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會
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賽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民國時,有二月半“迎都神會”、三月半“迎東嶽神會”、七月半及十月“迎城隍會”等,以“迎東嶽神會”規模最盛,耗費最巨。賽會表達了勞動人民善良的願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農曆三月初十,居民往“東嶽宮”廟請菩薩袍冠,抬著遊行,叫“迎袍會”,十三至十五為正會,抬著菩薩遍游各鄉。會名因鄉而別:紫微、鹽倉、大沙、小沙、岑港、馬嶴、等鄉叫“老紅會”,又叫“紅社”,白泉、皋洩、甬東、洞嶴等鄉叫“白會”,又叫“白社”;大展、小展、北蟬等鄉叫“小展紅會”;縣城內叫“新紅會”。
賽會時,抬著泥木神像遊行,大旗在前,繼以儀仗、彩亭、彩幡、龍燈、魚燈及高蹺等,有身穿紅衣、青衣扮“囚犯”,有裸露上身臂上懸掛香爐,稱“肉身燈”,奇形怪狀,爭艷鬥巧,以媚神邀福。鑼鼓喧鬧,爆竹橫飛。沿途村民設香案茶飯,供給食宿。每次賽會除鄉民耗資外,各地從廟產收入中開支,多者逾萬,少亦千金。賽會時常因搶菩薩或爭高低發生械鬥致傷亡。解放前夕,賽會之習已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