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八角井的結果 展開
八角井
滄縣縣級重點保護文物
又名八角琉璃井,滄縣縣級重點保護文物,位於滄縣仵龍堂鄉前仵龍堂村東200米,滄鹽公路南側,距滄州市區25公里。
八角井又名八角琉璃井,位於滄縣仵龍堂鄉前仵龍堂村東200米,滄鹽公路南側,距滄州市區25公里,1989年12月1日,被滄縣政府定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1997年7月重修。井外周長31.2米(3.9米×8邊)、外徑10.2米,內周長12米(1.5米×8邊)、內徑4.4米。
距滄州市約20公里,有個叫仵龍堂的地方。這裡有一口井,井口成八角形,俗稱八角井。《滄縣誌》載:井上橫有一棵木樑,鐵鏈垂於井內,曾欲提出,拉索幾日夜不盡,忽見水中出血,眾懼,遂將鐵鏈復還井中。目前是滄縣縣級文保單位。
觀心下鄉義診,路過仵龍堂順便去看了這口神奇的井。井位於大窪中,在原先仵龍堂廟前,1938年日寇侵華時廟毀井廢,1980年重修周邊台階三層,井口闊約3米,旁邊並無說明、指引。
八角井
關於八角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一九八零年仵龍堂村民挖出舊井照原樣砌出地面。據《滄縣誌》記載:“在舊州城東南15里,後魏
延興初(公元471年)大浪淀水溢,村陷為池。因名為仵清池。今池西新村曰仵龍堂。池中有井,磚砌其欄,成八角形,俗呼八角井。俗云:仵龍注雨八日夜,仵清村遂陷。許旌陽逐獲之,囚鎖井中。”又傳“井上橫有一棵木樑,鐵鏈垂於井內,曾欲提出,拉索幾日夜不盡,忽見水中出血,眾懼,遂將鏈復還井中”。但今之八角井,僅存其形,梁鏈皆無。
徠一千五百年前,仵龍堂村叫仵清村,村裡有位單身的李老漢,住著兩間破草房,種著二畝薄田。鄉親們嘆惜他忠厚善良,就湊錢為他娶了一個后婚。第二年,老伴身懷有孕,奇怪的是,十月懷胎也沒有生個一男半女。直到甲辰六月二十八辰時,懷胎三十六個月,才生下一個大胖小子。五十多歲得了兒子,樂得李老漢合不攏嘴,就求村裡的秀才給孩子起名。那秀才念念有詞:“孩子降生在辰時,按地支而言辰時為龍,就叫仵龍吧!”這仵龍三歲能幫母親抬水,五歲就替父親犁田。
這年老天爺一場像樣的雨也沒下,禾苗幹得要死。人們挑水澆田,一天也澆不了半分地,愁得李老漢他口打咳聲。懂事的仵龍心疼父親,便不聲不響走出家門,來到井沿,化作龍形把尾巴伸到井裡,提起來就是一片水,就這樣一提一甩地澆起地來,澆完張家澆王家,澆完這窪澆那窪,連幹了三天三夜總算把
全村的地都澆了一遍。可把仵龍累壞了,回家倒頭便睡,睡著睡著就顯了原形。母親怕他凍著,進屋去給掖被角,不看則可,一看嚇得她魂都飛了,炕上盤著一條大黑龍,她大喊一聲扭頭就跑。驚醒了熟睡的仵龍,他覺得嚇壞了母親,闖了禍,又怕父親責罵,就騰空而起,也往外逃。母子倆一上一下走得急,剛邁出門口,就把門帶上了,正好卡著仵龍的尾巴,小仵龍顧不得疼痛,猛地縱身,掙斷了尾巴,向北飛去,一口氣飛出三千里,落進黑龍江。
失去兒子的老兩口,思子心切,愁得雙雙病倒。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東海龍王的三太子小白龍奉旨掌管這一帶旱澇雨晴。這個浪蕩哥兒那管百姓的死活,整天興風作浪,淹沒良田,百姓們恨透了小白龍。這年六月二十八,陰雨綿綿,老兩口正在思念兒子,忽然屋門大開,仵龍回來了。老兩口驚喜交加,仵龍跪在塵埃:“兒不孝,惹得二老傷心,請父母治罪!”見到兒子,像吃了靈丹妙藥,老兩口病也好了。聽說小白龍領著一群蝦兵蟹將又來作惡,氣得仵龍“咯嘣嘣”咬碎鋼牙,騰空上前質問,話不投機打將起來,只見烏雲滾滾,上下翻騰,兩條巨龍,一黑一百攪作一團,魚鱉蝦蟹都來助陣。好個仵龍,在群魔面前毫無懼色,越戰越勇。百姓們擂鼓為仵龍助威,打鬥到百十個回合,小白龍眼看招架不住,就一聲號令,魚鱉蝦蟹團團把仵龍圍住。仵龍騰空躍起,扶搖直上,小白龍以為仵龍敗逃,就緊追不捨,眼看就咬上仵龍的後腿,人們都捏了一把汗,忽見仵龍來了個“黃龍大轉身”,身子“滴溜溜”一轉個,一口咬斷了小白龍的喉管,頓時天空中慘叫如雷,噴血似雨。百姓們一片歡騰,嚇得魚鱉蝦蟹們屁滾尿流地逃往龍宮報喪。
八角井
聞聽三太子斃命,老龍王盛怒之下把仵龍五花大綁拿來問斬。仵龍立而不跪:“小白龍作惡多端,死有餘辜,我為民除害,何罪之有?”幾句話,把老龍王問得張口結舌,他暗想:要把仵龍置於死地還找不到借口,總不能就這樣善罷甘休,就強詞奪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硬是把仵龍用一根鐵鏈鎖住壓在小白龍墜地的清池中。
四方百姓非常同情仵龍的遭遇,便在清池之下修了一眼八角形的井,直通東海,讓他永遠的水,還在井旁蓋了仵龍祠以香火奉祀。由於仵龍沒了尾巴,有人親切地叫他禿尾巴老李。每年六月二十八,人們便蒸好白膜,投入井中給仵龍送飯,仵龍也不忘鄉親的情誼,每到這一天,就攜雨來謝。為世代牢記仵龍的恩德,仵清村就改名為仵龍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