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網格

中國國家網格

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支持的中國國家網格,是聚合了高性能計算和事務處理能力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試驗床。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工作和服務機制,有效支持科學研究、資源環境、先進位造和信息服務等應用。以技術創新,推動國家信息化建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比較


中國國家網格
中國國家網格
中國國家網格與國際其他網格相比,具有自己顯著的特點。美、歐的網格主要支持科學研究,中國國家網格不僅支持科學研究,而且強調對多領域應用的支持。這些領域應用不僅需要高性能計算能力,而且需要對異地、異構數據的訪問、交換和處理。中國國家網格希望通過對各類應用系統的支持,體現網格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指導信息化應用系統的規劃、部署和集成。
中國國家網格還強調通過網格技術,顯著降低信息化應用的成本,中國正在經歷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在網際網路日益擴展、基於網路的信息化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我們一方面具有空前豐富的計算資源和快捷便利的通信手段;另一方面,又面臨著部門割據資源重複建設、數據分散難於查找、應用系統相互孤立難以互聯互通的局面,造成信息化成本高昂。因此迫切需要新技術來支持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行成本。

原則目標


中國國家網格致力於通過網格技術降低應用開發的難度,基於以上原則,中國國家網格確立了起總體目標,即:開發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支撐網格環境運行和網格應用開發的網格軟體;基於國產高性能計算機和自主研製的網格軟體,研製新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試驗床-中國國家網格環境,提供資源共享、協同工作的能力;在科學研究、資源環境、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研製若干大型行業應用網格,支撐行業與領域的生成性應用,促進科學研究和行業信息化的發展。通過中國國家網格的研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網格研究與應用人才,使我國在網格技術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研究歷史


中國的網格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1999年~2000年,國家863計劃實施了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重點項目,建立了由5個高性能計算中心構成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開發了環境軟體和一批示範應用,形成了網格的雛形。
進入21世紀,在國家863計劃中,把高性能計算和網格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設立了“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體”重大專項。該項目歷時4年(2002年~2005年),國內有23家單位、700多名研究人員參加,在網格環境、網格軟體和網格應用等幾個方面,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課題,中國國家網格的建立和應用是該重大專項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根據以上的目標和任務,中國國家網格的研究制訂了“需求牽引、技術跨越、多方協作、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中國國家網格環境建設


中國國家網格以分佈在全國的10個網格結點為主體構成,集成了分佈在全國8個省市10個網格結點上的計算、存儲、軟體和應用服務等多種資源,包括重大專項研製的曙光4000A和聯想深騰6800高性能計算機及其他高性能計算系統。依託國家網格環境開發和集成了100多個工具軟體和應用軟體,向全國的科學研究用戶和行業用戶提供了開放共享的高性能計算和數據處理等多種服務,為我國的科學研究和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新型的環境和平台。
中國國家網格的10個網格結點是: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結點、上海超算中心結點、清華大學結點、華中科技大學結點、中國科技大學結點、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技術研究所結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結點、山東大學結點、西安交通大學結點、香港大學結點,還包括一個IBM CELL結點。

網格應用的研發


中國國家網格遵循以網格技術支持多領域應用的思想,以行業信息化應用為突破口,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服務業和製造業等4個領域,一期成功研製了國家地址調查應用網格、航空製造應用網格、中國氣象應用網格、科學數據應用網格、新葯發現應用網格、生物信息應用網格、數字林業應用網格、模擬網格、油氣地震勘探應用網格及交通信息服務應用網格等10個重要的行業應用網格。二期的應用網格是:中國氣象應用網格、水利應用網格、天體大規模并行數值計算軟體平台、中醫藥數據網格、高性能計算化學應用系統、藥物研髮網格、基於網格的鐵路貨運信息綜合應用系統及科學數據網格。

CNGrid的創新概念與技術

CNGrid GOS在技術路線上有別於國外流行的中間件方法、應用解決方案等方法,而是採用了計算機系統與面向服務體系結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網格軟體體系結構、服務虛擬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網格資源地址空間和服務虛擬化;
(2)基於計算機系統概念的網格軟體體系結構;
(3)網程(Grip);
(4)網格社區(Agora)。

挑戰和機遇

儘管中國國家網格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1)網格軟體CNGrid GOS穩定性和成熟度急待提高,要成為支撐網格環境運行和應用開發部署的成熟軟體系統,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網格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高;
(3)網格環境的運行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