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端朝的結果 展開

端朝

“九州”系列奇幻小說中的朝代

端朝是九州系列奇幻架空世界中人族建立的第7個王朝,前為晟朝,國祚三百餘年。

晟朝末年,瀚州蠻族牧雲部和穆如部在雪熾原決戰後結盟,兩部狼主牧雲雄疆和穆如天彤約定先入帝都天啟城者為天下主。后牧雲部率先進入天啟,穆如天彤表示遵守盟約,不需要封地,無條件交出兵權,牧雲雄疆與穆如天彤相約,端室江山由牧雲、穆如兩家共享。

端朝末年,鄴王叛亂,穆如氏戰敗,明帝流放穆如全族於殤州,牧雲穆如三百年盟約徹底破裂,十年後穆如氏最後一位遺孤穆如寒江率軍重返中州。后穆如寒江攻佔宛州,定都宛州城,史稱“西端”;牧雲笙為尋找出走的盼兮,傳位給牧雲陸的遺孤牧雲渙,離開天啟,其治下的中州稱“東端”。

徠作為《海上牧雲記》等奇幻小說和影視作品的背景設定,端朝的一切內容純屬架空虛構,與現實世界並無關係,其使用需經官方授權。

作品


小說

按照歷史線排序
作品作者
《九州·天拓夜渡》楚歌發表於新九州官網中篇
《九州·鎖河山》天平2006年2月《九州幻想·歲正號》中篇
《九州·麟劫·珠沉記》因可覓2011年12月《九州幻想·夜之嵐》中篇
《九州·麟劫·殢雨嬌》因可覓2013年12月《九州幻想·碣石滄海》電子刊中篇
《九州·麟劫·疏木蟄》因可覓2014年4月《九州幻想·魚躍於淵》電子刊中篇
《九州·靈犀劫》燕然2015年2月《九州漫小說》發表序章長篇,未完結
《九州·永翔》荊洚曉2011年11月《九州幻想·青之界》中篇
《九州·無缺》荊洚曉2013年10月《九州幻想·暗裡韶光》中篇
《九州·水晶簾》燕然2011年11月《九州幻想·火之舞》中篇
《九州·一萼紅》燕然2009年1月《九州幻想·立春》中篇
《九州·皂羅袍》公子木2009年1月《九州幻想·立春》中篇
《九州·九張機》燕然2009年11月《九州幻想·十一光年》中篇
《九州·帝都風月》第九夜2013年7月《九州幻想·鋒芒畢露》電子刊中篇
《九州·狼煙引》井上三尺2014年5月-6月《九州幻想》電子刊中篇
《九州·英雄劫》井上三尺2012年1月《九州幻想·鐵甲依然》中篇
《九州·阮郎歸》莫雨笙2009年11月《九州幻想·十一光年》中篇
《九州·幻獸圖》小青2009年12月《九州幻想·鳳麟之書》中篇
《九州·八月槎》小青2008年8月《九州幻想·八月槎》中篇
《九州·孤鴻》小青2013年7月《九州幻想·鋒芒畢露》電子刊中篇
《九州·永寂牆》小青2011年9月《九州幻想·任平生》短篇
《九州·大端夢華錄》goodnight小青2011年10月-12月《九州幻想》連載前傳《奈何花·猙與蛟》,2013年8月-2014年6月《九州幻想》電子刊連載正文《奈何花·鷹起南方》長篇,正在寫作
《九州·浩蕩雪》蘇離弦2014年10月《九州漫小說》開始連載長篇,未完結
《九州·灰燼》荊洚曉2015年2月《九州漫小說》開始連載長篇,未完結
《九州·妖夜芳蹤》井上三尺2014年2月《九州幻想·關山若飛》電子刊中篇
《九州·靈犀碎》冥靈2015年2月《九州漫小說》開始連載長篇,未完結
《九州·天光雲影》楚惜刀2008年1月《九州幻想》開始連載,2013年出版長篇,正在寫作
《九州·兩生花》冥靈2008年2月《九州幻想·兩生花》短篇
《九州·忘歸人》楚夜戈2008年5月《九州幻想·五湖煙》中篇
《海上牧雲記》今何在
《九州幻想》2005年7月-10月連載《美人如玉劍如虹》,
2006年1月-3月連載《海上牧雲記之彤雲烈馬》,
2006年6月連載《海上牧雲記之瀚海》,
2013年9月《九州幻想·擊劍酣歌》電子刊發表《海上牧雲記·天下未平》,
2006年出版單行本,2016年再版
長篇
《九州·亂世少年行》蘇水鏡2006年4月《九州幻想·太陽號》中篇 

