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那州

巴拉那州

巴拉那州(Paraná)位於巴西南部,是巴西二十六個州之一。地勢自東向西遞減,旅遊業資源豐富。經濟支柱產業為農業、工業和資源開採業。農業主要為甘蔗、玉米、大豆、小麥、咖啡等產品種植,工業主要為汽車製造業、造紙等,資源開採主要為伐木和馬黛茶製作。

常居人口約1134萬(2018年7月統計數據),84.5%為城市人口。其中白人佔70.3%,帕爾多(布朗)人25.5%,黑人3.0%,亞洲或美洲印第安人1.1%,巴州東部沿海,GDP組成為:農牧漁業:13.7%,工業41.2%,服務業45.1%。巴州2002年出口額為57億美元,進口33億美元。

地理環境


巴拉那州(圖2)
巴拉那州(圖2)
巴拉那州位於巴西南部,東瀕大西洋,西部與巴拉圭和阿根廷接壤,北靠聖保羅州,面積199,315平方公里,人口約991萬(2003年)。巴州東部沿海,地勢自東向西遞減,中部為盆地,屬熱帶氣候。

人口


巴拉那州(圖3)
巴拉那州(圖3)
巴州城市人口佔全州人口的81.4%,人口密度48.7人/平方公里(1991-2000年)。首府庫里蒂巴(Curitiba)市,人口167.1萬。

旅遊


巴拉那州(圖4)
巴拉那州(圖4)
巴拉那州旅遊業資源豐富。該州伊瓜蘇市是巴西第二大旅遊中心,每年接待遊客650- 700萬人次,其居民主要從事旅遊業和商業。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和著名的伊瓜蘇大瀑布位於該市。伊瓜蘇大瀑布(CATARATAS DO IGUAÇU)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該瀑布位於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的伊瓜蘇河上,形成於1.2億年前。1984年,伊瓜蘇瀑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伊泰普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的界河巴拉那河,為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發電機組和發電量兩國均分。現有19台發電機組(每台70萬千瓦),正在安裝第20台。

經濟


巴拉那州GDP約佔巴西的6.1%(2001),人均GDP為7511雷亞爾。
巴拉那州(圖5)
巴拉那州(圖5)
玉米、甘蔗、大豆、蠶繭、咖啡等是巴拉那州主要的農作物,是全國第一大玉米生 產地和第二大甘蔗、大豆生產地。上世紀70年代后,巴州蠶絲業迅速發展,2002年巴西蠶繭生產量為9900噸,其中9100噸產自巴拉那州,佔全國產量90%,90%以上的生絲供應出口,使巴西成為世界上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生絲出口國。巴拉那州2004年大豆種 植面積達409.5萬公頃,比2003年增加了4%,產量也將創歷史新高,預計將達1,245萬噸,與上一季相比增長25.3%。據州政府預計,這次的種植中將有近1%的轉基因大豆。儘管州政府堅持要求巴拉那州成為轉基因產品自由生產區,巴州的600家企業都與州政府簽訂了種植轉基因產品 的意向書,但聯邦政府並未通過這一提議。巴西農業部與巴拉那州政府就此議題進行了磋商,可能會允許在一些城市種植轉基因作物,而不是在全州範圍內廣泛推廣。巴西是世界第二大黃豆生產國,依照巴西黃豆生產的增長速度和產量,預計在5年內巴西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黃豆生產國。
巴拉那州的經濟是以農牧業為基礎。該州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為提高農業生產力,州政府實行了多項農業計劃。巴拉那州是巴西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其穀物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棉花、菜豆、玉米和小麥產量佔全國第一位;大豆產量佔全國第二位;咖啡和煙草產量佔全國第四位;甘蔗產量佔全國第五位。
巴拉那州也是巴西重要的畜牧業地區。該州養牛數量佔全國第七位。養牛遍布全州各地區,但主要集中於北部地區。該州是全國最大的生豬基地之一,每年屠宰生豬頭數佔全國第三位。在西部和西南部擁有現代化的養豬場。豬肉質量高,脂肪少,為瘦肉型豬。巴拉那州的雞肉和雞蛋產量在全國占第三位。它是蜂蜜的主要產地之一。在該州的北部地區還養殖蠶繭,是巴西最大的蠶繭基地。
玉米、甘蔗、大豆、蠶繭、咖啡等是巴拉那州主要的農作物,是全國第一大玉米生產地和第二大甘蔗、大豆生產地。
從70年代後半期開始,工業開始在該州的國內總產值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州政府60年代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從70年代開始,該州繼續擴大工業生產並吸引新的投資。創建了交通材料、電子和通訊器材、煉油等新的工業門類,並對紡織、造紙、食品加工(主要是肉類和乳製品類)等傳統部門進行技術更新。由於政府的優惠政策及國內外私人企業的積極參與,該州的經濟年增長率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別達到13%和5%,高於同期全國的平均數字(分別為8.6%和2.9%)。近幾年來,該州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法國雷諾等國際大汽車公司分別在該州設立生產基地。工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