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八寨鎮的結果 展開

八寨鎮

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轄鎮

八寨鎮位於馬關縣境西部,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48千米,離州府文山71千米,是兩州(文山州、紅河州)四縣(文山市、馬關縣、屏邊縣河口縣)的交通樞紐,是馬關縣西部四鄉鎮一農場(大栗樹鄉、篾廠鄉、古林箐鄉、八寨鎮、健康農場)的商品聚散轉運中心。

2021年,馬關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八寨鎮人口為30952人。

地理環境


八寨鎮
八寨鎮
全鎮國土總面積326.3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6萬畝。全鎮最高海拔2207米,最低海拔443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1537毫米,全年無霜期320天,自然氣候優越,立體氣候明顯,由於海拔高低懸殊,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樣”和“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徵。物產十分豐富,生物、水能等資源開發前景良好。三七、砂仁、烤煙、生薑、香蕉、草果等特色產業在縣內外久負盛名,境內各種農作物品種繁多,自然風景優美,民族風情文化多姿多彩。

人口民族


全鎮轄16個村(社區)246個村(居)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布依等12種民族,總人口43032人,農業人口佔全鎮人口的91.8%,少數民族人口佔22.2%。

經濟


2016年,鎮人民政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緊密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5.61億元,增長10%;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4元,增長15%;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3億元,貸款餘額1.4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4.5%和33.6%。
農業
推廣“兩雜”種植面積1.67萬畝,其中水稻0.62萬畝,玉米1.04萬畝,水稻旱育稀植完成521畝,旱育拋擺秧完成0.26萬畝,低熱河谷地帶種植香蕉0.20萬畝,甘蔗0.71萬畝。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行訂單收購,發展蔬菜0.5萬畝,日均向兩廣銷售新鮮蔬菜30餘噸。
畜牧業
走科學化、規模化、專業化養殖路子,狠抓畜牧品種改良,做強做大畜牧產業。2007年,全鎮大牲畜存欄1.47萬頭匹,出欄0.30萬頭匹,生豬存欄4.92萬頭,出欄5.65萬頭,肉食總產量達到4908噸;實現畜牧總產值7896萬元。
林業
認真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年內植樹5.32萬株,補種退耕還林缺塘苗5128畝11.2萬株,嚴格執行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加強林地管理,發放森林防火宣傳資料0.5萬餘冊份,刷寫森林防火宣傳標語560餘條。

特色產業

烤煙
八寨鎮
八寨鎮
始終把烤煙作為促農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來抓,嚴格執行國家“雙控”政策,狠抓烤煙提質增效。年內,種植烤煙0.63萬畝,交售煙葉1.45萬擔,實現產值850萬元,煙葉稅收170萬元,烤煙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草藥材
全鎮三七種植面積0.36萬畝;草果種植面積0.86萬畝,已見效益0.55萬畝;八角種植規模發展,全鎮八角種植達0.20萬畝;黃柏、丹參青蒿等中草藥材種植規模也逐步壯大。

文化


八寨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馬關縣最早的文化發源地,曾是馬關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八寨鎮歷史上的阿土司曾是文山地區的三大土司之一,阿雅土司遺址被文山州人民政府列為州級文物進行保護。八寨同時也是馬關縣最早的革命活動中心,1929年馬關第一個黨支部成立於八寨,李國定任黨支部書記並組織發起了震驚滇東南的“人民武裝暴動”,在八寨各族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同時也為八寨贏得了“革命老區”的光榮稱號。八寨人民具有悠久的經商傳統,至今商家雲集,非公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四海翻騰只因心中有碳火,八仙醉倒引起八寨銅火鍋”,八寨手制銅火鍋因其工藝考究遠銷開遠、昆明、蒙自及省內外。另外,因八寨所種的蕎營養價值較高且口感好,以其傳統而獨特的製作方式,使八寨蕎粑粑遠近聞名,深受青睞。

社會


基礎設施
八寨鎮
八寨鎮
八寨鎮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路子,按城建制鎮的規模和要求,提出並設計完成了中心集鎮建設總規,將集鎮街道規劃為四橫四縱,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八條街。現已相繼完成了新街子、橫街、後街、街腳的改造工程,開發了新村大街、龍泉路、玉城路,四橫四縱的規劃框架已初步形成。八寨鎮集鎮面積已比1998年前翻了一番,達到1.7平方公里,集鎮居住人口近5000人,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為集鎮居民提供了一個祥和、亮麗、舒適的人居環境和展現了八寨文明集鎮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