設定

設定作者
《犖犖大端[一]·鳳麟之書》蘇冰2009年12月《九州幻想·鳳麟之書》
附表一:端朝歷史事件年表[簡版]
附表二:穆如世家世系簡表
蘇冰2009年12月《九州幻想·鳳麟之書》
《犖犖大端[二]·樓台鼎鼐》蘇冰2009年11月《九州幻想·十一光年》
《牧雲年代志Ⅰ·三百年恩仇史——牧雲家族與穆如家族》今何在2007年09月《九州幻想·九月風華》
《牧雲年代志Ⅱ·“端末三大戰役”之銀鹿原之戰》今何在2008年5月《九州幻想·五湖煙》
《端朝那些事兒·創業艱難》蘇冰2009年11月《九州幻想·十一光年》
《端朝那些事兒·文帝身世之謎》蘇冰2009年12月《九州幻想·鳳麟之書》
《端朝那些事兒·雲落人間》蘇冰2011年10月《九州幻想·青之界》
《端朝那些事兒·青夔長恨》蘇冰2011年11月《九州幻想·火之舞》
《端朝那些事兒·芝蘭玉樹》蘇冰2011年12月《九州幻想·夜之嵐》
《端稗[一]》楚惜刀 主編2008年3月《九州幻想·三春暉》
《端稗[二]·宮廷秘錄》楚惜刀 主編2008年5月《九州幻想·五湖煙》
《九州國家地理·風華再現——一生應當看過的47處端朝人文景觀[一]》水泡主編2012年2月《九州幻想·衣上征塵》
《九州國家地理·風華再現——一生應當看過的47處端朝人文景觀[二]》水泡主編2013年9月《九州幻想·擊劍酣歌》電子刊
《賞花時》欄目小青、蘇冰 等2011年10月-12月《九州幻想》,2013年8月-2014年6月《九州幻想》電子刊 
《鷹旗不死》、《金張舊業》、《極邊之土》蘇冰《九州漫小說》第4-6期(《九州·灰燼》背景簡說)
《名花傾國兩相歡·春之篇》冰硯齋《九州漫小說》第6期 

影視

1.電視劇《九州·海上牧雲記》:曹盾導演,黃軒、竇驍、周一圍主演。由九州夢工廠出品,於2017年11月21日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帝王


