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恭

鄭思恭

鄭思徠恭,字允之,號太和,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縣城)坡南人。

簡介


徠少年時即立志聖賢之學,又習聞父輩應德成等忠義之論,德操高尚。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歲貢,選授永康訓導。他設會課以督諸生學習,損俸銀添置教具,賑濟貧困生員,驛宰喪不能葬,贈以銀兩,因此很得永康人敬愛。其父年邁,思恭屢次歸省不忍離去。后升藍山教諭,遂辭職回鄉侍奉父親終身。浙江布政使姚永濟、溫處兵備道米萬鍾特為建坊,額題“師儒侍養”,以表揚他的孝心。其父得思恭承歡,直到90歲才去世。

人物經歷


思恭在家20多年,目睹明末政局混亂,“不勝憂世之思”,著作26篇都是憂世之作。他還關心鄉邦文獻,著有《東昆先哲錄》,將宋明平陽人物分為理學、孝友、忠義、文學、政事、清正、高誼、隱逸等八類。“蓋述前人記載者什九,而附以臆說,微論者什一。”共收133人。又作《並生錄》,記載耳聞目睹的同時代人49人,為鄉邦保存許多人文資料。
1644年明朝滅亡,清兵入關;1646年兩浙失守。滿清統治者對漢族施行圈地、剃髮和屠殺等民族高壓措施,遭到各地漢人反抗,平陽一帶爆發民眾起義。剃髮令下,思恭不勝悲憤,寫下《客窗論世》、《見危長嘯》二書以見志,然後絕食而亡,終年81歲。遠近遺民均作詩憑弔,後人編為《南海鳴義集》以志紀念。該書在清文化高壓政策下已無所存,僅在永嘉王志彪的《玄對草》中留下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