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起義
歷史事件
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角鬥士奴隸斯巴達克率領十餘萬角鬥士反抗羅馬統治的起義事件,這次起義也是古羅馬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起義軍最初屢戰屢勝,後來羅馬元老院命令克拉蘇統率大軍前往鎮壓,起義軍在布魯提亞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被迫於前71年春試圖突襲義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臘。羅馬軍隊四面圍剿,終於在阿普里亞決戰中將起義鎮壓下去,斯巴達克斯戰死,余部在義大利許多地區堅持戰鬥達十年之久。
近代以來,伏爾泰、馬克思和列寧等思想家和革命家給予斯巴達克斯起義極高的評價,稱之為“正義的戰爭”,並將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視為帶領勞動者階層反抗壓迫尋求解放的英雄人物。
斯巴達克起義
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迫使奴隸一再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起義的主要原因是羅馬奴隸社會內部(即奴隸主和被剝奪人權、遭受殘酷剝削的奴隸之間)的階級矛盾。列寧指出:“斯巴達克掀起的戰爭就是為了保衛被奴役的階級”。起義由倫杜魯斯·巴奇亞圖斯(卡普阿城)角斗學校逃出的一夥奴隸角鬥士(70餘名)發起,其領導人是斯巴達克斯。
關於斯巴達克斯的出身,希臘散文家普魯塔克(Plutarch)提到他可能是來自希臘色雷斯地區的游牧民族,他的妻子是當地一個部落的女先知,兩人一起被賣為奴隸。阿皮安(Appian)和弗洛魯斯(Florus)則稱他曾當過一段時間的羅馬軍團雇傭兵,這大概是他被送去做角鬥士的原因。
斯巴達克斯的職業級別是一種被稱作Murmillo級的重型角鬥士,攜帶的裝備包括一把64-81cm長的羅馬劍(Gladius)、一把木板製成的矩形護盾(Scutum)和一段皮質護臂(Manica)等,因此毫無疑問個個都是身材高大肌肉發達的猛男。
公元前73年,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斯巴達克斯對他的夥伴們說︰“寧為自由戰死在沙場,不為貴族老爺們取樂而死於角斗場。”角鬥士們在他的鼓動下,拿了廚房裡的刀和鐵叉,衝出了牢籠。在路上,他們正好遇上幾輛裝運武器的車子,就奪取了這些武器武裝了自己,並跑到幾十里以外的維蘇威火山上起義。越來越多的逃亡奴隸和農民都前來投奔,大家共同推舉斯巴達克斯和另外兩個高盧人克雷斯(Crixus)、奧諾莫斯(Oenomaus )為首領,後者不久后在義大利南部的戰鬥中陣亡。
公元前74年末—前73年初,斯巴達克起義軍迅速壯大,大量收容了坎帕尼亞省的逃亡奴隸、角鬥士、破產農民,以及從羅馬軍團逃出的士兵,達1萬人,多次打敗了羅馬軍許多小部隊。起義從坎帕尼亞擴展到義大利南部阿普利亞、盧卡尼亞、布魯蒂烏姆地區。平民執政官蓋烏斯·克勞棟(Gaius Claudius Glaber)動員了一部分民兵企圖對起義軍進行圍困,但斯巴達克斯半夜帶人順著葡萄藤從懸崖滑下,襲擊並消滅了正在宿營的羅馬軍隊。
斯巴達克仿照羅馬軍隊的形式改編軍隊,除步兵軍團外,還有騎兵,以及偵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輜重隊。武器從敵人手中奪取或起義軍自己製造。軍隊指揮建立在民主(軍事長官會議和軍人大會)基礎之上。對士兵進行訓練,宿營和行軍都有嚴格的制度。
至公元前72年初,斯巴達克斯擊敗了羅馬軍隊的第二次討伐,軍隊數量增長到7萬人。他進軍阿普利亞和盧卡尼亞,總兵力增長到12萬(其他史料為9—10萬)。
受起義軍的聲勢所震驚的羅馬元老院,於公元前72年年中派執政官盧修斯·蓋利斯·帕布科拉(Lucius Gellius Publicola)和格納斯·科爾內利烏斯·倫勒斯·克洛迪亞納斯(Gnaeus Cornelius Lentulus Clodianus)各自指揮一個軍團,企圖消滅起義軍。帕布科拉時年60歲,他的主要成就在法律事業上,克洛迪亞納斯時年42歲,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但實際能力不強,兩人之所以能當選執政官是因為他們都是龐培的支持者。
正在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奴隸,包括斯巴達克,主張離開義大利,衝出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勢力尚未到達的高盧地區,擺脫羅馬統治,獲得自由,或打回家鄉。而參加奴隸起義運動的當地的牧人和貧農則不願離開義大利,希望繼續與羅馬軍作戰,以奪取失去的土地。這種分歧使克雷斯率領的三萬起義軍離開了主力,在加爾加諾峰下(阿普利亞北部)全部被羅馬軍隊殲滅(死亡兩萬人)。斯巴達克聞訊趕來救援,已經來不及了。據說斯巴達克斯得知克雷斯戰死的消息后非常傷心,並強行命令300至400多名羅馬戰俘表演格鬥直到他們被殺為止。
隨後為了殲滅斯巴達克斯的主力,兩位執政官制定了一個分進合擊的計劃:由克洛迪亞納斯的軍團在北部擋住起義軍的去路,帕布科拉的軍團則由後方對起義軍實施前後夾擊。然後他們低估了斯巴達克斯主力的戰鬥力,斯巴達克斯在Lentula山谷迅速擊敗了克洛迪亞納斯的軍團,隨後調轉頭來,將還未及時趕來的帕布科拉軍團擊敗。兩名執政官收拾殘兵后在Picenum附近的山谷的戰鬥中再次被起義軍擊敗,沒有打成殲滅戰大概是因為起義軍急於前往北義大利。