世系

01. 太祖牧雲雄疆:宸極元年(星流6011年)元旦稱帝,定都天啟,時年35歲;8月,太華殿之盟。宸極六年10月,冰鏡台封爵。宸極二十一年9月,平定宛州叛亂后回京途中病逝,享年55歲,在位21年。遺命傳位皇七子牧雲直,以穆如天彤、禹靜朝宗為顧命大臣。
02. 桓祖牧雲直:宸極二十一年九月繼位,時年30歲,永靖十年4月,立長子牧雲昶為皇太子。永靖二十二年12月,西征越州之時中流矢而崩,享年52歲,在位22年。
永靖十年6月穆如天彤逝世,享年61歲,謚“聖武王”。子穆如揚繼任大將軍。
03. 庄帝牧雲昶:永靖二十二年十二月於西征營中繼位,時年32歲,改次年為興阜元年,興阜七年3月病逝,享年39歲,在位不足7年。遺命傳位三皇子牧雲無佞,以大將軍穆如揚為顧命大臣。
04. 章帝牧雲無佞:興阜七年(即隆治元年)四月繼位,時年10歲,改元隆治。隆治十三年4月,“百狄之變”穆如氏劫;8月,穆如世家唯一的遺腹子穆如丕顯出生。隆治二十年元月,章帝在元夕燈會上遇刺重傷,皇后穆如清旻首次代理朝政。隆治二十九年,穆如丕顯襲封大將軍。隆治三十六年,章帝病重,以諸皇子皆未堪重用,由皇后秉政。隆治三十八年,皇次子牧雲從失蹤。
隆治四十四年5月,章帝病逝,享年54歲,在位44年。遺命傳位皇次子牧雲從,嗣皇帝歸國前由皇后穆如清旻監國。隆治五十年4月,皇后穆如清旻逝世,享年56歲,謚孝貞。12月,眾臣擁立皇七子牧雲舒為帝,次年元旦登基,改元景新。
05. 文帝牧雲舒:景新元年元旦繼位,時年34歲。景新二十一年9月,花萼樓逆案,文帝遇刺,三日後崩。享年54歲,在位21年。遺命傳位皇九子牧雲聞,由大將軍穆如丕顯輔政。
06. 肅帝牧雲聞:景新二十一年十月繼位,時年20歲,改次年為同慶元年。同慶三年 7月,肅帝被文帝第三子牧雲綏殺害,年23歲,在位不足3年。
牧雲綏自稱攝政王,定於次年元月登基,10月,牧雲綏被殺,群臣擁立肅帝長子牧雲承靖為帝。
07. 悼帝牧雲承靖:同慶三年十月繼位,時年2歲,次年改元至順。至順元年元旦,肅帝皇后禹靜楚生肅帝第三子牧雲承則,第四子牧雲承勛;2月,牧雲承靖被文帝第十二子牧雲讓(牧雲忱)殺死,年僅三歲。在位4個月。
08. 元帝牧雲忱:至順元年(即祺和元年)二月自立為帝,改名牧雲忱,時年21歲,廢至順年號,改元祺和。祺和十一年11月,被牧雲綏之子牧雲承宇暗殺,終年31歲,在位11年。
09. 恭帝牧雲承烈:祺和十一年十二月繼位,時年12歲,次年改元瑞臨。瑞臨六年1月,恭帝讓位於牧雲承宇,在位5年,牧雲承宇封其為壽王;10月,牧雲承烈夫婦被幽帝殺害,年僅18歲,無嗣。
10. 幽帝牧雲承宇:瑞臨六年元月,牧雲承宇繼位,改元龍昌;2月追封其父牧雲綏為烈帝。
11. 武帝牧雲承則:龍昌十二年十二月殺幽帝繼位,時年27歲,改次年為正元元年。正元元年追謚其母禹靜楚為孝愍皇后,兄牧雲承靖為悼帝,廢牧雲綏帝號。正元二年元旦,承慶殿封爵。正元六年,清蠹行動。正元三十三10月,武帝崩于軍中,享年60歲,在位33年。
12. 宣帝牧雲簡:正元三十三年十月繼位,時年24歲,次年改元延熙。延熙九年,幽帝之子定王牧雲笥患病癱瘓,幽帝一系奪回皇位的計劃破產。延熙十三年6月,宣帝病逝,享年37歲,在位13年。
13. 和帝牧雲磐:延熙十三年七月繼位,時年16歲,次年改元嘉定。嘉定元年1月,皇后穆如洗黛薨逝,享年18歲,謚孝厘;7月,冊封穆如凈綺為皇后(穆如凈綺18歲)。嘉定四年1月,和帝病逝,年20歲,在位不足4年,無子;2月,奉太后穆如筇旨,以奉元侯牧雲硎之子牧雲顯繼和帝嗣。
14. 穆帝牧雲顯:嘉定四年(即紹統元年)三月繼位,時年3歲,改元紹統,太皇太后穆如筇指定孜王牧雲礪與大將軍穆如驤輔政。紹統十三年,穆帝親政。紹統三十六年2月,穆帝被天羅刺殺,終年38歲,在位36年。遺詔傳位皇三子牧雲天翊。
15. 襄帝牧雲礪:孜王牧雲築長子,肅帝曾孫,生於武帝正元二十年,卒於穆帝紹統十一年十二月,享年40歲,輔政十一年。未登基,並無年號,死後穆帝告於追遠殿,追贈帝號。
16. 威帝牧雲天翊:紹統三十六年(即旻授元年)三月繼位,時年16歲,改元旻授。旻授三年,冊封大將軍穆如鐵山女穆如明光為皇后。旻授十年,威帝滅天羅。旻授四十一年8月,威帝病逝,享年56歲,在位41年。
17. 廢帝牧雲綱:旻授四十一年八月繼位,時年36歲,次年改元咸成;咸成三年十二月因無道被太后穆如明光所廢,在位3年。
18. 毅帝牧雲維:清德元年元月繼位,年號清德,時年34歲。清德二十五年10月,毅帝病逝,享年58歲,在位25年。遺旨傳位皇三子牧雲勤。
19. 明帝牧雲勤:清德二十五年十月繼位,時年34歲,次年改元溥寧。溥寧十一年10月,穆如世家被放逐殤州(穆如寒江10歲)。溥寧十九年1月,明帝長子牧雲寒戰死溟朦海;9月,明帝次子牧雲陸被立為太子;12月,牧雲陸戰死衡雲關。溥寧十九年12月,明帝病逝,享年53歲,在位19年。
20. 殤帝牧雲合戈:永固元年元月繼位,時年5歲,年號永固;4月,牧雲合戈遇弒,年僅五歲,在位3個月。
21. 隱帝牧雲笙:永固元年四月繼位,時年15歲,次年改元未平。未平元年,穆如世家最後一人穆如寒江回到中州(穆如寒江20歲)。天啟城之戰後,穆如寒江攻佔宛州,稱為西端,牧雲笙治下中州稱東端。后牧雲笙為尋找出走的盼兮,傳位牧雲陸私生子牧雲渙,離開天啟。
22. 牧雲渙:莊敬太子牧雲陸遺孤,后被隱帝牧雲笙立為太子,牧雲笙離開天啟前下詔傳位於太子牧雲渙,改年號啟臨,設兩文兩武四位輔國大臣。

