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百花村

福建漳州市九湖鎮下轄村

福建省漳州市素有“花果之鄉”的美稱,這是一年四季花香不斷,更有遠近聞名的“百花村”。百花村距市區五公里,在龍海市九湖鄉。據傳明朝永樂年間,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後裔因避禍來到這裡,種花渡日。以後,世代相傳,種花賣花。

百花村介紹


閩南漳州市薌城南郊的九湖鎮,有個聞名遐邇的花鄉——百花村,它那迷人的傳說和美麗的景色,吸引了無數的海內外遊客。

名字由來


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宋理學家朱熹的第七代後裔朱填從建州來到漳州府任長泰尹。剛上任三天,縣城被劫、庫銀盡失,朱填夫人翁氏不忍受辱,自刎身亡,女兒投井自盡。朱填當時正在漳州府拜謁郡守,聞噩耗不勝哀痛。他唯恐上司追究,故攜兒子朱庸逃往莆田朱氏宗親家裡避難,一晃數十年。朱填病故。朱庸長大成人,婚後其妻生育四個兒子,明建文二年(1400年),莆田朱氏家族被奸佞誣害,族人四散,朱庸的四個兒子逃往閩南隱匿。長子以仁避於漳州南郊,老二以德隱於漳浦羅山,老三以義住於詔安鶴山,老四以懿留居鎮海澗頭,朱以仁(名茂林),來到漳州圓山東麓,發現這裡的風景宜人,山清水秀,草木茂盛,不覺神往,於是擇地居住下來。他頗有書香子弟風骨,平時吟詩作賦,栽花種果,引耕田畝。不久與趙氏聯姻,夫妻以種花作業,辛勤勞動,安居樂業,生活雖然清貧,卻也怡然自得。傳說明永樂年間,有一天,適逢八月初十朱以仁生日,趙氏往漳州賣花回來,買了酒,略備薄酌為丈夫祝壽,晚上一家人在花園飲酒、賞月觀花。天上碧空如水,玉露流波、金鳳風彩,清輝照人。朱以仁一時高興,多飲了幾杯,醉卧於花園之中。他朦朧中忽見雲朵遊動,一陣樂聲隨風飄揚,隨即一行仙女手捧鮮花,冉冉降落園中,翩翩起舞,若驚鴻飛雁,如玉樹臨風,輕歌曼舞美不勝收,聽她們唱道:
種得水仙一園香,
花中玉女式南漳,
長留倩影凌波在,
福滿人間春滿堂。
舞罷歌停,眾仙女把手中捧著的水仙花,蘭花、梅花、玫瑰花……饋贈朱以仁,齊道:“種花長福。”朱以仁慌忙深揖拜謝。待定神一看,只見彩雲飄然。亭中放著一束束美麗的鮮花,異香撲鼻。啊,原來是南柯一夢。:可是,這些鮮花從何而來呢?仙女的歌詞含義是什麼呢?朱以仁反覆揣摩后,終於豁然明白,仙女賜花時所唱的一首瘦詞——藏頭詩。詩文的要旨是“種花長福”。於是,這裡的地名,從此就叫做“長福村”。
1963年3月,朱德委員長親臨長福村視察,興緻勃勃地觀賞了村裡的花木。看到家家戶戶都有庭院花圃,滿眼綠色蔥蘢,繁花爛漫,絢麗多彩,白如雪,黃似金,紅若飛霞……他對村幹部說:“你們這裡真是個‘百花村’呀!”
朱德同志還贈送長福村一套《蘭花譜》,勉勵花農把這個花鄉建成名副其實的《百花村》。陸定一同志親自題了“百花村”三個大字。從此,長福村被譽為“百花村”名揚四方。
村內的入口處有一圓形洞門,上書“百花村”三字,此橫匾題自陸定一。進門之後,便是一個面積約為80餘畝的園林小院,林蔭小徑相接,羅漢竹、扁柏樹相襯,桃李水仙、梅蘭竹菊,真是菲芳爭艷,應有盡有。園中還有一座小山,上有賞花亭一處,是賞花觀玩,陶冶情操的好去處。更有一盆盆異彩分呈的盆景植物,有古樸的蒼松、高俊的榕樹、瀟灑的石竹,令觀者無不感嘆園藝之美、之巧、之秀。
百花村圓圃中,最為出名的一處要算是素有園中之園雅稱的“蘭花圃”了,這裡栽植著3000餘盆各種各樣的蘭花。大青蘭、素心蘭報歲蘭、四季蘭盆盆鬱鬱蔥蔥,爭奇鬥豔,更有無比珍貴的金色鑲邊的金邊報歲蘭與銀色鑲邊的銀邊報歲蘭,以及每莢可開13朵花的“十三太保”和每莢可開18朵花的“十八學士”。蘭花的氣味香遠流長,幽而不膩,其花朵之色調更是淡雅素麗,絕不張揚,媚人之態,巧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