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壽命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對於一個指數衰減的微觀粒子體系,平均壽命等於粒子數衰減到原來數目的1/e所需的時間。
某種粒子產生後到衰變時為止平均存在的時間,簡稱為壽命。當粒子運動速度很快甚至接近光速時,由於相對論性的效應,其平均壽命將比粒子靜止時的長,表現為同一種粒子的平均壽命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子物理學中提到粒子的平均壽命都是指在該種粒子靜止時所觀測到的平均壽命。至於粒子運動時的平均壽命,則根據相對論的公式進行推算。
現在已知的可以衰變的基本粒子,其平均壽命分佈在很大的範圍內。中子的平均壽命最長,其值為898±16秒,其他粒子的平均壽命都短於10-5 秒,最短的約為10-25 秒。粒子物理學中稱為穩定粒子(見衰變)的基本粒子,現已測定的平均壽命除W粒子和Z粒子的外都大於10-20 秒;粒子物理學中稱為不穩定粒子的基本粒子,現已測定的平均壽命都小於10-20 秒。
W粒子和Z粒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考慮到粒子的質量總是隨粒子的運動速度而改變,在粒子物理學中提到質量都是指粒子在靜止時所表現的質量。微觀現象的普遍規律決定了只有完全穩定的粒子其質量才具有完全確定的值,可以衰變的粒子的質量分佈在某一確定值附近的一定範圍內。這種分佈可以用該種粒子的質量分布圖表示出來。如圖所示粒子的質量分布圖中有一個最大值。這個最大值所對應的質量 M就是通常所說該種粒子的質量。最大值兩邊曲線降到最大值一半處的兩點之間的質量差用Г代表。Г 反映了由於粒子是可以衰變的而引起的粒子質量分佈的範圍,Г稱為衰變寬度,它等於平均壽命的倒數乘普朗克常數再除以光速的二次方。換言之,在自然單位制中,衰變寬度等於平均壽命的倒數,它直接反映粒子穩定的程度。
平均壽命
現已發現的可以衰變的基本粒子中除極少數外一般都具有不止一種衰變方式,但是一種粒子只有一個確定的衰變寬度和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平均壽命。基本粒子的這個基本屬性可以作為在實驗上辨認和區別基本粒子的重要依據。例如在早期關於K介子的研究中發現衰變到兩個π介子的粒子和衰變到三個π介子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平均壽命,後來就據此判斷它們是同一種粒子(K介子)的不同衰變方式。這個判斷對發現宇稱不守恆是起了作用的。又如在以後研究中性 K介子的衰變過程中,發現中性K介子衰變時其平均壽命呈現出兩個值,這兩個值相差五百餘倍。從這個現象判定,有兩種衰變行為完全不同的中性K介子存在。
性別比 從全球來講,男女兩性的比例基本處於平衡狀態。據聯合國估計,1995年當世界人口達到56.55億時,婦女28.12億,佔世界人口的49.63%,性別比為101.5。在發達地區,女性人口多於男性,婦女占人口的51.39%,性別比為94.5;在發展中地區,男性多於女性,婦女占人口的49.18%,性別比為103.3。為什麼男性比女性短命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發布了一項關於男性壽命的研究報告。這個報告說,男性並沒有人們認為的那樣強壯。由於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男性壽命正在縮短,男性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不爭的事實密歇根大學的調查沒有給出男女性壽命的差異是多少,只是說男性青壯年的死亡幾率比女性高3倍。而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人口組織多年的調查統計表明,男性平均比女性壽命短5至10年,而且在一些國家,這種差別還在逐年上升。比如,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男性比女性壽命少1年,80年代少2年,90年代少了4年,進入21世紀則少5年。而在美國一般統計是男性比女性短壽7年,在俄國男性比女性短壽10年。2001年北京市人均壽命是74歲,而男人的平均壽命是70歲。為什麼男性壽命比女性短,而且這是自人類進化以來一個恆久不變的話題和事實。對此研究人員和相關人員都有一些總結。吃得太多兩性天生就有一些生理上的差異,其中男性基礎代謝要比女性高5%-7%,即能量消耗要比女性高。而在能量的攝取和消耗與壽命關係的學說中,有一種學說認為兩者是呈反比關係。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營養學家克萊德·麥卡用小白鼠做了一個實驗,對一組白鼠並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只限制它們保證其生存所必需的營養。而對另一組白鼠則供應充足的食物,讓它們自由攝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結果發現,自由攝食組的白鼠175天後骨骼就停止了生長,而限制攝食組的白鼠500天後骨骼仍在緩慢地生長。自由攝食小組的白鼠平均壽命僅2.5年,而限制攝食組的小鼠壽命則為3-4年。研究人員認為,少攝食后產生的損害性自由基相應減少,對人的DNA和細胞破壞也減少,因此衰老也會減慢。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吃得多的男性總是比吃得少的女性活得短。