皇后

縱觀端朝歷代皇帝的婚姻情況,二十一位皇帝冊封的二十六位皇后中,有十二位出身於穆如世家,其餘十四位之中,太祖孝穆皇后、肅帝孝愍皇后、武帝孝純皇后、襄帝孝淵皇后、穆帝孝獻皇后、毅帝孝誠皇后皆為興國公禹靜氏女,桓祖孝恭皇後為襄國公葉默氏女,庄帝孝良皇後為肅宇侯林氏女,元帝孝哀皇後為順天侯馮氏女,穆帝孝慎皇後為后九侯中的和昭侯黎氏女,佔據十位之多;而文帝孝懿皇后雖然出身華族世家的紹聖公洛氏,其母卻是第三代翼國公江學思的女兒,亦有五公九侯的血統背景。
恭帝孝僖皇后鐵達靜姝是唯一一個來自翰州部落的皇后,原因說來令人啼笑皆非:當時正值卅年之亂,化侯世家本來就被頻繁更換的皇帝殺得七零八落,對於牧雲承宇手中的早晚必然斷氣的傀儡皇帝,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選后風聲傳出,豪門貴族十三歲以上的女兒在不到半月的時間內盡數訂婚,其間多有倉促間錯配琴瑟者。牧雲承宇無奈,只得從北陸翰州強選了一位適齡的郡主,填入這世人皆知的火坑。
端朝前期尤其重視后妃出身門第,位列四妃(貴、淑、德、賢)者,絕大多數出身世家名門,或者是北陸瀚州汗王的女兒,而皇子的地位也深受生母出身的影響。
端朝二十一位皇帝中,生母出於五公九侯之門者十人,其中母出興國公禹靜氏家者六位(桓祖、幽帝、武帝、宣帝、威帝、明帝),出肅宇侯林氏者一位(章帝),出安國公程氏者一位(襄帝),出順天侯馮氏者一位(恭帝),出景新二侯中的定毅侯陽氏者一位(肅帝),而出於穆如世家者,實際也只有六位(庄帝、文帝、和帝、穆帝、廢帝、毅帝)。可以說,如果獎五公九侯視作一個整體,他們的血統與牧雲皇室的結合程度,其至比穆如世家還要深。
而穆如世家,由於男丁成年前後多半要在瀚州生活磨練,所以他們的婚姻也更多地承擔了融合瀚州蠻族血統的使命。但穆如氏的家主夫人中仍有出身綏遠侯哥舒氏、興國公禹靜氏、后九侯中的寧國侯皇甫氏、靖境侯赫蘭氏、揚威侯薄氏者各一人,其他小宗與五公九侯為婚者,以及穆如氏女嫁入五公九侯之門者,多到難以計數。

歷史


雪熾原之盟

大端王朝
大端王朝
晟朝 仁康十三年(星流6006年)9月,瀚州東西兩方的霸主牧雲部和穆如部於北都西南的雪熾原決戰,歷經十五個晝夜,雙方共投入兵力近二十五萬,十幾位名將殞身疆場。在血淋淋的傷亡數字面前,牧雲部狼主牧雲雄疆終於率先發出羽書,十月初二日,兩大部落的首領在鮮血染紅的疆場上舉行了決定九州三陸此後三百年命運的峰會,史稱“雪熾原之盟”。兩部約定各率精銳,兵取東陸,哪一部先攻入天啟城,便是這場決戰的勝利者,另一部認輸稱臣。
而東陸的晟朝政權,此時皇族紛爭,官員貪腐,將領割據,匪盜橫行,民生困苦,大廈將傾。
在整個南征過程中,牧雲雄疆和穆如天彤都並未執著於賭賽的勝負,而是表現出戮力同心的誠意,兩部互相策應支援,成為共襄大業的友軍。
仁康十六年九月,蠻族聯軍前鋒抵達天啟城下。牧雲穆如聯軍圍困天啟長達十四個月,天啟箭盡糧絕,守城軍民生食屍肉,餓死者上萬。在得知最後一路宛州援軍被聚殲在衡雲關下之後,晟朝君臣明白大勢已去。
因殤平門是牧雲部的防區,所以率先進入天啟城的是牧雲部。穆如天彤怒火攻心,傳令穆如部全軍撤出荒城,出衡雲關,南取宛州。牧雲雄疆則進入天啟,下令賑濟饑民,安撫降臣。
四十四天後,即星流6011年元旦,牧雲雄疆登基稱帝,定國號為“端”,年號“宸極”。

