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Hot Money)”又稱“逃避資本(Refugee Capital)”,是充斥在世界上,無特定用途的流動資金。它是為追求最高報酬及最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機。

簡介


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進來的主要目的是贏利保值不是自己居住,考慮的著重點不是價格高低和性價比,而是有沒有 上升空間和有多大的贏利機會。出於資金安全考慮,國際熱錢第一要求就是進得來出得去,必要時容易脫手。

偷換概念


又譯為國際遊資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定義是:“投機者為追求高利率及最大獲利機會而由一金融中心轉移到另一金融中心的頻繁流動的資金。”
國際熱錢漫畫
國際熱錢漫畫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定義是:“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資金持有者或者出於對貨幣預期貶值(或升值)的投機心理,或者受國際利率差收益明顯高於外匯風險的刺激,在國際間掀起大規模的短期資本流動,這類移動的短期資本通常被稱為國際遊資。”從這些定義中可以看到,國際熱錢具有三個相互關聯的主要特徵:第一,國際熱錢是一種投機性資金,或者在投機心理支配下用於投資操作的資金;第二,國際熱錢是在國際間(或者至少兩個金融中心之間)頻繁流動的資金,因此,它是短期的資本流動,即期限在1年以內的國際資本流動;第三,國際熱錢追逐的或者是國際間的利率差、或者是匯價差,因此,以金融投資為基本方式。
與此相比,強調“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的觀點隨意修改定義,“將熱錢定義為通過在一國金融市場上投機獲利的國際資本,其投機期限可能超過一年以上,獲利方式包括套匯、套利和資產價格溢價。”由此,將國際熱錢的特徵做了兩方面的實質性改動:其一,國際熱錢不再是在兩個以上國家(或金融中心)之間頻繁流動的資金,而是“在一國金融市場上”操作的資金;其二,國際熱錢不再是短期資本,“其投機期限可能超過一年以上”,因此,它可以是“冷錢”甚至是“凍錢”。這種定義改動的實質之處在於,它完全改變了“國際熱錢”的時空關係,即把時間從1年內改變為既包括短期資金也包括中長期資金,把空間改變為既包括國際間也包括一國內。在此變更了的定義下,論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圖隨心把弄“國際熱錢”的概念,給人們以種種誤導。具體來看:
國際熱錢

國際間流動

國際熱錢漫畫
國際熱錢漫畫
“國際熱錢”中的“國際”一詞強調的是,這種資金在國際間流動。由於各國(或地區)的制度條件不盡 相同,因此,這種熱錢在國際間流動的可能性也不一樣。在“資本與金融賬戶”基本開放且貨幣實現了完全可兌換的國家(或地區)間,國際資本流動沒有太多限制,可以比較自由地流入和流出,由此,國際熱錢(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一種形式)也可以比較自由地流動。但在中國,“資本與金融賬戶”中金融交易等科目並未充分對外開放,同時,人民幣也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因此,對國際資本在中國的流入和流出有著較多制度性限制。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凡是不符合中國外匯管理規定的境外資金是不允許流入中國境內的(同時,也是不允許流出的)。在此背景下,“國際熱錢”在中國有了一個重要的制度色彩,即它的流入或流出屬於不合法範疇。這是為什麼有關“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的說法在中國會引起各方高度關注的一個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如果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出這種說法,就不是什麼新聞了,也沒有炒作的價值)。但上述修改了的定義,將國際間改為“在一國金融市場上”后,就迴避了這種資金流入(或流出)中國的制度限制,給人以“國際熱錢”可自由出入中國且中國有關監管部門對它無能為力的假象。

短期金融運作

“國際熱錢”中“熱錢”一詞強調的是,這種資金的短期金融運作。“國際熱錢”在直接關係上屬於“國際資本”範疇,但它與國際資本投資等的區別不在於“國際”,而在於短期金融投資。所謂“短期”,雖然可因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劃分,但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均沒有超過1年的。這意味著,如果真的有一筆“國際熱錢”流入中國,那麼,從流入之日起計算,它必須在1年內流出中國;而一旦它流出了,中國境內(例如,外匯儲備的當年增加額或者外匯儲備餘額中)也就沒有這筆國際熱錢了,由此,在計算流入中國境內的國際熱錢中,從2003年累加計算到2007年(即五年累加)的方法是不符合國際熱錢的概念界定的。但上述修改了的定義,隨意地將國際熱錢的期限延長為“一年以上”(且沒有界定1年以上的時間邊界),由此,一方面將“國際熱錢”與“國際資本”中其他資金混為一談,從而,很容易地將一般的國際資本流動都計入“國際熱錢”範疇;另一方面,隨意地將停留於中國境內投資於實體經濟的外商資金歸入“國際熱錢”的範疇。一個突出的實例是,就國際資本而言,一旦以投資方式進入中國(如FDI)的實體經濟,其屬性雖為“國際”但國際間的“流動”就已基本停止,因此,不能計入“國際熱錢”範疇;同理,這些外商投資的收益不匯出中國,轉為再投資也不能計入“國際熱錢”(它在中國計入FDI範疇),但強調“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的人卻把這些投資收益的轉投資歸入“國際熱錢”範疇,似乎它們也是從海外通過不合法路徑流入中國境內的。

