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

山東省濱州市天王寺

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東辦事處天王堂社區,總建築面積超過6000平米。大雄寶殿由山東省古建築設計院設計,建築面積600平米,高20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築,紅牆綠瓦,起脊飛檐,斗拱彩繪,四角掛鈴,在傳承傳統古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與現代建築技術相結合。

寺院簡介


濱州天王寺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東辦事處天王堂社區,佔地30餘畝,有前中后三座大殿及兩側廂房,僧眾二十餘人,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後來幾經戰火,寺廟數度破敗,清同治六年,在某徐姓兩兄弟的倡議下,五保資助八保重修,但終因經費不足,僅修一座正殿。傳說後來某一年間,一條白龍盤繞正殿一周,探身於百米外的蓮花池中吸水,一時間成為祥瑞,引來無數善男信女進香拜佛,並在殿西南角120米處修建八角琉璃井一口,取名白龍井。大殿東西兩側種植松柏林和楊柳林,殿前有一株直徑為1.2米的合歡樹。香火旺盛,環境優美,堪稱一殊勝佛教道場。

歷史發展


1999年,有關方面決定重修天王寺,經過多次論證積極籌備。
於2007年3月由濱城區民宗局牽頭,在天王堂大佛寺遺址舉行了大雄寶殿奠基儀式,計劃通過三至五年的時間重建寺廟。
當時廟產微薄,由張建英居士及其眷屬率先捐資百萬餘元,十方信眾捐款捐物,採取分期分批滾動發展的策略,著手動工興建嶄新寺廟。
歷時三年,投資六百餘萬元,建成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西側僧寮廂房、流通處、齋堂,東側廂房也已封頂。
大雄寶殿內正麵塑造佛祖釋迦牟尼及侍者阿難、迦葉沙金像,背麵塑造觀音菩薩、善財童子、龍女像及大悲牆,兩側塑有送子觀音、碧霞菩薩、十八羅漢像。
天王殿塑有米勒菩薩、韋陀菩薩及四大天王像。所有塑像相貌圓滿,莊嚴殊勝,參拜弟子無不歡喜讚歎,發心向佛。
2009年11月12日,寺廟邀請多位高僧大德、各級領導、社會賢達及十方信眾,舉行了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標誌著寺廟發展奠定了嶄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