太華殿之盟

端宸極元年八月,橫掃宛越的穆如氏大軍直趨天啟,天下名將莫敢當其鋒芒。但最終,穆如天彤將大軍留在城外,獨自來到牧雲雄疆面前。按照牧雲雄疆的預想,至少要裂土封王,才能制止眼前一觸即發的兵禍。然而穆如天彤卻跪倒行臣子禮,表示遵守在雪熾原上“先入天啟者為天下主”的盟約,不需要任何封地,無條件交出四十萬大軍的兵權。牧雲雄疆感慨萬端,與穆如天彤相約,端室江山由牧雲穆如兩家共享。後人稱牧雲雄疆和穆如天彤的這次對話為“太華殿之盟”。
穆如世家
穆如世家

冰鏡台封爵

宸極六年,端太祖牧雲雄疆在東華皇城的冰鏡台舉行了隆重的賜爵儀式,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冰鏡台封爵”。
在這次封爵儀式上,太祖最重要的十四位功臣被賜予“世襲罔替”的絕世殊榮。這十四位功臣就是端朝歷史上第一代的“五公九侯”,即:襄國公葉默在淵、翼國公江秉鈞、安國公程顯允、興國公禹靜朝宗、成國公賀拔綏之、綏遠侯哥舒夜、定疆侯高仰止、順天侯馮德音、肅宇侯林國維、冠軍侯路鷹揚、惠民侯孟靈儀、平海侯楊維騏、崇治侯熹彥思危、常勝侯慕雁西。
冰鏡台受封的功臣不含牧雲穆如兩姓,穆如氏與皇室約定,穆如氏子孫生前只能按能力授予官職,去世后再按照生前功績贈予爵位和謚號。
朝堂之上
朝堂之上

百狄之變

章帝隆治十三年(星流6072年)四月初四夜,穆如氏男子七支共六十餘人全部暴斃。穆如世家在一夕之間只剩下寡婦孤女,章帝下旨限期查清死因。多名資深秘術師都認為,有一種叫做“百狄術”的暗月系秘術發揮最大威力時或許能夠造成這樣的效果,但這種秘術早已失傳,而且“發揮最大威力”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該家族的男子有兩到三個暗月秘術師親自施法。詛咒自己的家族滅門是無法想象的事;而且穆如氏罹難的所有男子從無一人修習過暗月系秘術。所以雖然這場慘禍被冠以“百狄之變”的名稱,但無論端朝官方還是穆如世家,都並不認同這一結論。這場慘案所使用的手法,最終成為端朝歷史上一個久懸未決的謎團。
同年八月,寄託著穆如氏全部希望的遺腹子穆如丕顯降生,穆如氏香火終於得以延續。在穆如丕顯成年以前,穆如氏的女兒們自覺自願地承擔起了支撐門楣、不墮聲威的重任。

密王之亂

章帝隆治年間的密王之亂,是端朝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皇族內亂。密王牧雲昕是桓祖第十二子,孝恭皇後葉默淑離唯一的兒子,深得桓祖喜愛,與庄帝兄弟情誼甚篤。庄帝臨崩,曾因皇子年幼,與葉默太后商議以牧雲昕繼立,被太后堅決制止。
牧雲昕頗具城府,在庄帝一朝歷任要職,深得人望,他借章帝年幼之機廣結黨羽。以隆治二十年元夕燈會行刺章帝為前導,牧雲昕精心布置,於次年在天啟發動叛亂,但因消息提前走漏而被迅速撲滅,牧雲昕自殺。章帝為安慰太皇太后(牧雲昕生母),下旨說密王受逆臣脅迫,不屈而死,按皇族之禮安葬,亦未牽連親屬。這次叛亂在史上被稱為第一次密王之亂。
隆治四十八年,牧雲昕之子牧雲騁在天啟作亂,佔據太華殿,次日被大將軍穆如丕顯和皇七子牧雲舒協力鎮壓。此為第二次密王之亂。