生活方式有問題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生活方式既不科學也不健康。比如,男人喜歡抽煙喝酒,而煙和酒已經是現代社會人類生命和健康最兇惡的殺手之一,而且對男性的損害遠遠大於女性。俄羅斯男性遠比女性壽命低,伏特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男性的飲食習慣常常是狼吞虎咽或經常暴飲暴食,由此男人胃病的發病率比女人平均高出6.2倍。而且男人一般進食脂肪和蛋白質類食物比女人多,研究表明,食用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是發生直腸癌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相當多的男人不注意防晒,不注意進行皮膚癌的檢查。因此男人死於黑素瘤的可能性是女人的兩倍。男人血液中的雄性激素是易怒好鬥、爭強好勝的重要原因。在戰爭年代,上戰場的男人多,這自然好理解為什麼男性短命的多,因為戰爭奪走了大量年青男性的生命。但是,在現代和平生活年代,男性爭強好勝的性格同樣是造成其死於非命的重要誘因,因而其壽命比女性要短。比如,由於爭強好勝和酒後駕車,男性發生車禍和死亡的幾率是女性的兩倍。應用資料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確定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為了年輕人,與年輕人一起行動起來。人口問題已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發展中令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是各國政府和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和人民的目標。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解決人口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而讓年輕人了解世界人口與發展的現實狀況,則是喚起年輕人積極參與該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世界人口增長。在1000年前,中國的人口只有1600萬,西歐加上南歐的人口也才約2700萬,據估計全球人口約6000萬。那時,歐洲的人均壽命僅30-42歲。1804年世界人口首次達到10億。到1900年,世界人口達16.5億。進入20世紀,人類也進入有史以來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到1927年,世界人口增長到20億,世界人口從10億增長到20億用了123年。此後,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1960年,世界人口達到30億,1974年,達到40億,47年的時間裡世界人口再次翻番。目前,世界每增加10億人口的時間從123年縮短到了12年。現在,世界人口仍然在繼續增長,每年新增人口7800萬,其中95%的新增人口出生在發展中國家。據預測,2013年,世界人口將達到70億,2028年將達到80億,2054年將達到90億。19世紀以前,世界人口的出生率變化不大,各地區間的人口出生率差別也不大,每個婦女一生生育子女平均5-6人,人口出生率在40‰以上。歐洲國家的工業化開始,資本主義在歐洲迅速發展,到19世紀中後期,西歐及北歐一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開始下降,以後進而擴展到北美、東南歐地區的國家。進入20世紀,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發展中國家則繼續保持著較高的人口出生率。到20世紀50年代,發達國家出生率一度有較明顯的回升,出現了“嬰兒出生高潮期”,但進入60年代后,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直線下降,相當國家的出生率都下降到人口更替水平下,而同期,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出生率仍保持著原有的出生水平,直到70年代后,發展中國家的出生率才出現變化,部分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以及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地下降,其中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已低於替更水平,而西亞、非洲等相當部分國家仍保持原來的人口出生率。
π介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1歲,是至高的健康福祉。要實現這1歲,需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國家在努力,我們每個人也要做好自己的健康“守門人”。活得更長,更要活出健康,把這1歲變成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紅利。
2021年7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顯示,2021年7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