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盤鮈
鯉形目野鯪亞科動物
徠分佈於中國雲南、四川、重慶及湖北西部等。為中國特有品種。
體長80mm,喜生活於礫石底質。水質清澈的緩流環境,刮食附著在石面上的周從生物。
![雲南盤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3/mc3af77ab54343fd9e2f41134678a5068.jpg)
雲南盤鮈
體延長,尾部側扁,腹部在腹鰭之前稍平,頭部腹而較平,眼後頭長小於吻長。吻端圓鈍,且較肥厚。口下位。略呈弧形。吻皮向腹而延伸,其邊緣具小缺刻呈流蘇狀。吻皮與上唇相連,下唇特化成一橢圓形小吸盤,后緣遊離,中央有一小內墊,表面光滑,緊靠肉墊前部及兩側面有一稍隆起的皮褶呈馬蹄形。兩側肉墊與皮褶之間由一深溝隔開,但其後緣與肉質墊之間界線不明顯。具須2對,較短。眼位於體側中軸偏上方,位於頭中點之後。眼間距較寬。鼻孔位於眼前緣上方,離眼前緣較近。背鰭較大。其外緣內凹,位於腹鰭起點近前方,至吻端比至尾鰭基的距離略短。胸鰭長與頭長和背鰭長約相等,后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第三、四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其起點至胸鰭基部的距離遠大於至臀鰭起點,后伸超過肛門,而不達臀鰭起點。臀鰭較短小,外緣平截,其起點至腹鰭基部比至尾鰭基為小,后伸不達尾鰭基。尾鰭叉形,上、下葉等長。肛門位於臀鰭起點之近前方。鱗片中等大,腹鰭基部具一狹長的腋鱗。胸鰭前裸露無鱗,近胸部鱗片稍小。側線完全,且較平直。身體背部和體側上半部黑色略帶棕黃色,下半部較淺。腹部灰白色,尾鰭黑灰色,上、下邊緣從基部出發各有一條較直的黑條紋,福爾馬林液中顏色消退。其他各鰭均呈黑灰色。
喜生活於礫石底質、水質清澈的緩流環境,刮食附著在石面上的周從生物。食性較雜,以低等藻類為主,也食植物碎屑等。性成熟年齡約為3冬齡。生殖季節在4-5月,懷卵量較小,曾統計了5尾魚的懷卵量,體長90-115mm,懷卵量為350-612粒。Ⅳ期卵巢內的卵粒為淺黃色,卵徑為2.0mm左右。
自徠60年代起,在滇池的數量逐年減少,現已絕跡。
雲南盤鮈含肉率為(66.62±4.46)%,肌肉(鮮樣)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質量分數分別為(76.1±0.91)%、(20.24±0.05)%、(1.32±0.17)%和(1.3±0.02)%。肌肉中含18種氨基酸,總量為(79.78±4.22)%(干樣),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總量為(33.05±1.62)%(干樣),占氨基酸總量的41.43%,必需氨基酸的構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標準;雲南盤鮈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數為68.09%,4種鮮味氨基酸總量為(干樣)30.47%,肌肉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EPA+DHA 在總脂肪酸中含量分別為(27.93±2.67)%、(40.28±2.54)%和(29.23±2.77)%;肌肉礦物元素含量豐富,微量元素中鋅含量較高。雲南盤鮈營養價值較高、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