女主攝政

隆治二十年元月,章帝在元夕燈會上遇刺重傷,皇后穆如清旻首次代理朝政。隆治三十六年,章帝病重,以諸皇子皆未堪重用,由皇后秉政。隆治四十四年5月,章帝病逝,遺命傳位皇次子牧雲從,嗣皇帝歸國前由皇后穆如清旻監國(牧雲從於隆治三十八年失蹤)。隆治五十年四月,皇后穆如清旻逝世,享年56歲,謚孝貞。十二月,眾臣擁立七皇子牧雲舒為帝,次年元旦登基,改元景新。

花萼樓逆案

文帝景新二十一年九月,文帝牧雲舒在後宮中的花萼相輝樓被昭容葉默解憂刺成重傷,三日後崩,遺命傳位皇九子牧雲聞(即肅帝),由大將軍穆如丕顯輔政。開國第一功臣襄國公葉默世家被奪爵抄沒。

卅年之亂

文帝遇刺身亡后,統兵於外的文帝長子牧雲謙、八子牧雲恭、章帝第十八子牧雲漠拒不奉詔奔喪,反以討伐牧雲聞“弒父自立”之名興兵作亂,叛軍被穆如維哲、穆如維謀分兵討平。肅帝繼位后,以肅清花萼樓逆案餘黨為名,大肆羅織罪案清算其兄弟的殘餘勢力,被殺者多達一千七百餘人。
同慶三年7月,肅帝牧雲聞被其兄牧雲綏(文帝第三子)殺害。同年10月,牧雲綏被殺,群臣擁立年僅兩歲的肅帝長子牧雲承靖為帝。次年2月,牧雲承靖被文帝第十二子牧雲讓(牧雲忱)殺害,牧雲忱自立為帝,改元祺和。祺和十一年11月,元帝被牧雲綏之子牧雲承宇暗殺,隨後牧雲承宇立元帝長子牧雲承烈為帝,次年改元瑞臨。瑞臨六年1月,恭帝牧雲承烈讓位於牧雲承宇,改元龍昌;10月,牧雲承烈夫婦被幽帝殺害。龍昌八年1月,肅帝第三子牧雲承則在越州穆如大營中傳檄天下,討伐幽帝;龍昌十二年12月,幽帝被牧雲承則斬首。
從同慶三年七月牧雲綏殺肅帝,到龍昌十二年十二月武帝牧雲承則殺幽帝牧雲承宇,共計二十七年,是端朝歷史上朝局最為混亂黑暗的時期,兄弟互殺,叔侄相害,五位皇帝死於非命,昔日的五公九侯只剩興國公禹靜氏、成國公賀拔氏、順天侯馮氏三家,其餘皇族、重臣、勛貴世家被殺者超過萬人。史書取其年之約數,稱這一時期為“卅年之亂”。也有學者主張卅年之亂應當以文帝去世始,至武帝登基止,恰滿三十年。按照這種說法,皇族和貴族被殺的人數更多。
卅年之亂中,肅帝、牧雲綏、元帝、恭帝、幽帝都曾賜封過世系罔替的爵位給自己的親信之臣,尤其主要依靠世家小宗子弟和中級軍官起家的元帝牧雲忱,更不惜給自己的功臣大封官爵,時人有“公侯多如鯽”之譏。然而皇位更迭過速,這些爵位很快又被下一任皇帝褫奪。官員更易則更加頻繁,幽帝曾在十日內連殺三位宰相,屬僚經常不知上官今日是誰。元帝順昌逆亡,幽帝殺人如兒戲,到武帝攻入天啟時,文帝景新年間的滿朝公卿十未餘一。
【有關卅年之亂詳情,請參閱《端朝那些事兒·青夔長恨》作者:蘇冰】

承慶殿封爵

武帝即位后,元帝到幽帝朝所封的爵位全部被撤銷。正元二年元旦,武帝仿照冰鏡台封爵的規模和儀程,正式頒賜爵位,封賞輔佐自己光復帝統、中興端室的功臣。頭等功臣九位,被武帝封為侯爵,准襲十代,五代后爵位遞降,以示不敢與太祖所封的開國功臣比肩。這九位侯爵被稱為“后九侯”或“小九侯”,與興國公禹靜氏、成國公賀拔氏共同構成武帝以後端朝政權新的貴族勢力集團。后九侯為:靖境侯赫蘭驚雲、寧國侯皇甫敬直、揚威侯薄明禮、鎮平侯蘇文郁、文成侯洛藻、武略侯司馬陽秋、各昭侯黎棟、覃慶侯言、咸宜侯百里嘉祥。
由於幼年時曾受到南枯氏撫養,雖遭穆如、禹靜兩家強烈反對,未能授予南枯氏官職,武帝仍然在承慶殿封爵時賜封南枯氏為洪恩伯,從此南枯氏晉陞為《端史》中的“南枯世家”。到威帝時,在穆如、禹靜兩家默許的情況下,南枯氏終於走進了朝堂。

