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為信
鄭為信
鄭為信(1898—1990),廣東惠陽縣淡水人。民國6年(1917)入廣州廣東省立第一中學。1962年先後被選為中國致公黨七、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目錄
民國9年(1920)入北京新華大學。閱讀馬列主義著作,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民國11年(1922)入國立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民國12年(1923)赴爪哇八間端,任中華小學校長。民國13年(1924),與潘鼎銘、潘燕修等人組織、成立“淡水青年新社”,任“淡青社”主任委員。“淡青社”辦起青年新社小學,鄭任校務主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國16年(1927),任廣州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的上尉股員。民國17年(1928)1月至民國20年(1931)12月,任赤溪縣(后併入台山縣)岡頭區小學校長。民國21年(1932)1月至民國22年(1933)夏,任惠陽“淡水書局”總經理。秘密銷售馬列主義著作。民國22年(1933)冬,在李濟深任主席的“福建人民政府”當監印,后當財政科員。民國25年(1936),至吉隆坡雪蘭莪州任吉隆坡循人小學校長。向學生宣傳反侵略、反封建的道理。民國26年(1937)8月,愛國僑領陳嘉庚等人在南洋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鄭被選為該會委員。鄭積極動員華僑捐款支援祖國抗日。民國27年(1938)10月,愛國僑領黃伯才等人在吉隆坡成立南洋英荷兩屬惠州同僑救鄉委員會,鄭被選為該會委員。民國29年(1940)10月雪蘭莪州總視學官取消他的教員註冊證,鄭轉而從事文書、家庭教師等工作。民國34年(1945)8月,吉隆坡循人小學校董會再聘鄭為校長。鄭愛護學生,教育有方,受到華僑稱讚。1950年11月回廣東,任廣東省歸國難僑處理委員會辦事處秘書。1956年8月,加入中國致公黨,先後任致公黨惠陽縣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1957年,鄭發動惠陽籍華僑、港澳同胞集資創建惠州華僑中學,任校董會第一副董事長。1962年,被選為惠陽縣副縣長。爾後,先後被選為中國致公黨七、八屆中央候補委員,致公黨四屆廣東省委委員,致公黨惠州市委主任委員,惠陽縣政協副主席,全國僑聯委員,惠陽縣僑聯副主席。晚年回淡水居住。1990年3月4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