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是指外界暴力造成顱骨正常結構改變。多發生於體力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多因外界暴力造成。臨床表現與骨折類型密切相關,根據骨折部位可分為顱蓋骨折和顱底骨折。常在頭部外傷后出現局部持續壓痛、疼痛不緩解、頭痛、嘔吐、腦神經損傷癥狀等。主要治療方法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常合併顱內血腫、腦挫傷和腦神經損傷等。及時治療,骨折一般容易癒合,但腦和神經功能恢復較困難。
● 骨科、神經外科或外科
● 顱骨遭受外力時是否造成骨折,主要取決於頭部遭受暴力的大小、方向、致傷物性質,以及致傷物與顱骨接觸的面積和受力顱骨的解剖特點。
● 外力作用於頭部瞬間,顱骨產生彎曲變形。
● 外力作用消失后,顱骨又立即彈回。
● 如暴力較強時,當顱骨的變形超過其彈性限度,即發生骨折。
● 頭部外傷後有局部持續壓痛、疼痛不緩解、頭痛、嘔吐、腦神經損傷癥狀者,應懷疑顱骨骨折。
● 近期有頭部外傷史。
● 顱骨受傷部位出現疼痛、血腫。
● 皮下可看見淤血、有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
● 有持續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腦神經損傷癥狀者,也可伴有顱骨骨折。
● 診斷顱骨骨折,主要依據體格檢查、X線檢查、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
● 骨折範圍較大、凹陷明顯、頭皮軟組織出血不多時,觸診可確診。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 線形骨折可伴有頭皮損傷,常需CT骨窗像檢查。
● 高解析度CT檢查可查出細小的骨折線。
● 顱底骨折的診斷依靠臨床表現,需要頭顱CT檢查明確診斷。
● 顱底的高解析度CT檢查有助於對骨折部位精確定位。
● 磁共振成像T2加權像有助於發現腦脊液漏的漏口。
● 醫生診斷顱骨骨折,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
● 短期內有頭部外傷史。
● 顱骨受傷部位有疼痛、血腫等。
● 皮下可見淤血、有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
● 傷後有持續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腦神經損傷癥狀者,常伴有顱骨骨折。
● X線、CT、磁共振成像檢查可檢出隱匿骨折和腦脊液漏。
● 顱骨骨折需與頭皮血腫、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顱骨病理性骨折、顱內佔位性病變等疾病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顱骨骨折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治療。
● 線形骨折本身無需外科處理。但如骨折線通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時,應警惕硬腦膜外血腫的發生。
● 非腦功能區的輕度凹陷,或無腦受壓癥狀的靜脈竇處凹陷骨折,可暫不手術。
● 顱底骨折如為閉合性,可無特殊處理。
● 若合併腦脊液漏,病人須取頭高位並絕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和擤鼻涕,同時給予抗生素預防顱內感染治療,一般不堵塞或沖洗破口處,不做腰穿。
● 絕大多數漏口會在傷后1~2周內自行癒合。
● 對凹陷骨折是否需要手術,意見尚不一致。
● 目前一般認為:凹陷深度>1cm,位於腦重要功能區,骨折片刺入腦內,骨折引起癱瘓、失語等神經功能障礙或癲癇者,應手術治療。
● 顱底骨折如超過1個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慮行手術修補漏口。
● 對傷后視力減退,疑為碎骨片挫傷或血腫壓迫視神經者,應爭取在24小時內行視神經探查減壓術。
● 顱骨受傷處持續疼痛不緩解,還可有頭痛、嘔吐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顱骨骨折可合併顱內血腫、腦脊液漏、腦神經損傷等。
● 顱骨骨折的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骨折類型、嚴重程度、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及時治療,骨折一般容易癒合,但腦和神經功能恢復較困難。
● 顱骨骨折主要是由於外傷所導致的,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的關鍵。
● 運動要適度,防止摔倒。
● 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