天羅之亂

穆帝牧雲顯繼位的時候只有三歲,由伯父孜王牧雲礪輔政。牧雲礪勵精圖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終於令民生逐漸復甦。但是,由於反對勢力活動頻繁,牧雲礪不得不動用了暗殺手段,啟用天羅殺手去除掉那些暗中為禍卻因為抓不到證據不能被明正典刑的人。天羅在國家力量的滋養下漸漸尾大不掉,直到穆帝在紹統三十五年派精兵突襲了流光道的天羅大本營,天羅幾乎覆滅。次年二月,剩餘的天羅發動了“刺天”計劃,用天羅的標誌武器天羅絲將穆帝切成碎塊。穆帝遺命三皇子牧雲天翊繼位,次年改元旻授,威帝牧雲天翊發誓要滅盡天羅為父報仇,於是派其好友風翔雲打入天羅內部作為內應。旻授十年,威帝滅天羅。

世族末路

宣帝廷熙八年,綏遠侯哥舒氏被定王牧雲笥黨羽誣為叛國,哥舒氏被奪爵抄沒,哥舒遠飲恨自盡。廷熙十年,宣帝為哥舒氏平反昭雪,但哥舒氏遺孤辭掉了爵位,從流放地回到瀚州。同年,咸宜侯百里懷瑜以忤旨奪爵。
從廢帝牧雲綱繼位開始,二十年間,先有安國公程氏、揚威侯薄氏絕嗣,後有成國公賀拔世家因懈怠王事被毅帝奪爵。到毅帝清德十八年,曾經最為顯赫的興國公禹靜世家,終因最後一代興國公禹靜謙攜兩子戰死沙場而絕嗣除爵。
開國的五公九侯徹底離開了端朝的政治舞台,而大端王朝此時也已江河日下,昔日投鞭斷流的新九侯,後裔們正逐漸成為只會清談與享樂的紈絝子弟。到明帝溥寧末年,九侯後裔中竟無一人在朝中擔任顯職。與桓、章、文、武時滿朝公卿半出五公九侯之門的盛況相比。人們從世家的沒落中感受到一種末世將至的氣息。確實,瀚州北部躁動著一股新鮮的力量,一個新的英雄時代正在來臨。

端末變亂

溥寧十一年(星流6325年),在阻擊鄴王牧雲欒叛軍的戰鬥中,因戰力不足和其他將領的掣肘,穆如氏諸將在衡雲關戰敗,明帝牧雲勤震怒之下終於撕毀了太華殿之盟,於十月九日下旨,以“喪師辱國”的罪名將穆如氏全族流放殤州。
溥寧十八年至未平元年期間(星流6332-6335年),隨著鄴王兵起宛州,北陸蠻族叛亂,早已百病叢生的端朝隨即大亂;武成太子牧雲寒、莊敬太子牧雲陸先後戰死,本來無心權術的六皇子牧雲笙被推上了帝位;原本居於寧州一隅的羽族也在鶴雪右翼領路然輕的帶領下試圖再次角逐天下,北陸瀚州的蠻族各部在首領碩風和葉帶領下渡過天拓海峽攻入東陸,而三百年前與牧雲氏一同建立了端朝政權的穆如氏,最後一位遺孤穆如寒江也率軍重返中州。
天啟城之戰後,穆如寒江攻佔宛州,所建立的政權稱西端,牧雲笙治下中州稱東端。后牧雲笙在盼兮出走後傳位給牧雲陸的私生子牧雲渙(已被封為太子),改年號啟臨,設兩文兩武四位輔國大臣,自己則離開天啟尋找盼兮。

牧雲與穆如


從牧雲雄疆與穆如天彤締結“雪熾原之盟”開始,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一片疆土,同一個政權,兩個家族同辱同榮,經歷了同樣的沉浮風浪。

太華殿之盟

《端史》上對太華殿之盟的記載非常簡短,兩個人都只說了寥寥數字,但涵蓋了此後三百餘年間牧雲穆如兩家關係的基本原則,後人總結為:
第一,穆如氏承認牧雲氏為皇帝,服從牧雲氏的統治;第二,牧雲氏承認穆如氏對端朝的建立居功至偉,如果沒有穆如部的浴血奮戰,僅靠牧雲一部的力量絕不可能奪取東陸、建立蠻族政權;第三,牧雲氏雖為皇帝,但端朝的江山並不僅屬牧雲氏一家,而是由牧雲穆如兩家共有;所以對關乎國家前途的大事,穆如氏有與牧雲氏相同的話語權與決定權,這意味著天子做出重大決定前必須徵求穆如氏的意見;同時,既然共有天下,穆如氏自然不需要再裂土封王;第四,穆如氏獨享麒麟族徽;第五,穆如氏交出部下軍隊,同時獲得可隨時號令端朝全部軍隊的權力,這意味著除天子外,穆如氏家主是全國最高軍事首長;第六,授予穆如家族天子佩劍“辟天”,如果牧雲氏子孫中出現不堪為君者,包括對穆如世家不敬者,穆如氏可持辟天劍斬之,自立為帝。

