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洗塵

遲子建創作小說

《清水洗塵》是遲子建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訴了一個13歲的小男孩天灶,在年關洗澡時給家人燒水,他的奶奶、妹妹、母親、父親先後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婦找天灶的父親幫忙補澡盆事,以前天灶總是用家人洗過的水洗,可這回他執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後如願以償的故事。

2001年《清水洗塵》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內容簡介


《清水洗塵》寫的是一個叫禮鎮的地方,人們每年只洗一次澡,就在臘月二十七的這天。當地人把這一禮俗叫做“放水”。13歲的男孩鄭天灶從八歲起就承擔了家裡“放水”時燒水和倒水的活兒。因為人小,他從未獲得過獨享一盆清水的資格,總是就著家人用過的水洗澡。臘月二十七的這天,他卻下定決心要獨享一盆清水。所遇到的第一個阻力就是奶奶。當天灶的奶奶見天灶不願用她洗過的水洗浴,以為天灶嫌她臟,就對兒媳哭述說當年她是全村人中最乾淨的,她要是進了河裡洗澡,魚都躲得遠遠的……還說她的頭髮從來沒有生過虱子,胳肢窩也沒有臭味。她的腳趾蓋里也不藏泥,甚至她洗過澡的水,還能用來養牡丹花。之後天灶告訴奶奶:妹妹,爸爸,媽媽用過的水他都不用時,奶奶終於和顏悅色了——孫子並不是針對自己的祖孫二人之間的衝突就這樣化解。妹妹和鄭天灶最初的爭執起於天灶不滿年年把自己的屋子當成浴室。小年剛過,天雲聽到哥哥說該在她的屋子裡洗澡后一下子生氣了,兩個孩子爭執起來。到後來是天雲無忌的話——她頗認真地對父親說自己要先洗,理由是用父親用過的澡盆萬一懷上孩子不知咋辦,使天灶先前沉悶的心情為之一朗。而天雲洗澡時,他毫無怨言的嚴格按照天雲的要求把臉盆和澡盆一一搬進自己的小屋,去碗櫃中取鹼面刷盆,又要準備兩盆清水,把窗帘拉得更加密布透光,接著像一位僕人一樣,恭恭敬敬的為她送上毛巾、木梳、拖鞋、洗頭膏和香皂。小說後半段寫了於鎮子里一個喜歡跟男人眉來眼去的女人“蛇寡婦”。蛇寡婦因為澡盆壞了,只好不遲不早在洗澡的這個夜晚來請天灶的父親去修補。但因為是由愛引起的其中母親對父親杞人憂天式的焦慮和憂戚,父親對母親以退為進的息事寧人。而天灶終於享用了一盆清水,洗去了一年的風塵,並且從以前的討厭過年轉而喜歡上了即將到來的新年。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在中國這個農村人口佔總人口五分之四的國度里,農民的思想意識、政治觀念和經濟情況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很深的影響。農村主題的小說在中國小說發展道路上一直倍受青睞。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宣部與中國作家協會關於“三農”問題的創作倡導等因素,農村主題小說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當代文學的“最大家族”。
創作歷程
《清水洗塵》的故事與作者童年生活的經歷有關。在大興安嶺的小山村,每到臘月二十七,作者就要“放水”,所謂“放水”,就是洗澡。一家人都要在這一天洗個澡,辭舊迎新。因為那晚家人都要洗澡,燒熱水比較麻煩,所以有的時候,作者這些小孩子,就得用大人洗過的洗澡水洗澡。而任何一個小孩子,都特別渴望著能獨享一盆清水。這樣,便有了《清水洗塵》這篇小說。

