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夜天光的結果 展開

夜天光

太陽落入地平線下18°以後的無月晴夜

夜天光,是指太陽落入地平線下18°以後的無月晴夜,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夜空所呈現的暗弱瀰漫光輝,又稱夜天輻射;在測光工作中,則稱為天空背景或夜天背景。

主要來源


一、氣輝:高層大氣中光化學過程產生的輝光(約40%);
二、黃道光:行星際物質散射的太陽光(約15%);
三、瀰漫銀河光:銀道面附近星際物質反射或散射的星光(約5%);
四、恆星光(約25%):河外星系和星系間介質的光(<1%);
五、地球大氣散射上述光源的光(約15%)。每平方角秒夜天背景的亮度約相當於目視星等21.6等,藍星等約22.6等。在地球大氣外,夜天背景的亮度比地面觀測的亮度大約暗一個星等。

組成部分


夜天光的光譜由連續光譜和發射線組成。連續光譜是分子和塵埃粒子等散射星光產生的,其峰值在波長為10微米處。發射線則是高層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的輻射產生的,其中氧原子發射的綠線(波長5570埃)和紅線(波長6300、6363、6392埃)最明顯,中性鈉的D線(波長5890~5896埃)也很強;在紅外波段,有很強的羥基分子發射帶和氮分子、氧分子的發射帶。夜天光限制了觀測的極限星等。

注意事項


在作光譜觀測時,要注意區分天體譜線和大氣譜線;作紅外觀測時,則要考慮大氣紅外輻射的影響。

保護區


中國首個夜天光保護區在浙江安吉建成。這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與浙江省有關單位聯合,在此建立的國內首個夜天光保護區,設有兩個天文專業觀測室和一個科普觀測點。
夜天光保護區
夜天光保護區
在浙江安吉天荒坪海拔900米處,有個“江南天池”景區,除夕之 夜,這裡也黑燈瞎火的,工作人員晚上打手電筒,還得在前麵包上一層紅布。
專家稱,此舉是在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留存一片有利於天文觀測的夜空”。按照國際夜天光保護協會的標準,江南天池景區進行了1年的改造,不但撤掉了朝天燈,在賓館房間里也採用床頭燈、寫字檯燈等局部照明,並掛上了遮光窗帘,為天文觀測保留足夠的黑暗。打手電筒包紅布就是為了消光。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有關專家稱,夜天光保護區的建成,使上海天文台獲得了理想的科研觀測基地。他們將有效開展活動星系核光變監測、空間碎片搜索、近地小行星搜索等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