已經抵達義大利北部的斯巴達克斯大部隊卻又不知何故掉頭返回,並穿過整個亞平寧半島一直來到半島的最南端,聯繫上了當地的海盜,準備利用海盜的船隻前往西西里或是希臘。歷史上對於斯巴達克斯沒有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原因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由於起義軍大部隊拖家帶口,翻越山脈路途艱險又缺乏嚮導,加上離開富饒的義大利后在山外蠻族地區又很難獲得滿足15萬人的補給,才促使斯巴達克斯打算乘海路離開義大利。
然而收取了起義軍黃金的海盜船隻並沒有按時抵達,克拉蘇的八個軍團卻提前趕來。首次交戰,克拉蘇用自己財富武裝起來的私兵有些膽怯,部分士兵丟下武器逃離戰場。為了加強軍紀也為了提高戰鬥力,克拉蘇恢復了古老的“什一格殺律”,按十抽一的方式懲處了逃跑的部隊,從這以後他的部隊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許多。之後的幾次交戰起義軍均告負,被迫退往半島南端的墨西拿海峽以北一隅。為了困住起義軍,克拉蘇在起義軍身後、陸地最狹窄處挖掘了一道兩端通海的大壕溝,切斷其撤回義大利的退路。斯巴達克斯為了突圍,在部下面前親手殺了自己的坐騎,表達了突圍的決心。進過幾次突擊,大約有50000萬名起義軍戰士跟隨斯巴達克斯突破了壕溝。
斯巴達克起義(圖2)
迫於無奈,斯巴達克斯只有整頓軍隊,準備決戰。這場決戰一般被稱為阿普里亞戰役,斯巴達克斯的約47000人的大軍與克拉蘇的6個正規軍團和4個輔助軍團約40000人在西拉里烏斯河右岸的一個開闊戰場正面碰撞。看到克拉蘇正騎馬在附近的一個小山頭觀戰,斯巴達克斯於是親自帶兵衝擊觀戰中的克拉蘇,他一路上甚至親自幹掉了兩個羅馬百夫長,但自己身上也多處受傷。即使如此,斯巴達克斯也拒絕投降,最終他在交戰中被殺身亡。這場慘烈的會戰,包括斯巴達克斯在內的六萬名起義者戰死,約五千人逃往北義大利,被龐培消滅,六千名俘虜被釘死在從羅馬城到卡普亞一路的十字架上。斯巴達克斯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流散在各地的起義軍,儘管沒有統一的領導,在義大利許多地區仍堅持戰鬥10餘年。
斯巴達克起義失敗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是:羅馬奴隸社會還不具備廢除奴隸制的先決條件,奴隸本身也沒有提出這一任務。奴隸只求自身解放。奴隸以及參加起義的羅馬社會各階層分子的社會成分和民族成分不純,對起義失敗亦有影響。此外,起義軍沒有一個聯合廣大被剝削群眾的總綱領。
它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加劇了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危機,加速了羅馬政權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過渡。由於斯巴達克斯的奴隸反抗事件讓羅馬發生相當程度的震撼,間接推動元老院提出部分保障奴隸權益的法律。當羅馬進入帝制時,解放奴隸中甚至有人能夠出任國家公職。
奴隸主被迫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並開始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和對奴隸的態度。他們盡量收買不同種族的奴隸,避免把同族的奴隸集中使用,提防他們聯合在一起。奴隸主開始把土地分成小塊,交給奴隸耕種,奴隸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奴隸就在這樣的方式下開始演化為“隸農”,而釋放奴隸的數目也漸漸增多。
斯巴達克在起義中表現了英勇的鬥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人民群眾爭取社會解放的鬥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跡。斯巴達克軍隊士氣高昂,作戰勇敢。其軍事學術特點是:力求外線進攻作戰,組織步騎兵協同,採取攻勢,力求奪取和掌握作戰主動權,在戰壓內巧妙運用部隊機動,行軍隱蔽迅速,伏擊出其不意,善於各個擊破。
馬克思稱他是“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列寧也說“斯巴達克是大約2000年前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中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在評價斯巴達克起義時列寧指出:“在許多年間,完全建立在奴隸制上的彷彿萬能的羅馬帝國,經常受到在斯巴達克領導下武裝起來、集合起來並組成一支大軍的奴隸的大規模起義的震撼和打擊”。
創作時間 | 作品類型 | 作品名稱 | 作者 |
1873年至1874年 | 小說 | 《斯巴達克斯》 | 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 |
1913年 | 電影 | 《斯巴達克斯》 | 喬瓦尼·恩里科·維達利 |
1953年 | 電影 | 《斯巴達克斯》 | 里卡爾多·弗里達 |
1960年 | 電影 | 《斯巴達克斯》 | 斯坦利·庫布里克 |
1964年 | 電影 | 《斯巴達克斯和十個角鬥士》 | 尼克·諾斯特羅 |
2004年 | 電影 | 《斯巴達克斯》 | 羅伯特·多恩海姆 |
2010年 | 電視劇 | 斯巴達克斯:血與沙 | |
2011年 | 電視劇 | 斯巴達克斯:競技場之神 | |
2012年 | 電視劇 | 斯巴達克斯:復仇 | |
2013年 | 電視劇 | 斯巴達克斯:詛咒者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