人物介紹


天灶
鄭家在臘月二十七放水時燒水和倒水的活兒都分配給了天灶,八歲開始,一干五年。天灶的屋子也要無私的被當成浴室,空氣污濁,但是天灶從未有過一盆真正的清水來洗澡。因此,天灶不喜歡過年,更討厭過年那些陳舊的規矩、忙年的過程、古板可笑拘謹做作的穿戴和半夜吃團圓餃子的風俗。所以這個只有13歲的小孩子,這個以前總是用別人洗過的水洗浴的小孩子,在臘月二十七的這天竟也執意地要獨自用一盆清水洗浴,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心意傷了奶奶的心。天灶追求的只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洗浴中不用別人用過的“髒水”,這未免有些俗氣,但這也就是他難能可貴地邁出的對文明的第一步探求了。
奶奶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長至幼,老人、父母、最後才是孩子。而奶奶是家裡最里最年長的人,家裡面的人都很喜歡、尊敬這個“老小孩”。但在用不用奶奶洗澡水的事情上一家人和天灶發生了分歧:奶奶執意要讓天灶用自己的洗澡水,並列出了許多的理由,就連媽媽也幫助解釋,可是天灶就是不同意,奶奶大哭一場,說話的腔調從悲憤到悲涼,接著是和顏悅色的講道理。可當她聽到天灶說,“我年紀大時肯定還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彎得頭都快著地,滿臉長著癩”后,先是笑了兩聲,就忙給天灶說“癩是狗長的,人怎麼能長癩呢?就是長癩,也是那些喪失良心的人才會長。”堅決不讓天灶胡咒自己。到此,奶奶對孫子的疼愛和關心及對天灶的原諒全顯現出來了。
天雲
天雲和天灶是兄妹,天雲和天灶鬥嘴時,父母永遠會偏袒天雲。特別是當天雲洗澡時,到後來是天雲無忌的話——她頗認真地對父親說自己要先洗,理由是用父親用過的澡盆萬一懷上孩子怎麼辦,這使天灶先前鬱悶的心情的不見了。天灶毫無怨言的嚴格按照天雲的要求把臉盆和澡盆搬進自己的小屋,像一位僕人一樣,為她送上各種洗浴用品為妹妹拉好窗帘。而天雲像個女皇一樣款款走進浴室。天雲的霸道在天灶的退讓步步中變本加厲,但在細節讓人們感到的不是欺凌和侮辱,而是一股溫暖的手足情。
父親
父親是一個善良、喜歡幫助人的人。他與母親的矛盾起源於鎮子里一個喜歡跟男人眉來眼去的女人“蛇寡婦”。因要求父親在這個洗澡的夜晚去修補去修澡盆。這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由於蛇寡婦的特定身份,小說異峰突起,戲劇性出現了。當父親一身寒氣地推門而至了。他神色慌張,臉上印滿黑灰,像是京劇中老生的臉譜。而母親盤問父親在蛇寡婦家裡面幹了什麼的時候,父親只有傻裡傻氣地如實相告。父親就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似地仍然站在原處,他畢恭畢敬的,好像面對的不是妻子,而是長輩。在這小小的事件中,父親作為男人顯示了他的溫存、寬厚和熱情。
母親
母親與父親的爭吵源於一個蛇寡婦的女人。蛇寡婦澡盆壞了執意要父親去修,母親雖然不情願但是為了父親的面子只能順從父親的意思了。當父親走後母親先是心煩意亂,後來有些焦慮,洗澡時只洗了半個小時就出來了。可丈夫還沒回來。母親通過凄厲的洗衣聲表達內心的情緒,終於父親一身寒氣地推門而至了。母親依然冷嘲熱諷,父親惶惶不安。當“一盆溫熱而清爽的洗澡水”擺在天灶屋子裡時,母親暫時中止了嘮叨,甜蜜的嘆口氣走進“浴室”,先是母親的一陣埋怨接著是由冷轉暖的嗔怪,最後是低低的軟語,後來軟語也消去,只有清脆動聽的撩水聲。夫妻間的感情糾結終被化解。母親在這件事中顯示了她作為妻子的警惕、焦慮和深情。
蛇寡婦
蛇寡婦姓程,只因她喜歡跟鎮子里的男人眉來眼去的,女人背地說她是毒蛇變的,久而久之就把她叫成了蛇寡婦。她是天灶父母之間情感衝突的導火索。她家的澡盆壞了,想請天灶父親去修一下。蛇寡婦因為與男人眉來眼去,名聲不好。她執意讓天灶父親到她家去一趟,百般不情願的天灶母親最終違心的答應。由此從妻子那裡得到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白眼和隨之吐出的一口痰。這場情感衝突就此拉開序幕。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小說聚焦於北方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詳細敘述了這個家庭祖孫三代五個人的洗澡情況:沒有現代都市浴室的豪華,也沒有現代家庭衛生間的裝修,只是辟出一個小孩子的房間,自家灶上燒熱水,普通的澡盆洗普通的人。條件是簡陋的,形式是古老的、質樸的。這一切也許本來不值得寫上一篇小說,但遲子建從中看到了人物內在的情感衝突,於是出現在小說中這些人物,大矛盾沒有,小摩擦不斷,讓人們走進了他們的心靈,窺視了他們的情感,看到了一幅溫馨感人的生活圖景。
