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中學
茂縣中學
徠茂縣中學是阿壩藏羌自治州第一所高完中,學校現佔地82500平方米,分為高中教學區和初中教學區,有教職工234人,學生2900餘人,有56個教學班,是全州規模最大的一所高中。茂縣中學成立於1941年。至2003年,茂縣中學共畢業53屆高、初中學生,向高校輸送合格人才6000餘人。
以德治校、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學生主體、科研興校、教師為本、全面提高
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新、為學生創造一個最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她的前身是茂松理汶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城南狀元橋海會寺內,面積250平米,有四縣送來的21名學生,12教職員。1946(民國35年)學校改由茂縣單獨設立,更名為“茂縣縣立初級中學”。至1949年(民國38年),辦18個初中班,同年經四川省政府批准開始招收高中班。1950年,茂縣解放。同年2月,人民政府接管“茂縣縣立初級中學”,並更名為“茂縣中學”,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1958年汶川,理縣,茂縣三縣合一,茂縣中學因此更名為“茂汶一中”。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茂縣中學也受到很大衝擊,學校的教學秩序無法正常維持。1976年,粉碎”四人幫”,茂縣中學終於迎來了新生。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學秩序走向正常,教學質量也日漸提高,1978年10月16日,茂中被確定為阿壩州重點中學。1988年學校正式改用原名“茂縣中學”。幾經風雨的茂中終於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並成為阿壩州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中有考取清華、北大、復旦、川大等名牌大學的;有出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博士生導師的(如留美博士、博士生導師劉國恩);有擔任省、州、縣各級領導的(如國家民族教育司副司長、原省教委副主任周旺雲);有大學教授、科研專家、企業家、藝術家、(如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系主任、歌唱家廖昌永);有羌鄉山寨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六十多年來,茂縣中學培養各類人才逾萬人(少數民族佔85%),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著自身的才能,為國家做貢獻,為羌民族添光彩。在治理整頓,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茂縣中學不斷加強體育教學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1991年阿壩州業餘體校田徑隊落戶茂中,充實了學校田徑隊的實力,在州、省和國家的各類運動會上都取得優異成績。因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我校1997年成為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近十年來多次被評為國家、省的“體育先進集體”,2002年又被評定為“阿壩州示範性高完中”。
六十年的風雨歷程,鑄成了一段輝煌歷史。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在茂中建校整整60年後的2001年,茂縣中學又搭上時代的快車,把握住了西部大開發和實施《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機遇,與原茂縣深圳福田希望中學合併成為一所有兩個教學區新的茂縣中學。茂縣深圳福田希望中學是深圳特區人民和茂縣人民一起用愛心建立的一所初級中學。1995年建校之初,條件十分艱苦,全校師生克服重重困難,銳意創新,短短的6年,學校已經初具規模:1999年阿壩州業餘體育協會也在該校正式掛牌,2000年的初中畢業會考還出現了州狀元,有良好的社會效益。這樣充滿活力的新興力量與經驗豐富的茂縣中學的攜手,必然會創造出新的奇迹。
學校有一個精誠團結、作風嚴謹、勇於開拓、善於管理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兢兢業業,熱愛學生,長於教學,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他們攜手並肩,齊心協力,緊緊抓住阿壩州要建設成為“模範自治州”,茂縣將建設成為阿壩州中心城市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努力奮鬥,使茂縣中學成為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
在實踐中,學校以“和諧、自主、發展、創新”為校訓;以“以德治校、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學生為本;科研興校、教師為本;全面提高、發展個性”為辦學理念;堅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新”,“為學生創造一個最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在管理上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做到“齊正、嚴、實、活”、要求教師做到“精、勤、愛、嚴、幫”、要求學生做到“精、敬、凈、競、進”,規範學校管理制度。同時繼續保持茂縣中學體育教育的傳統特色,注重加強藝術、英語、數學的特色教學,以電化、實驗、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並使之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為徠推動學校硬體設施的建設,合併后的茂縣中學修建了能容納1200人的住校學生公寓、師生飯堂。新裝備的微機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校園網路、語音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圖書館也都達到了四川省示範性高中評估標準的要求。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茂縣中學以其在新時代的飛速發展,成為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走向規模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必將為振興民族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