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獅子
位於滄州的雕塑
滄州鐵獅子,又稱“鎮海吼”,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郊,距滄州市區16千米。鑄成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滄州鐵獅子身長6.264米,體寬2.981米,通高5.47米,重約32噸。
1961年3月4日,滄州鐵獅子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滄州新鑄“滄州鐵獅子”,位於滄州市區獅城公園,體量約120噸,體積是原滄州鐵獅子的1.32倍,設計“壽命”2000年。
滄州鐵獅子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郊,地處北緯38°12′21.40″,東經117°0′57.76″,距滄州作市中心21.7千米,距滄州站18.9千米、滄州西站35.1千米。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
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處於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集中。最佳旅遊季節為夏、秋季。
滄州鐵獅子,又被稱作“鎮海吼”,鑄造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關於其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時,為鎮滄州城而鑄造;另一說則認為鐵獅位於滄州開元寺前,腹內有經文且背負蓮花寶座,故應為文殊菩薩的坐騎;還有人根據鐵獅的別名“鎮海吼”,推測是當地居民為鎮海嘯而建造的異獸。
滄州鐵獅子與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銅菩薩像,並稱為“河北三寶”。也有華北四寶之說,指的是“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滄州的別稱“獅城”,也由之而來。
據《滄縣誌》記載: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
獅子始見先秦文獻,時稱“狻猊”,“狻猊”一詞來自於塞語,是文殊菩薩坐騎。《穆天子傳》記載:“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郭璞注曰:“狻猊,師子,亦食虎豹。”漢代,獅子作為貢品從西域諸國進入中原地區,改稱為師子即獅子。“獅子”一詞來自吐火羅語。在元、明時期達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貢獅活動基本停止。
後有考據家辯云: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滄州民間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山東鑄造師李雲鑄鐵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滄州鐵獅子的頭上和項下分別鑄造著“師子王”,身上鑄造著“福田衣”,以及背上鑄造著蓮花座。“師子王”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滄縣誌》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開元寺內是“文殊菩薩”。
滄州鐵獅子,是古人採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鑄,共用600餘范塊拼鑄而成。滄州鐵獅子為研究中國古代的冶金、雕塑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公元19世紀前,滄州鐵獅子是站立在泥土地上的。清嘉慶八年(1803年),滄州鐵獅子被大風吹倒。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滄州鐵獅子被重新立起,其下頜、腹部和尾部都已被嚴重損毀。據《滄縣誌》記載:因“有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
20世紀50年代,夏季澇雨,淹及獅腹,獅腿在雨中連泡數月。
1956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滄州文保所在滄州鐵獅子上面修建了八角亭。八角亭將獅子嚴密地遮蓋在下面。滄州鐵獅子所處地勢低洼,積水不能快速蒸發擴散。導致八角亭形成了一個潮濕高溫的小氣候,加重了滄州鐵獅子的鏽蝕。1975年,又將八角亭拆掉。
1984年,因滄州鐵獅子獅足長期陷於土中,而在滄州鐵獅子北邊8米處新建一座2米高隔水台座。11月22日,兩部30噸級的吊車同步起吊,把滄州鐵獅子挪移到新建台座上。吊裝遺留問題:下巴、尾巴、左後足、右前足完全缺損,全身破損共42處。最大的漏洞是腹腔底部。早在50年代,腹腔底部便有漏洞,最初漏洞面積沒有記載。1977年是5.8平方米,在1984年是7平方米。另外,吊裝時防止腿部擠壓灌注的硫磺錨固合劑未及時清除,硫磺合劑降溫凝固,體積膨脹,加速了腿部斷裂。
1994年,經專家探討提出用鐵管做支架來固定滄州鐵獅子。1995年,用十六根直徑15厘米的赭紅色的鐵管,支撐在台基和滄州鐵獅子軀體之間。為了加固四條獅腿,維修人員灌注了膨脹係數小於硫磺合劑的爐渣、砂子、石灰等混合材料。混合材料遇雨水膨脹,獅子腿部裂紋再度惡化,又出現了數十處裂縫和殘洞。