《清水洗塵》中就處處流溢著這種憂傷中的溫情美。《清水洗塵》中沒有交待事件發生的時代,但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一年只能洗浴一次,而且是在卧室中,在狹小的澡盆中洗浴,這種生活總讓人感覺憂傷。可是禮鎮的百姓卻是那樣虔誠地迎接它,每一個人都要在這一天把自己認認真真地清洗得乾乾淨淨,天灶的妹妹天雲不僅要把頭洗得清清亮亮的,還要用媽媽使的那種帶香味的藍色洗頭膏然後紮上新的頭絞子。那種鄭重的態度,好像一個女孩子要出嫁,讓人感受到濃烈的生活氣息。不僅小孩子看重清潔,老人也同樣看重,當天灶的奶奶見天灶不願用她洗過的水洗浴,以為天灶嫌她臟,就對兒媳哭述說當年她是全村人中最乾淨的,她要是進了河裡洗澡,魚都躲得遠遠的……還說她的頭髮從來沒有生過虱子,胳肢窩也沒有臭味。她的腳趾蓋里也不藏泥,甚至她洗過澡的水,還能用來養牡丹花象個“老小孩兒”的奶奶的這番話雖然可笑,但卻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她對潔凈的看重。還有那個平時眼圈兒總是黑著的蛇寡婦,那個把鼻涕抹在鞋幫兒上的蛇寡婦,也不願在年關時“將就”洗浴。這種對文明、潔凈生活的渴求,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透露出一種人性中的美質。還有天灶,這個只有歲的小孩子,這個以前總是用別人洗過的水洗浴的小孩子,竟也執意地要獨自用一盆清水洗浴,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心意地傷了奶奶的心。遲子建深入地發掘了天灶嚮往清水洗塵的社會內涵那被人們遺忘了的貧窮角落,也已萌動對文明的追求。她在別人不易察覺得到,或者一時理解不了的細小微妙之處,發現新的美,發現實質上顯示著時代腳步與百姓心聲的新精神。儘管在大城市中很多富貴的人已能做到天天洗淋浴,甚至早晚都要淋浴的現實中,天灶追求的只是一年才有一次的洗浴中不用別人用過的“髒水”,這在人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也就是他難能可貴地邁出的對文明的第一步渴求了。不過,天灶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別人都以一種聖潔之心渴盼著春節到來之時,他卻對春節懷有怨恨。天灶這種單純的情感,是從最質樸、最普通的人性中閃爍出的耀眼靈光,它糾正了人們寫作中對一種宏大主題牽強附會的誤區,告訴人們當今的很多小說,缺少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質樸的人性美。作品在單純的故事之下,鋪墊了豐厚的意蘊,給人們的思考,留下了一條幽深的通道。
藝術手法
純凈婉約的詩意話語
《清水洗塵》的語言空靈純凈而富含詩意。這也正印證了遲子建的創作追求,她認為古典文學是大雅的東西,包含的內容比較深,文學品質比較純凈,修辭造句很講究,有婉約、沉靜而又不乏憂愁的氣息,代表了一種東方文化精神。《清水洗塵》的語言就體現了這種純凈、婉約的特點,如行雲流水,貼切自然。小說中許多不經意的語言,使人們感到奇特而優美。女作家獨有的細膩、純凈和對人與人之間那微妙情感的敏銳捕捉,為短篇小說的寫作提供了新的可能與方向。對人性情感的詩意描述,是這篇小說站起來的脊樑。遲子健寫到天灶終於用清水洗浴了時,用了多麼詩意的語言進行描述——“天灶關上屋門,他脫光了衣服之後,把燈關掉了。他躡手躡腳地赤腳走到窗前,輕輕拉開窗帘,然後返身慢慢地進入澡盆。他先進入雙足,熱水使他激靈了一下,但他很快適應了,他隨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著清水在他的胸腹間柔曼地滑過的溫存滋味。天灶的頭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見窗外的濃濃夜色,能看見這夜色中經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覺那星星已經穿過茫茫黑暗飛進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課文中所學過的淡黃色的皂角花一樣散發著清香氣息,預備著為他除去一年的風塵。天灶覺得這盆清水真是好極了,他從未有過的舒展和暢快。他不再討厭即將朝他走來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時候,他一定要穿著嶄新的衣裳,親手點亮那對紅燈籠。還有,再見到肖大偉的時候,他要告訴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還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又是心理活動,又是景物烘托,交織成一幅意境深遠的畫,一曲韻味綿長的歌。作家的感情豐富而純樸、敏銳而細膩,富於詩人氣質。這裡蘊涵著天灶對文明的追尋,對詩意、純凈生活的追尋作家不過是講了一個孩子固執的要用清水洗浴的故事。當他那可憐的心愿好不容易實現時,他的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他對生活一下子充滿了熱愛,在飽含純真痴情的天灶眼裡,天地萬物無不多情善感。可以說,這篇小說正是以其純凈的詩情、雋永的意境取勝。整個作品只是如實地描述天灶的感情流程,彷彿天籟,自然寧馨,像生活本身那樣質樸。它更多地運用內心獨白與景物烘托等手法,使人披文入情,因情入理,而沒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編織故事、表明理念以至經營結構。
