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

河北省滄州市轄縣

滄縣,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冀中平原東部,是環京津、環渤海的重要地區。滄縣轄4個鎮、15個鄉(其中有4個回族鄉);總面積15.33萬公頃,常住人口為626011人(2020年)。縣政府駐滄州市新華區。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冀瀛二州之地置滄州。民國二年(1913年)滄州改名滄縣,屬直隸省渤海道。1983年11月,滄縣屬滄州市轄。

滄縣是中國的“金絲小棗之鄉”、“武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曲藝之鄉”,是河北省唯一一個國字頭曲藝之鄉。縣境內有鐵獅子、杜林登瀛橋、紀曉嵐墓等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滄縣境,春秋、戰國時期為燕、齊、趙三國地。
秦屬巨鹿郡。
西漢置浮陽縣(治所在東關村),屬幽州渤海郡。
東漢、三國、兩晉,浮陽縣屬冀州渤海郡。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渤海、章武二郡之地置浮陽郡,郡治浮陽,屬瀛州。熙平二年(517),分冀瀛二州之地置滄州。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浮陽為清地,(治所未變)。
唐武德五年(662)於長蘆(今滄州市區)置景州,清池屬之。
五代時,清池縣屬滄州景城郡橫海軍節度。
北宋,清池縣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軍節度。
元代,清池縣屬中書省河間路滄州景城郡。延祜元年(1314)五月,徒州治於長蘆故縣。
明,滄州屬北平行中書省,后改為北平布政司。洪武二年(1369)徒州治於長蘆鎮(今滄州市區),省清池縣併入滄州。
清初,滄州屬直隸省河間府。雍正三年(1725)升為直隸州。雍正九年(1731)改為散州,由天津府轄。
民國二年(1913)滄州改名滄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二十五(1936)春,滄縣划屬河北省第七督察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滄縣政區幾經變動,先後建立滄縣,青城縣、四邊縣、建國縣、青滄交縣。1947年,滄縣城解放,城區設滄市。
1949年8月,滄縣劃歸河北省滄縣專區。是年,滄市改為滄鎮。1953年,滄鎮歸滄縣轄。1958年,滄縣屬天津專區轄。是年11月,滄縣和滄鎮合併稱滄州市。12月,天津專區併入天津市,滄州市屬天津市轄。1959年1月撤銷滄州市,改稱滄縣。1961年6月,滄縣屬滄州地區轄。是年7月,滄縣城關人民公社劃出,設滄州市。1968年,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仍轄滄縣。1983年11月,滄縣屬滄州市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滄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冀中平原東部,北冀京津,東鄰渤海,地理坐標在北緯38°5′至38°3′,東經116°27′至117°9′之間。
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

地形地勢

滄縣縣域西部地區地勢較高,土質較好,為衝擊平原向濱海平原過渡地帶;東部地區以望海寺、李天木、北桃杏諸鄉為一線,地貌成部擊---海積混合類型。其地面海拔高程一般在5米以下,澇窪地較多且土質鹽鹼。

氣候

滄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春旱、夏澇、秋爽、冬干已成規律。常年降水量在550mm-700mm之間。

水文

2009年縣域河流屬海河水系。市級以上河道:南運河、捷地減河、黑龍港河、南排河、老鹽河、滄浪渠、大浪淀排水渠,縣級河道:建國溝、馬蘭鹼河、朱家河、新陳圩河、老陳圩河、張家溝、策白渠、小流津排水渠、好漢墳乾渠、滄石路南邊溝、黃浪渠、廖家窪排水渠、開沽乾渠、曹莊子乾渠、石碑河、龍池口溝、小元排水渠、棗園排水渠、東馬排水乾渠、仁和村乾渠、機場排水渠、餘慶屯乾渠、梅官屯排水渠、王家溝子、京滬鐵路東邊溝、滹沱河故道、鹽滹渠、汪家鋪引水渠。縣內坑塘916個;較大的窪淀是大浪淀、狼窪。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滄縣地下蘊藏著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大港油田的主採區,年產原油140萬噸,占油田產量的40%。

