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解析度
縱橫向上的像素點數
屏幕解析度是指縱橫向上的像素點數,單位是px。屏幕解析度確定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多少信息的設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來衡量。就相同大小的屏幕而言,當屏幕解析度低時(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少,單個像素尺寸比較大。屏幕解析度高時(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多,單個像素尺寸比較小。
顯示解析度就是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個數,解析度160×128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數為160個,垂直方向像素數128個。屏幕尺寸一樣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顯示效果就越精細和細膩。
屏幕比例4:3
4:3 是最常見屏幕比例,從電視時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標準。在近代寬屏幕興起前,絕大部分的屏幕解析度都是照著這個比例的。
VGA(640x480) - 「VGA」其實本來不是個解析度的規格,而是 IBM 計算機的一種 顯示標準。在規範里有 320x200 / 256 色、320x200 / 16 色、640x350 / 16 色、640x480 / 16 色等多種模式,甚至還有 80x25 和 40x25 等文字模式。只是最後因為官方支持的最高解析度是 640x480,所以 VGA 就成為了 640x480 的代名詞。VGA 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是所有顯卡都接受的基準解析度,Windows 在載入顯卡驅動程序之前(BIOS 之後)的畫面,那個畫面就是在 VGA 解析度下的。
SVGA(800x600) - SVGA 的情況和 VGA 有點像,也是以一種「規格」的身份起家的,只是最後好像變成無論規格如何,所有比 VGA 強的顯示器都自稱自已是 Super VGA,或 SVGA。在解析度上,SVGA 專指 800x600 的解析度 -- 即使當年標榜自已是 SVGA 的屏幕其實常常可到達 1024x768,或更高。
XGA(1024x768) - 到了 SVGA 的年代,IBM 已經失去了市場的獨佔性,PC界也正式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時代。IBM 雖然定義出了XGA 的規格,但實際上它只是當年多種 Super VGA 規格中的一種。XGA 最後成為 1024x768 這個解析度的代名詞。
UXGA(1600x1200) - UXGA 又稱為 UGA,解析度剛好是SVGA 的四倍。UXGA 是許多 4:3 的 20" 和 21" 屏幕的析度,不過隨著4:3 屏幕愈來愈少見,要買到這個解析度的屏幕是愈來愈困難了。
QXGA(2048x1536) - QXGA 的解析度是 XGA 的四倍,也是大部分 4:3屏幕支持的極限。
更高的 4:3 解析度,比如 QUXGA,只是個理論上的名字。在真實世界沒有採用這個解析度的產品存在。
屏幕比例16:10
16:10 就是常見的「寬屏幕」比例
WSVGA(1024x600) -老實說這個比例並不是16:10(960x600 才是),不過這是個愈來愈常見的寬屏幕解析度,所以就列在一起了。8.9" 的 Netbook 大多是這個解析度,部分的 10" Netbook(Wind NB)也是。
WXGA(1280x800) -WXGA 最早是指 1366x768(1024x768 的加寬版),是 LCD TV 面板最常見的解析度。但到了電腦上 WXGA 通常是指 1280x800 這個解析度,通常出現在 13~15" 的筆記本電腦上。
WXGA+(1440x900) - 也是寬屏幕筆記本電腦常見的解析度,但更常出現在 19" 的寬屏幕 LCD 上。
WSXGA+(1680x1050) - 20" 和 22" 寬屏幕 LCD 和部分15.4" 筆記本電腦愛用的解析度。
WUXGA(1920x1200) - UXGA 的寬屏幕版。必須要到達這個解析度才能在屏幕上無損地顯示 1080p 的影片。桌電上 1920x1200 大致上是 24"~27" LCD 的領域,而筆記本電腦則是 17" 以上才比較看得到。
WQXGA(2560x1600) - 主要是 30"LCD 屏幕在用的解析度,著名的 Apple Cinema Display、Dell UltraSharp 3007WFP / 3008 WFP 都是這個解析度。
屏幕比例16:9
16:9 主要是HD電視在用的比例。常聽到的720p、1080p 都是這個比例。是一種適合視頻觀賞和辦公操作(容納兩個文檔並排處理)但對於遊戲支持相對差一些(逐漸得到更多的遊戲支持)的屏幕格式。
720p(1280x720) -720P是一種在逐行掃描下達到1280×720的解析度的顯示格式。是數字電影成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
WXGA(1366x768) -WXGA 是指 1366x768,是 LCD TV 面板最常見的解析度。
1080p(1920x1080) - 1080p 就是俗稱的 Full HD(Sony 超拼的),以前只有在電視上看得到(電腦用 1920x1200 的多),不過開始出現採用 1080p 面板的筆記本電腦,像第二代的 Acer 寶石機,標榜可以「讓畫面塞滿屏幕,不留黑邊」。
QHD(2560 x 1440) - QHD全稱Quad High Definition,即HD 1280 x 720的四倍,解析度級別為2560 x 1440。2013-08-22,LG發布了全球首款解析度達到2560 x 1440的5.5寸屏幕,其像素密度高達538ppi!
相比於比較傳統的16:10液晶顯示器,16:9在播放高清電影的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更加扁平的面板使得它與Full HD高清電影的片源更加配合,最簡單的表現就在於電影的上下黑邊減少了很多,而隨著左右面積的擴大,高清電影的可視面積也有接近3%的可視面積提升。從2011年各大電腦廠商的出貨產品上來看,採用1366x768、1600x900解析度占絕大部分,16:9成為的各大廠商爭相採用的黃金比例,不過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由於習慣了16:10的比例,對於16:9似乎還存在著一個適應性問題,不少消費者聲稱16:9看上去又扁又小。
屏幕比例5:4
5:4 家族:說是說家族,其實只有SXGA 這一個成員而已。怎麼,從來沒注意到自已的屏幕比較方?其實 1280x1024 除下來比例是 5:4 才對,不是 4:3。
SXGA (1280x1024) - 後期的 17"屏幕和絕大部分非寬屏幕的19" 屏幕都是這個解析度。為什麼 SXGA 要採用 5:4 的比例還是個謎,但總之它是成了辦公室中幾乎無所不在的存在。
像素間距(pixel pitch)的意義類似於CRT的點距(dot pitch),一般是指顯示屏相鄰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由許多的點所形成的,而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的計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數值。以LCD為例,14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可視面積一般為300mm×190mm,解析度為1280×800,從而計算出此LCD的點距是300/1280=0.2344mm或者190/800=0.2375mm。點距越小,圖像越細膩。
16:10比例的22(21.5)與20(20.1)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680×1050。
16:9比例的23與22(21.5)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是:1920×1080。
LCD顯示器是靠後面的燈管照亮前面的液晶面板而被動發光,只有亮與不亮、明與暗的區別。所以,液晶顯示器沒有電子槍逐行及隔行掃描屏幕的原理(LCD顯示器工作時,每個像素點自始至終都發光,不存在閃爍的現象),也就不存在刷新頻率的概念,改不改都一個樣,刷新頻率對所有的LCD均不起作用。
顯示卡對顯示器有自適應功能,當你插上液晶顯示器后,顯卡的刷新頻率選項便自動不起作用,從而保護液晶顯示器。所以在Windows下,你就不可能調到85Hz。這是最基本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