兒童視角
遲子建喜歡採取童年的視角敘述故事,她覺得這種敘述角度使人感覺很清新、天真。《清水洗塵》就是以天灶這個13歲孩子的視角來寫的。天灶這個勤勞、細心、體貼人的孩子,有著朦朧的對文明、對美的嚮往和追尋。他從10歲起就擔當起了給全家人燒洗澡水、倒洗澡水的任務。他甚至知道父親喜歡用涼一些的水洗、母親喜歡用熱一些的。他尊敬奶奶,雖因不用奶奶的剩水洗浴惹得奶奶傷心地哭起來,但天灶卻不和奶奶頂撞。他甚至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在他眼裡,年少的妹妹是富有生氣的“她只穿件藍花背心,露出兩條渾圓的胳膊,披散著頭髮,像個小海妖。”“天雲左右搖晃著腦袋,那髮絲就像鴿子的翅膀一樣起伏著。”透過童真無邪的天灶的眼睛會使讀者會感到涌動在一個少年心中的對美的天然體悟和認同。它是那樣原始、透出一股春天裡帶有露珠的青草的氣息、惹人憐愛、惹人嚮往。作品中還以天灶的視角,寫出了很多絕妙的富有童真和童趣的句子濕濁的熱氣在屋子裡像癲皮狗一樣的東遊西躥著,電燈泡上果然浮著一層魚卵般的水珠。天灶說完抬頭望了一下天,覺得那迤邐的銀河“刷”地亮了一層,彷彿是清冽的河水要傾盆而下,為他除去積鬱在心頭的怨憤。如果不以孩子的人性視角來觀照生活,如果作者沒有敏銳的藝術感悟能力,不能使物與情、物與景融會貫通,只冷靜地進行純客觀描述,怎麼能有這種童話般的意境、詩一樣的語句。遲子建的小說,在對底層民眾的描寫中始終閃爍出一種人性美的溫暖與美麗,這表現了作家可貴的民間立場。在新時期小說家隊伍里,遲子建以自己獨特的對生活的審美的理解為人矚目,她執著地表達著自己對故鄉的深情,對平凡生命的讚美,她的筆下是充滿人性美的詩意的鄉土和生靈。
意象
《清水洗塵》中的“清水”這一意象,就是一個寓意豐富的意象。在作品一開始,這一個意象只是天灶想求得的一盆清水,“不管別人洗過的水有多乾淨,他總是覺得很濁”,是一盆實實在在的清水。但在敘述的的過程中,這個意象反覆出現:抗拒家人洗過的水、與肖大偉的爭辯等,貫穿了敘事過程。它既是敘事的一個重要線索,而且“意象的重複出現也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重複中的反重複,在物象的重現之中包含著意義的增添和遞進,這就有助於形成行文脈絡的層次感和節奏感。”它的寓意在推移中獲得豐富,併產生了強大的審美吸附力。到小說的結尾,這一盆“清水”似乎成了“忘憂水”,不但使天灶覺得能洗掉一年的風塵,而且洗掉了他內心的鬱悶與煩憂,洗掉了他對過年的種種不滿,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舒展和暢快。

作品評價


《清水洗塵》中以一種舒緩的筆調充滿溫情地描寫大千世界之中的凡俗人生,在普通人的生活情狀的真實描繪中,流露出純真善良的情懷。詩意而溫暖是作家遲子建的作品給讀者營造出的令人異常流連的氛圍。
——西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宋海婷
《清水洗塵》,無疑是這樣一篇值得稱道的好小說。
——江蘇揚州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吳毓生

作者簡介


遲子建
遲子建
遲子建,女,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漠河。她父親希望她像曹子建那樣富有文采,所以取名“子建”,小名“迎燈”,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3年開始寫作,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 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踏著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本的《遲子建作品精華》。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勵。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