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街道

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轄鎮

文星鎮位於湖南省湘陰縣湘江尾閭之東,北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東鄰汨羅,南靠省會長沙,一橋飛架西連益陽、常德市,文星鎮是湘陰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展示湘陰改革發展成果的窗口。

文星鎮是湘陰縣的縣城所在地,建於1951年8月,原名城關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因城內古迹文星塔而改名為文星鎮,距湖南省會長沙中心城區38公里。共轄23個行政村,27個社區,總面積206.04平方千米,總人口28.7萬人。

文星街道地處湘陰主城區,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坐擁湘江“黃金水道”,S308、S102等城際主幹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19年11月18日,原文星鎮撤銷,文星街道成立,下轄江東、先鋒、三井頭、烏龍、東湖、瓦窯灣、望濱、金湖、長嶺、高嶺、旭東、濱江、楊家山、宗棠、三峰、栗塘、白沙、東山、南泉、石牛、大沖、雙橋22個社區以及新農建制村,總面積52.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46萬人、常住人口15.84萬人。

歷史沿革


文星鎮作為湘陰縣縣城,始於1135年(南宋高宗紹興五年),由知縣李植自赤竹城遷此,地名瓦碎潭。該鎮域明初隸歸政鄉,設二坊;
清初隸19都;咸豐年間為附城局城區鄉;
民國25年建為中心鎮。
1949年稱城關區;
1951年8月建為區級鎮,直隸縣,轄3個居委會和城郊的附城鄉;
1958年9月建“八一人民公社,后稱城關公社,轄6個生產大隊、37個生產隊;
1961年恢復鎮建制,轄城區的9個居委會和郊區6個生產大隊;
實景
實景
1981年11月於郊區建公社級農業辦事處,專轄郊區6個生產大隊;
1992年撤銷農業辦事處,併入城關鎮;
1995年撤區並鄉時改名文星鎮。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1998年後改,曾為城關鎮)。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1369年(明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清朝仍屬長沙府。民國初年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年(1940年)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屬湘潭專署,1964年屬岳陽專署。1966年,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后改市)。1986年,屬地改市后的岳陽市。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湘陰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複》(湘民行發〔2015〕58號),同意將文星鎮、石塘鄉、白泥湖鄉、袁家鋪鎮、長康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文星鎮,行政區劃調整后,文星鎮轄63個建制村,21個社區,總面積208.43平方千米,總人口22.3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江東社區(原文星鎮人民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11月,文星鎮轄10個社區和1個農業村。
社區望濱社區、東湖社區、江東社區、三井頭社區、先鋒社區、高嶺社區、瓦窯彎社區、長嶺社區、烏龍社區、金湖社區
農業村南泉村
截至2018年1月,文星鎮城區轄19個社區、115個管理網格、20個基層黨總支;
由石塘片區和白泥湖片區合併文星鎮石塘片區便民服務中心駐地設原石塘鄉政府,毗鄰湘陰縣城北境,轄11個村、5個社區;
由長康片區和袁家鋪片區合併文星鎮袁家鋪片區便民服務中心駐地設原袁家鋪鎮政府,地處縣城東南,轄12個村、3個社區、447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03年底文星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78580
39104
39476
家庭戶戶數25423
家庭戶總人口(總)77387
家庭戶男38534
家庭戶女38853
0-14歲(總)16162
0-14歲男8470
0-14歲女7692
15-64歲(總)57024
15-64歲男27969
15-64歲女29055
65歲及以上(總)5394
65歲及以上男2665
65歲及以上女272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8593

社會


該鎮左文襄公祠修
該鎮左文襄公祠修
2008年底,左文襄公祠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在湘陰縣城文星鎮竣工。左宗棠系晚清著名愛國將領,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重要首領。左文襄公祠是清朝為彰顯左宗棠功績而專建的,2008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祠為磚木石結構,由三組硬山式殿宇和邊廊組成,即前照壁和前廳、后寢(設左宗棠牌位佛龕)及東西附院組成,為祠的主體建築。該修繕工程是2005年1月正式動工的,總佔地1.6萬平方米,以恢復其晚清時期的規模和風貌。

文化教育

文星鎮城南中學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地方方言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語言湘陰的方言多種多樣,大體可分為四個方言片,一個方言島。縣城文星鎮屬湘方言的新湘語區。自五代至明清,江西人陸續遷居湘陰,故縣城方言較多贛語因素,與南昌語相似。南湖小處,系1954年從沅江縣划屬湘陰,基本上是益陽方言。城南、嶺北、新泉、浩河小片,屬長沙方言。楊林寨鄉系柘溪水庫區移民居地,其語言屬湘方言婁邵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