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連

中國台灣政治家

吳三連(1899—1988),台灣台南人,台灣政治家。留日期間曾經參與改革台灣的運動團體新民會、東京台灣青年會等組織,並且積極參與過林獻堂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學畢業后出任大阪每日新聞記者,后在1932年返回台灣出任台灣新民報編輯。之後又轉任台灣新民報論說委員、整理部長兼政治部長,一直到1941年2月被迫離職。1946年吳三連參選制憲國大代表選舉並且以全國第一高票當選,1950年出任官派台北市長,並在1951年民選時得到九萬兩千餘票,以得票率65.5%連任;1954年吳三連參選台灣省議員併當選。吳三連在實業界是台南幫重要精神領袖,在經營自立晚報上也秉持客觀、中立、本土的原則,為台灣留下言論自由的空間。晚年出任“國策顧問”,1988年因病逝世。

生平經歷


人物生平

吳三連(1899—1988),台灣台南人,台灣政治家、前台北市市長、自立晚報、台南紡織創辦人,也是台灣日據時期與戰後台灣民族運動、社會運動及政治運動的先驅人物。
吳三連
吳三連
吳三連留日期間曾經參與改革台灣的運動團體「新民會」、「東京台灣青年會」等組織,並且積極參與過林獻堂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學畢業后出任大阪每日新聞記者,後於1932年返台出任台灣新民報編輯。之後轉任台灣新民報論說委員、整理部長兼政治部長,一直到1941 年2月被迫離職。
1946年吳三連參選制憲國大代表選舉並且以全國第一高票當選,1950年出任官派台北市長,並且於1951年民選時得到九萬兩千餘票,以得票率65.5%連任;1954年吳三連參選台灣省議員並且當選,與郭雨新、郭國基、李源棧、李萬居並稱為為「黨外五虎將」,吳三連此段期間不但投入自立晚報的經營,同時也參與雷震的組黨運動。
吳三連也認為認為文學和藝術是民族長遠生存發展的命脈,所以,吳三連全心推動相關活動,1978年1月30日成立「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豐富了本土文學和藝術的內涵,其後於1989年,獎項擴增到人文社會科學獎、數理生物科學獎、醫學獎、實業獎、社會服務獎等,故更名為「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

人物成就

吳三連在實業界是「台南幫」重要精神領袖,在經營自立晚報上也秉持客觀、中立、本土的原則,為台灣留下一小片言論自由的空間。而在1980年代黨外運動勃興時,吳三連也多次扮演調和鼎鼐的角色。吳三連不但資助傑出的新聞媒體編寫者,也獎勵本土研究,以關懷台灣本土文化。另外,吳三連也創立台南紡織、環球水泥,興辦南台工專、天仁工商、延平中學等三所學校,成就非凡。
吳三連晚年出任“國策顧問”,1988年因心臟衰竭過世。

其他信息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屬於「終身成就獎」,性質似國家文藝獎,是民間性的獎項,以在各獎項領域內有傑出成就,有繼續創造潛力,並認同台灣之人士或團體為贈獎對象。本獎獎金一個獎額由一人或一個團體獲得,屬共同創造者,可由共同創造人士或團體共同獲得。本獎候選人或團體曾獲其他榮譽者,仍可獲得本獎,但同一獎 項之致贈,得獎人或團體以一次為限。

徵選方式

采申請人由有關院校或團體推薦,亦可自行申請。每年5月公布徵選獎項及相關規定,6~7月受理收件。

評審工作

每年8月起開始進行,由本會設置的評審委員會,每年聘請學者專家擔任評審委員,依贈獎類別分組,各組置主任委員一人,委員若干人,整體評審工作置召集人一人綜理之。在徵件結束並經初、複審後,若分類評審委員會認為候選人無符合獲獎標準者,得由分類評審委員會以全票通過方式主動甄選獲獎者,但仍需經過評審委員會全體會議出席委員投票五分之四同意,始能確定獲獎名單。若評選結果不足額或未達評審標準時則從缺。評審工作秘密進行並評審委員名單長期保密。

贈獎獎金

贈獎獎金方面,每年頒贈之獎類與獎金金額尤董事會決議之。本獎除致贈獎金外,並致贈獎狀、獎章、獎牌及評定書。贈獎以來,獎金金額逐年增加,第一、二屆為二十萬元,第三至六屆提高為三十萬元,自第七屆至二十屆為四十萬元,至第廿一屆至今為六十萬元。

贈獎典禮

每年選在吳三連先生誕辰紀念日或其前後,正式對外公布得獎名單。歷屆贈獎典禮中,邀請致詞的主要貴賓有:嚴前“總統”家淦先生(第一屆至第九屆)、謝前“副總統”東閔先生(第十屆至第十九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黃石城先生(第十八屆至第廿三屆)、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第廿一屆至第廿三屆),自第十九屆起則邀請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包括了林澄枝女士(第十九屆至第廿二屆)和陳郁秀女士(第廿三、廿四屆),其中第廿三屆贈獎典禮我們也特別邀請到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先生親臨會場,這是繼第一屆當時領導人蔣經國先生蒞臨贈獎典禮會場之後,第一位以現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身分蒞臨為我們致詞,隔年第廿四屆也榮幸邀請到“副總統”呂秀蓮女士蒞臨致詞及贈獎,這是本會無限的榮幸,也是歷史性的一刻。
第32屆吳三連獎頒獎
第32屆吳三連獎頒獎
每年贈獎典禮邀請的來賓雖有不同,但典禮程序與形式大致保持一體性。除 來賓致詞外,歷屆主席原則上由當年的董事長擔任,第一屆至第五屆為侯雨利先生,第六屆至第十九屆為吳尊賢先生,第廿屆起則為陳奇祿先生。另外歷屆得獎人的得獎理由(即評定書)原則上由評審委員會召集人發表,第一屆至第廿屆為陳奇祿先生擔任,但自第廿一屆起則改為由司儀宣讀。值得一提的是,自首屆贈獎典禮至今,司儀皆由杜文靖先生擔任,杜先生長期服務於文學與新聞兩界,且歷屆得獎人簡介多出自杜先生之筆,實為本會贈獎活動幕後與幕前大功臣之一,對杜先生的奉獻聊表感謝之意。

歷年成果

自1978年至2010年,吳三連獎歷經33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自第一屆舉辦以來,拔選傑出人才,提升文學藝術,影響深遠。得過本獎的如第一屆姜貴、陳若曦、吳隆榮,第三屆的黃春明、田原、林懷民、馬水龍…等等,他們都是國家的文藝菁英,其中絕大多數正值盛年,得獎後正以最好的智慧在為我國的文藝創作不斷作出卓越的貢獻。自1989年開始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獎、醫學獎與社會服務獎,如第十二屆的陳五福、釋證嚴,第十三屆的張漢裕、劉俠,第十七屆的消基會,第十九屆的曹永和,第廿三屆的郭婉容…等等,這些得主在自己領域中貢獻卓越,可謂社會的中流砥柱,也因而使本獎的觸角延伸到學術與社會基層的領域中,更豐富了吳三連獎的內容。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文學、藝術創作的鼓勵、能提升文化品質;透過對社會服務、醫療科技乃至學術著作的獎掖,能帶動社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