2000年,把爐渣、沙子的混合材料清理出來。
自20世紀50年代,到2000年的50年間,滄州鐵獅子歷經四次維修。在不成熟歷史條件下,反而加劇了鐵獅子的損壞程度。
2000年,滄州文物管理部門曾在全國廣泛徵集滄州鐵獅子搶救方案。2003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將徵集方案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有幾次維修的教訓在先,經專家評審,方案沒有通過。提出的方案和技術不夠成熟,滄州鐵獅子面臨解體的危險。
2006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把滄州鐵獅子保護列入科研項目,對滄州鐵獅子作三維光譜分析后,提出了一個概念性維修方案:把滄州鐵獅子現有外支架撤掉,通過穩固的內支撐,做內膽固定,並降低鐵獅子台基的高度。給滄州鐵獅子搭建一個遮雨的“棚子”。棚子不能像1956年建的八角亭低矮,至少要十幾米高,保證通風。
給滄州鐵獅子做內支架的方案只是個概念,比如除銹、脫鹽、緩蝕、封護等日常養護也是難題。
2009年,由於老“滄州鐵獅子”年代久遠、破損嚴重,為搶救保護滄州鐵獅子,滄州市政府決定重鑄滄州鐵獅子,延續滄州鐵獅子的雄姿。新“滄州鐵獅子”造型仿照原“滄州鐵獅子”,對原滄州鐵獅子殘缺的下巴、尾巴等部位進行了修復,並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融入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由滄州東塑集團捐贈鑄造。
2011年3月28日,滄州新鑄“滄州鐵獅子”,作為“滄州象徵”安放在滄州市區獅城公園,體量約120噸,體積是原滄州鐵獅子的1.32倍,設計“壽命”2000年。世界紀錄協會的工作人員在滄州鐵獅子重鑄揭幕儀式上宣布:新鑄造的滄州鐵獅子成功創造一項新的世界紀錄,為世界上一次性整體澆鑄最大的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門票:50元/人。
滄州鐵獅子開放時間:08:00-18:00。
公交車
滄州站——滄州鐵獅子
可乘坐901路公交車直接到達滄州鐵獅子,全程18.4公里,單程運行時間:1小時21分鐘。
滄州西站——滄州鐵獅子
可乘坐夜2路、702路、333路、31路,轉乘901路公交車到達滄州鐵獅子。
自駕車
北京——滄州鐵獅子
途經京台高速、廊滄高速、滄州環城高速、黃石高速、S283到達滄州鐵獅子,全程約221.7公里,單程運行時間:2小時47分鐘。
獅子旁有菩薩寺廟
滄州鐵獅子頭上和項下分別鑄造的“師子王”(註:師子同獅子)和“師子王”身上的“福田衣”以及“師子王”背上的蓮花寶座,我們可以斷定:《滄縣誌》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無誤,開元寺內一定是“文殊菩薩”;寺外,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師子王”,背負“蓮花寶座”在等著“文殊菩薩”,因為“師子王”是“文殊菩薩”的坐騎。
從圖像學、佛像、獅子入華歷史記載文獻研究我們可以斷定:滄州鐵獅子旁定有“開元寺”。
鐵獅子
由於體魄宏大,造型雄偉,文物價值甚高,但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鐵獅子腐蝕嚴重,多處破損,獅身下沉,新中國成立前,曾建亭保護,未能根本改觀。1984年11月將鐵獅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經稱量鐵獅子重40噸。
我國北方的著名文物有句俗話“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交通:鐵獅子位於滄州市南28公里處,在滄州長途汽車站乘到舊州的汽車中途下車(車票3元),下車後向東步行1公里。
景點門票20元。
滄州鐵獅子的歷史記載
據三三年修訂的《滄縣誌》記載:
鐵獅,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背負巨盆,頭頂及項上各有“獅子王”3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7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5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湮滅不全。後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
後有考據家辯云:罰罪人之說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獅既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既寺中物。或李雲捐造以壯寺觀者,是說較近理。又云:背負之盆作蓮台形,或原有佛像未可知,然不可考。或以東光縣之鐵菩薩像,實之非是。
清嘉慶八年三月,大風倒地,口吻、腹、尾俱殘缺。據郡人張[品下加山]《襆滄雜記》,又有相傳康熙初年,有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之說,然其它所記,較前為祥。光緒十九年,署州事宮昱遣污者扶起,以磚石補其殘,然已失原狀矣。
此展品為明萬曆廿年文物。材質為鐵。目前有四座,每座獅約高100厘米、方形底座約高70厘米,約寬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