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資源詳查及動態資料,2000年滄縣縣土地面積154448.17公頃,其中耕地93278.00公頃,佔60.4%;園地2477.68公頃,佔1.6%;林地6997.33公頃,佔4.5%,牧草地1.99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8599.89公頃,佔12%;交通用地5513.07公頃,佔3.6%;水域19078.77公頃,佔12.4%;未利用土地8501.51公頃,佔5.5%。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滄縣轄4個鎮、15個鄉(其中有4個回族鄉):舊州鎮、興濟鎮、杜生鎮、崔爾庄鎮、薛官屯鄉、捷地回族鄉、張官屯鄉、李天木回族鄉、風化店鄉、姚官屯鄉、杜林回族鄉、汪家鋪鄉、劉家廟鄉、仵龍堂鄉、大官廳鄉、高川鄉、黃遞鋪鄉、大褚村回族鄉、紙房頭鄉。總人口72萬人。
截至2019年10月,滄縣轄4個鎮、15個鄉。縣政府駐滄州市新華區。
轄區詳情
舊州鎮興濟鎮杜生鎮崔爾庄鎮薛官屯鄉
捷地回族鄉張官屯鄉李天木回族鄉風化店鄉姚官屯鄉
杜林回族鄉汪家鋪鄉劉家廟鄉仵龍堂鄉大官廳鄉
高川鄉黃遞鋪鄉大褚村回族鄉紙房頭鄉

人口民族


滄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滄縣總人口669019人,占滄州市總人口的9.38%。
截至2018年末,滄縣總人口740889人,年內出生8539人,其中政策內出生人口5820人,政策符合率90.25%,人口出生率12‰,人口自然增長率4.81‰。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滄縣常住人口為626011人。

民族構成

截至2018年末,滄縣有28個少數民族,2.92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94%,其中回族2.18萬餘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4.66%;滿族近650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2.26%;其他少數民族900餘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08%。其他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壯族、朝鮮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侗族、傈僳族、瑤族、藏族、達斡爾族、白族、黎族、維吾爾族、哈尼族、畲族、傣族、仫佬族、土族、佤族、拉祜族、東鄉族、景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少數民族人口在縣域內分佈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回族主要分佈在杜林回族鄉、捷地回族鄉、大褚村回族鄉、李天木回族鄉;滿族主要集中在大官廳鄉金莊子、張庄、劉園子,捷地鎮北大堡、馬辛庄,杜林回族鄉戴起營、郭家溝、南趙官營等村。其他少數民族散居在全縣各個村莊。

宗教

截至2018年末,滄縣登記宗教活動場所34處(伊斯蘭教24處,佛教7處,天主教2處,基督教1處),臨時活動點7處(天主教4處,基督教3處),基督教“以堂帶點”2處。在冊的宗教教職人員有42人,主要教職人員31人(包括阿訇24人、神甫2人、長老1人、比丘4人)。全縣有信教群眾2.3萬餘人,其中伊斯蘭教2.1萬人,天主教936人,基督教287人,佛教800人,道教30人。有外省籍教職人員5人。

政治


滄縣政府領導(截至2020年4月)
職務姓名
縣長李軍強
副縣長李繼昶、劉文剛、王慶昌、馬楠、賈金周、趙邯川
縣政府黨組成員邢鵬

經濟


綜述

2018年,滄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7.4億元,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22.4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78.9億元,增長6%;第三產業106.1億元,增長9.2%。
2018年,滄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億元,增長8.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1154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增長9.8%。
● 財政
2018年,滄縣完成財政總收入210239萬元(不含基金),為調整預算的100.7%,同比增加46478萬元,增長28.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1618萬元,為預算的100.8%,同比增加11450萬元,增長11.4%;財政部門負責的收入完成25388萬元,為預算的101.7%,同比減收11275萬元,下降30.8%;全縣財政支出446447萬元(不含基金),完成調整預算的98.1%,同比增加27237萬元,增長6.5%。全年財政收支平衡。
●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增加(%)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國有及國有控股-97.610.9
房地產開發180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180
第二產業工業投資-15-15
工業技改投資-39.7
第三產業65.6
按隸屬關係分中央項目-98.3
地方項目48.4
按建設性質分新建48
擴建-44.6
改建和技術改造144.1
按構成分建築安裝工程1.7
設備工器具購置50.5
其他費用11.9

第一產業

2018年,滄縣農業主要產品產量:糧食412255噸,增長1.06%;棉花63.91噸,增長-33.59%;油料249.42噸,增長-22.11%;小棗186622噸,增長-1.67%。
201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表
項目數量(萬元)同比增加(%)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可比價)農業1856623850254.277.39
林業29950107.07
牧業1152685.27
漁業32-76.12
農林牧漁服務業54113-4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農業199404409305
林業34628
牧業120060
漁業32
農林牧漁服務業55181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可比價)農業1283532320866.079.19
林業1999662.6
牧業5966211.3
漁業20-77.76
農林牧漁服務業24055-5.84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現價)農業138245248204
林業23268
牧業62142
漁業20
農林牧漁服務業24529

