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萎靡不振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成語
- 顧前所著小說
萎靡不振
漢語成語
萎靡:消沉,頹廢。振:振作。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也作“委靡不振”。(註:“委靡不振”現在一般寫作“萎靡不振”。)
在句中一般作狀語,含貶義,用於人的狀態。
wěi mǐ bù zhèn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故事:公元1125年,金軍大舉南下進攻北宋,燕京守將郭藥師投敵,黃河守將梁方平脫逃,直逼北宋都城東京,宋徽宗將帝位傳給兒子宋欽宗趙桓,自己逃到鎮江。大臣楊時上書說:“若示之以怯懦之行,萎靡不振,則事去矣。”(大敵當前必須振奮精神抗擊金人入侵,如果委靡不振就只有滅亡。)
《朱子語類》卷五二:“道義而非此氣以行之,又如人要舉事,而終於委靡不振者,皆氣之餒也。”
《黃繡球》二四回:“大凡做學生的,原要講合群,原要有尚武精神,不可萎靡不振。”
魯迅《華蓋集•犧牲謨》:“我去了。你就動身罷。你不要這麼萎靡不振,爬呀!朋友!我的同志,你快爬呀,向東呀!”
垂頭喪氣、沒精打采
朝氣蓬勃、神采飛揚
聯合式結構。“委靡不振”現在一般寫作“萎靡不振”。
同韻詞:朝令夜遁、自有公論、平易遜順、雲程發軔、劌鉥肝腎、望文生訓、內外交困、深讎大恨、去太去甚、油干燈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