確定的定義

從學術角度看,每個概念都有著確定的定義,它界定了概念的內涵和邊界。概念定義的共識是人們進行學術研討的基本平台,也是分析相關問題的基本前提;否則,使用同一概念卻內涵和外延各不相同,研討的各方就分別不知對方所云了,也就無法達到共同探討的可能。毫無疑問,有些經濟學的概念不盡完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予以補充修正,但它的前提是,有著充分的論證依據。同時,這種補充修正有著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但強調“國際熱錢大量流入中國”的人,修改了“國際熱錢”的內涵和外延,卻沒有提出任何有說服力的修改依據(包括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由此,不僅給人們對中國境內的國際熱錢問題造成了諸多誤解,而且他們自己也陷入了思維的邏輯混亂之中。例如,他們認為:“由每年FDI的凈現金流入減去匯出利潤,就等於每年FDI渠道中隱藏的熱錢(包括未匯出利潤和折舊)。”也就是說,凡是沒有從中國境內匯出的外商投資收益和折舊均屬“國際熱錢”。按照此理,“國際熱錢”不僅包括投資於金融產品上的國際資金,而且包括投資於實體經濟中的國際資本(但在他們的定義中卻認為,國際熱錢是“在一國金融市場上投機獲利的國際資本”),這引致了他們對國際熱錢的估算口徑大於他們對國際熱錢的定義口徑。值得指出的是,這種在概念名稱不變的前提下隨意擴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非科學的治學之道。

國際資本

各國和地區對“國際熱錢”的充分關注,是因為這些短期資金的突然大規模入境或出境可能給境內金融市場的正常活動秩序造成嚴重衝擊,並由此引致經濟金融運行嚴重的不穩定。但國際資本並不如此。它加入到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實體經濟資源配置之中,有利於提高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是相關宏觀經濟主體可調控和可預期的,因此,不可將“國際熱錢”與“國際資本”混為一談。

相關事件


歷史上哪些重大的事件是與國際熱錢有重大關係的?
1英鎊危機(索羅斯狙擊英鎊
外匯靜悄悄的來了
2東南亞金融危機!
3我國股市近年來的非正常高走。
4正是靠國際熱錢,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一手製造了亞洲金融危機,在短短半年間掀翻了整個東南亞國家金融體系。
雖然這些事件與熱錢有關,但是根本原因是宏觀政策的失誤,或制度存在漏洞。
以英鎊危機為例來看:英鎊貶值的根源是自身政策失誤,其他歐洲國家不配合救助,使其貨幣貶值預期增大。以索羅斯為代表的投機基金獲知這一消息,會抬高其他貨幣,加速英鎊貶值,同時做一些看低交易、以及由英鎊貶值引起的股市效應等來獲利。

演演算法


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
據悉,目前對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的估計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錯誤與遺漏項”法,二是殘差法。前者 是直接把外匯局編製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錯誤與遺漏”項目的數據算成熱錢,後者則是用外匯儲備增加量減去貿易順差再減去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得出熱錢數值。
對此,銀河證券郝大明認為,這兩種方法估算的主觀性成分大、可信度差,造成兩種估算結果的差異大,很難達成一致。正確的演演算法是:根據對熱錢流入渠道的分析,結合進出口貿易統計,確定通過貿易渠道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結合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數據,確定通過直接投資渠道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結合國家外匯局外債統計,確定通過外債渠道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然後根據非官方經常轉移和投資收益的增長趨勢,測算通過經常轉移和投資收益渠道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

規模


儘管外界對熱錢具體規模眾說紛紜,有說1.75萬億美元,也有說5000億美元。對此,郝大明指出,根據上述的演演算法,2002~2008年流入我國的熱錢總規模為4807億美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流入熱錢很少;2004年這一比重達到13%;2005年後,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高漲和資產收益預期不斷增強的影響下,熱錢流入加速;進入2008年,熱錢注入更加洶湧,規模更大。在假定今年前5個月熱錢增長速度與外匯儲備增長速度相同的前提下,今年前5個月,流入我國的熱錢為1196億美元,2005~2008年流入我國熱錢共有4593億美元,占同期新增外匯儲備的40%。
黎友煥表示,目前普遍認同有熱錢流入國內,接下來要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而糾纏於是否存在熱錢、規模究竟有多大,沒有意義。但是此前中國社科院統計的1.75萬億的規模是高估的,熱錢的規模遠沒有那麼大。

三大途徑


國際熱錢
國際熱錢
近年來流入我國的熱錢是通過哪些渠道流入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中山大學金融系教授黃偉指出,業 內公認的是三大渠道——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地下錢莊。從三大渠道的流入規模來看,經常項目是熱錢流入最主要的途徑。
郝大明也同意此種說法。他指出,根據自己的測算,2004年到今年前5個月,約有1962億美元熱錢通過貨物貿易渠道流入我國。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同時政府部門對熱錢流入也開始“嚴防死守”。因此,熱錢流入方式開始“花樣翻新”,特別是通過虛假貿易的方式進入。

去向


據有關媒體報道,股市和樓市的低迷使得熱錢並沒有進入該兩個領域,而是轉入銀行存款。按照第一季度升值速度摺合成年利率為16%,扣除利差,熱錢存入銀行一年的收益將達到12%~14%左右。
對此,黎友煥認為,熱錢流入銀行存款是不可能的,銀行存款的變動是能夠加以計算的,一些賬戶如果是從股市、樓市中撤出來的資金,是有路可尋的。
他認為,導致銀行存款增加的因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股市、樓市的低迷,使得一部分從中撤出的資金迴流銀行,這部分資金可以進行跟蹤。其次,港澳台資金存入大陸銀行的資金較多。一部分熱錢在3000點左右進入A股,目前這部分資金仍全部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