第二產業

2018年滄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表
指標名稱同比增加(%)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6
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5.7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國有企業10.7
集體企業-93.8
股份合作企業
股份制企業17.6
外商及港澳台企業-36.3
其他經濟類型-1.9

第三產業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指標名稱數量(萬元)增加(%)
總計12471308.7
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
城鎮6008417.4
鄉村6462899.8
按行業分組
批發業14191513
限額以上企業(單位)--
限額以下企業(單位)和個體戶14191513
零售業9666347
限額以上企業(單位)1058814.2
限額以下企業(單位)和個體戶8607537.7
住宿和餐飲業13858114
限額以上企業7120.2
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13780914

文化


地方風俗

雜技“鑽木桶”
雜技“鑽木桶”為著名雜技藝人李增孚所創。李增孚系紙房頭鄉李三橋村人,1927年生,自幼習少林武術,15歲粗通少林門的踢腳、打拳、扎槍、舞劍。1956年入滄縣馬戲團后創出了全國獨特節目《鑽木桶》,成為當時絕無僅有的雜技之花。後來,《鑽木桶》成為上海雜技團出訪國外時的保留節目。
民間獅子舞
滄縣獅子舞屬於北獅,是北方舞蹈的一種,從明代開始在民間流行。傳統獅舞火爆、熱烈、節奏快。現代型的獅子舞,在傳統型基礎上又揉進了雜技,武術造型及各種舞蹈動作,增強了技術性和藝術表演成分。尤其是滄縣獅舞為爭創名牌,吸收了雜技、舞蹈、武術中的一些高難動作和造型,如高台翻滾、水中望月、巧走立繩、荷花怒放等。滄縣民間獅舞以劉吉舞獅隊為代表,多次在全國各類比賽中榮獲金獎。
民間工藝美術核雕
滄縣民間工藝美術核桃雕以吳明智為代表。吳明智為捷地農民,從16歲開始鑽研桃核雕刻技術,創作了多種作品,如“美猴食蜜桃”、“狐狸”、“蛐蛐”、“葉上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麻姑上壽”、“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品等,形象逼真、小巧玲瓏,刀工細膩、紋理自然。1982年他的作品參加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獲省優秀作品創作鼓勵獎。1984年獲滄州市民間美術創作獎,他被稱為核桃雕奇人。
民間工藝美術秫桿編
滄縣秫桿編的代表是魏清發。魏清發系姚官屯鄉高屯村民。受其姑父熏陶,從小就對秫桿編有極濃厚的興趣,后潛心鑽研,20歲時,他不但能仿製一般民間秫桿編工藝作品,又先後設計編製了筆筒、表罩、寶塔,小轎、鳥籠、佛龕、六角如意宮燈等百餘件作品,多次參加縣,市,省級工藝美術展。尤其是六角如意燈、鳥籠、佛龕的製作,工藝精細、造型優美、構思新穎、設計別緻、手法細膩、巧奪天工,榮獲1982年河北省民間工藝美展優秀作品獎、1984年滄州市迎春花燈展優秀花燈獎,他的部分作品還選送到日本參加展覽,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

名優特產

滄州金絲小棗又名河西紅棗,入口甜香適口,風味獨特,因成熟干棗時有金黃絲相連,故稱金絲小棗。是滄州市的傳統優勢產品,在滄州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金絲小棗在滄州經過了漫長的栽培馴化和良種選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優特產。截止2011年,全市紅棗種植面積達到185萬畝,其中金絲小棗140萬畝,冬棗面積32萬畝,全市紅棗產量達到13.6億斤,其中金絲小棗11億斤,冬棗產量2億斤,全市紅棗產值35億元。2009年6月,“滄州金絲小棗”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授予地理標誌產品。在2009年10月,滄州市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棗都”的稱號。

交通


滄縣境內京滬鐵路、京福公路縱貫南北,朔黃鐵路由滄縣腹地東西穿過;滄黃鐵路與黃驊港相連直通渤海,滄保、滄石、滄鹽、滄黃公路交匯成網。縣內鄉鎮都通柏油路。是津南的交通樞紐。
截至2018年末,滄縣境內國省幹線10條,全長199.1千米;縣級公路5條,113.3千米;鄉級公路17條,156千米;村級公路1032.1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滄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13所,其中小學177所、初中24所、高中4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職中、特教和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全縣中小學在校生106502人,其中小學68634人、初中21948人、高中10544人、職中5299人、特教114人。有各類幼兒園126所(含民辦36所),在園幼兒30355人。全縣學校教職工總數7648人,其中專任教師7086人,包括小學3198人、初中1166人、高中612人、九年一貫制學校332人、完全中學612人、進修學校70人、職教106人、特教24人、幼兒教師966人。

