。騎兵第35、第56師應保障主要突擊集團從西面的進攻。獨立第56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固守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域,如南方面軍進攻順利,則向西北方向實施突擊。
馬克沁
戰役開始前,蘇軍人數與德軍相等,炮兵幾乎多2倍(在主要突擊方向),航空兵多50%。但德軍的坦克比蘇軍多1倍。戰役由西南戰區司令蘇聯元帥鐵木辛哥負責總指揮。5日晨,法西斯德軍發起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G.龍德施泰特元帥)首腦力圖避免在羅斯托夫接近地進行持久戰鬥,打算以坦克第1集團軍的深遠包圍機動,從北和東北經季亞科沃、沙赫特、新切爾卡斯克迂迴羅斯托夫,併合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德軍第17集團軍一部和義大利遠征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實施進攻,以牽制南方面軍其餘兵力和保障坦克第1集團軍戰果。主要鬥爭在第9集團軍右翼展開,敵人在此實施主要突擊。
在這裡,德軍4個師,其中包括2個
坦克師進攻蘇軍2個步兵師。第9集團軍右翼各兵團依託季亞科沃地域內的防坦克支撐點,順利擊退了敵人的坦克衝擊。進攻第一日,僅在步兵第186師地帶內就擊毀坦克29輛。11月6—7日,第9集團軍部隊實施了強大反衝擊。方面軍航空兵給了防禦軍隊以巨大支援,對德軍坦克集團實施突擊,並從空中掩護地面軍隊。至11月11日前,德軍楔入第9集團軍防禦30公里。但由於損失重大,“南方”集團軍群首腦被迫放棄其最初企圖。坦克第1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改變突擊方向,從北實施進攻,以攻佔羅斯托夫。至11月16日日終前,該集團軍突擊集團向南推進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喬夫一線。11月17日,南方面軍轉入反攻,開始了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在此役過程中也決定了羅斯托夫爭奪戰的結局。
頓河前線
11月17日,蘇軍開始進攻。同日,德軍變更兵力部署后,也再度向羅斯托夫方向發起進攻。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從北面向羅斯托夫實施了突擊。起初,南方面軍的進攻發展緩慢。由於天氣不宜飛行,方面軍航空兵在戰役頭3天未能對陸軍部隊進行必要的支援。第37集團軍進展最大,4晝夜推進30—35公里。與此同時,德軍利用坦克優勢突向羅斯托夫,並於11月21日奪占該市。獨立第56集團軍被迫退至
頓河對岸和羅斯托夫以東。然而南方面軍突擊集團繼續前進,於26日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對奪取了羅斯托夫的敵軍翼側和後方造成現實威脅。坦克第1集團軍被迫停止進攻,將其一部兵力從羅斯托夫北調,以便在圖茲洛夫河右岸組織對第37、第9集團軍的防禦。
11月27日,南方面軍突擊集團和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面軍),從西北和南向羅斯托夫轉入進攻。德軍在被合圍的威脅下,開始將其軍隊撤出羅斯托夫。11月29日,第56、第9集團軍部隊在羅斯托夫民兵和游擊隊配合下,肅清了市內德軍。蘇軍追擊被擊潰的敵人各師時,於12月2日前出至米烏斯河,在此被德軍預有準備的防禦所阻止。第12集團軍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該集團軍以頑強的防禦遲滯了德軍進攻,使其未能突向南方面軍進攻軍隊的翼側和後方。
羅斯托夫戰役
在羅斯托夫戰役中,蘇軍共斃傷德軍2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470門,迫使德軍西撤60-80公里。
羅斯托夫防禦戰役結果,敵人在羅斯托夫附近合圍南方面軍和突向高加索的計劃被打破。在第9集團軍地帶巧妙組織對坦克的防禦,蘇軍的堅定性和英雄主義精神,對取得戰役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戰役經驗表明,組織良好的火力配系,首先是炮兵火力配系,以及保持軍隊在防禦中的堅定性,能夠順利抗擊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
倫德斯泰特
倫德斯泰特,德國元帥。生於阿舍斯萊本一軍人世家。1892年服役。190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初任第22師參謀,戰爭結束時任第15軍參謀長。戰後歷任騎兵師參謀長、步兵團團長、集團軍參謀長、騎兵師師長、步兵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1932年10月晉步兵上將,任第1集群司令。1938年晉大將後退役。1939年8月應召再次服役,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同年9月參加波蘭戰役,10月任東線總司令。當月調往西線,任“A”集團軍群司令。在1940年
法國戰役中,率部經阿登地區向
英吉利海峽方向突擊。7月晉元帥,10月任西線總司令。1941年6~11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率部參加蘇德戰爭,進抵
第聶伯河一線,在
基輔戰役中圍殲蘇軍60餘萬人。11月在羅斯托夫戰役受挫后被解除職務。1942年3月再度被起用,任西線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6月盟軍在
諾曼底登陸后,主張在塞納河和
索姆河實施機動防禦,與希特勒發生分歧,7月初被免職。8月任審理“7·20”謀殺希特勒案特別軍事法庭庭長。9月復任西線總司令。1945年3月因萊茵河雷馬根大橋失守而被撤職。德國戰敗后被美軍俘獲。1949年獲釋。卒於
漢諾威。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1895年~1970年)Timoshenko,Semion Konstantinovich蘇聯元帥。1915年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參加紅軍。1919年加入俄共(布)。畢業於軍事學院和政治學院。內戰時期,任騎兵團長、旅長、師長。戰後,任騎兵軍長、軍區副司令、司令。
蘇芬戰爭期間,指揮西北方面軍突破曼納海姆防線。1940年5月任國防人民委員。蘇德戰爭期間,任統帥部大本營主席,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代表,方向總司令,方面軍司令,曾指揮雅西-基什尼奧夫等重大戰役。在1944年8月的雅兩一基什尼奧夫戰役中,鐵木辛哥負責協調第2烏克蘭方面軍和第3烏克蘭方面軍的作戰行動。蘇軍有125萬人、1.6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87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200架飛機參戰,在實施合圍戰役同時又在複雜山林戰區條件下對敵防禦正面實施迅猛進攻,完全擊潰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消滅22個德國師,幾乎擊潰全部羅馬尼亞師,導致蘇德戰場南翼德軍防禦的崩潰和摩爾達維亞的解放,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軸心國集團。戰後,鐵木辛哥歷任巴拉諾維奇軍區司令、南烏拉爾軍區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聯老戰士委員會主席等職。鐵木辛哥曾長期擔任
蘇共中央委員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鐵木辛哥共獲得兩次"
蘇聯英雄"稱號和許多勳章或獎章。1960年4月起任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5枚。著有《偉大的功績》、《由莫斯科向南挺進》等。1970年3月31日,鐵木辛哥在莫斯科逝世。
波波沙
此戰,是蘇軍在衛國戰爭中第一個大規模進攻戰役,具有重大軍事政治意義。此役結果,南方面軍制止了德軍突向高加索,穩定了蘇德戰場南翼,為蘇軍1941年反攻奠定了基礎。南方面軍牽制了“南方”集團軍群兵力,使德軍不能抽調該
集團軍群加強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進攻的“中央”集團軍群(參見
莫斯科戰役)。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被從羅斯托夫向西擊退60—80公里。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的特點是,此役是作為艱苦防禦戰鬥過程中的反攻來準備的,是在蘇軍有生力量不佔優勢和坦克極端缺乏的情況下實施的。蘇軍統帥部在戰役中巧妙地採取了迂迴敵人重兵集團的機動。
(1)《周恩來政論選》
(2)《偉大的衛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