科學技術

2018年,滄縣220家企業進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申報,截至2018年末,滄縣有980家企業完成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申報,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2018年組織19家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複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2家,全縣高新技術企業20家。
2018年,滄縣新增1家省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望海孵化器),1家省級星創天地(神然星創天地)。全縣雙創平台5家,其中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孵化器2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入駐創新團隊和小微企業300餘家。
2018年,滄縣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引導申報各種類型的科技項目,全年有2個項目被省科技廳批准立項,爭取專項經費110萬元。3個科技投入產出引導資金項目被滄州市科技局批准立項,爭取專項經費96萬元。2個項目被滄州市科技局批准立項,爭取專項經費110萬元。爭取上級專項經費316萬元申請國家專利252項,授權245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56項,外觀設計專利79項,全縣發明專利萬人擁有量0.71件,增速44.8%。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滄縣縣直醫療單位4個:縣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滄州市精神病醫院(縣屬);19個鄉(鎮)衛生院。全縣99%的行政村設有衛生室,平均每村有村醫2人。2018年鄉(鎮)衛生院完成門診309548人(次),完成住院5967人(次),實現業務收入1780.48萬元。

旅遊


鐵獅子

河北滄州杜林橋
河北滄州杜林橋
滄縣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滄州市東南20公里,滄縣舊州鎮東關村西500米,坐落在原開元寺前。滄州鐵獅子鑄造於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據《滄縣誌》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

滄州古城

滄州舊城位於滄縣東南20公里的東關村西,時代漢至元、明,城牆基寬約30-40米,周長7345米,城內面積5平方公里,因形似卧牛又稱卧牛城。該城系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所建浮陽縣城區與渤海郡同治一城,到明永樂二年(1404年)州治遷長蘆,該城便為歷史上的古遺址,城內地下文化層豐富,現有文物鐵獅子、鐵錢庫、鐵爐、密雲寺碑等。

杜林登瀛橋

滄州崔爾庄紀曉嵐墓
滄州崔爾庄紀曉嵐墓
杜林登瀛橋又名杜林橋。位於滄州滄縣杜林鎮中心,為橫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橋。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耗白銀2萬兩。清光緒二十年,滹沱河水大發,衝陷西畔大小二孔。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橋由石料砌成,造型為三孔拱橋,下部為石墩台。全長66米,寬7.8米。高9米,每孔跨直徑11.3米。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曉嵐墓

紀曉嵐墓地坐落在滄縣崔爾庄鎮北村村南約300米處。墓地東、南、西南側是茂密的棗林,北、西北側是打穀場。數株高大的椿、榆、槐樹下有一丘封土,即為紀曉嵐墳塋。墳塋向口朝東,往東約3米處豎立墓碑。墓碑為紀曉嵐下葬時所立原物。墓碑上刻有嘉慶皇帝御制碑文。墓碑再往東15.6米處豎一通神道碑。神道碑為紀曉嵐六代孫紀鉅臣於民國九年(1920)重立。此外,在墓碑北側2.56米處,立一文保碑,上刻“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

其他文物古迹

名稱地址簡介
捷地清真寺捷地始建明代後期。滄州市重點保護文物。
毛公甘泉滄州舊城當代孝子毛公為母尋甜水所挖,2002年發掘,出土文物數件。
杜林將軍墓杜林鎮張家營村古代有將軍名杜林,故地名杜林墓。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場古墓大褚村鄉劉場村漢墓,共七座。
倪楊屯遺址杜林鎮倪楊屯村文化層相當豐富,上自商周,下至唐宋。歷史價值很大。
乾隆碑捷地減河閘口北岸乾隆帝下江南時在此下船觀看分水河閘,留下碑文。
袁紹墓高川鄉前高龍華村前高龍華古墓,漢墓,傳為袁紹墓。被盜嚴重。

代表人物


姓名簡介
白方禮感動中國人物,滄縣白賈村人。
紀曉嵐清代官員,滄縣崔爾庄鎮人。
張岱年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郭鳳娟書法藝術家。
於世海著名河北梆子老藝人,滄縣於莊子人。
曹晏海民國武術家,滄縣蘆家園村人。
佟忠義武術家,著有《武術之道》、《中國摔角法》等書。
劉德寬人稱“大槍劉”,槍法名震中原無對手。
王正誼即大刀王五。
孫悅職業籃球運動員,滄縣汪家鋪鄉七里淀人。

獲得榮譽


2011年11月,滄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0年4月,滄縣入選河北省2019年度體育工作優秀縣(市、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二批)。
2020年9月,被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授予河北省食品產業強縣(市、區)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