力可衡天

穆如世家的府邸被牧雲雄疆賜名為“天衡府”,這個名字大約有兩層含義:第一,穆如氏的地位,可與身為天子的牧雲氏匹敵;第二,想要天下祥和,穆如氏和牧雲氏的力量就要彼此制衡得恰到好處。
太華殿之盟后,牧雲雄疆陸續確立了穆如世家所享有的無上尊容和禮遇,其中包括:
職務方面,穆如氏家主世代承襲“大將軍”一職,這一職務在品秩上列入超等,高於所有王公。大將軍是皇帝以外的最高軍事長官,其公署稱“麟閣”,是中央最高軍事機關。穆如氏其他將領並不享有世襲職務或爵位,但大將軍有權任用武官,所以後世穆如氏子弟多從行伍出身。
軍隊方面,在原穆如部所轄軍隊劃歸國家統一指揮的同時,穆如氏可擁有一支獨立的騎兵,稱為“穆如鐵騎”。
禮儀方面,在非正式朝會的場合,穆如氏家主夫婦見皇帝、皇后無須跪拜,只施常禮;在後宮和私邸,除帝后和太后之外,兩家的稱呼和禮節只按親屬輩份決定;牧雲穆如兩姓分別以“火鳳流雲”和“麒麟御風”為徽記。兩家的子弟一起撫養教育,穆如氏長房的子女與皇族近支一樣被尊稱為“殿下”,一應禮儀冠服皆比照諸皇子。
國是方面,重大決定做出之前,皇帝一定要徵求並認真聽取大將軍的意見。如果大將軍堅決反對,皇帝則不可一意孤行,須召集重臣重新會商,爭取達成統一。三次御前會議仍不能決時,皇帝告於追遠殿,方可決定。有緊急事務時,即使宮門鎖閉后大將軍仍可進入皇城並要求面謁皇帝,皇帝不能拒絕。
端初宸極年間形成的很多細節規範也都體現出對穆如氏的尊崇。例如端朝的宰相官署稱為“鳳台”,相應地,中央軍事管理機構稱為“麟閣”,鳳凰與麒麟在端朝被認為是最高貴吉祥的神鳥瑞獸。
作為穆如氏的家主和第一代大將軍,穆如天彤從未恃功而驕,並且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子孫確立了行為規範。他主動提出穆如氏的後人生前只按照能力和功勛授予官職,死後再追封爵位。
穆如天彤嚴告子孫:穆如氏後裔必須尊奉牧雲氏,恪守應盡的禮儀。可與皇帝抗衡的優禮多半只屬於大將軍一人,穆如氏的其他子弟並不享有,因而必須懂得恭讓。同時,他要求後人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盡量不干預政務。正是由於他的深謀遠慮,穆如鐵騎被發展成無敵的鐵旅,牧雲穆如兩家也得以世代相安。

鳳麟帝后

說到端朝的皇后,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必是“穆如”。端朝二十六位皇后中,出於穆如氏者非但人數最多,事迹也最為豐富多彩,不獨史不絕書,更為坊間津津樂道。
從牧雲雄疆和穆如天彤開始,牧雲穆如兩家每一代都會有人締結白首之約,即所謂“世代為婚”。從開國的太祖到失國的隱帝,十四代的二十一位皇帝中,立穆如氏女為皇后的有十人,生母為穆如氏女者有六人,穆如世家十八位執掌大將軍印的人里除去四位女性,娶於牧雲氏者有五人,四位大將軍的母親是牧雲氏的公主。
聯姻並不僅限於皇帝與大將軍,兩姓都有若干近支小宗,小宗人數眾多,聯姻自然便更為多見。再加上隔代聯姻的情況,牧雲穆如兩家的親緣關係數不勝數,無論如何都無法將他們的血統徹底分開。
有衡天之力的穆如世家,養育的女兒們美麗聰慧,被立為皇後者十二人。史書的字裡行間留下了這些皇后的名字事迹,面目鮮明,各具性情。
◆提劍闖宮的皇后——太祖的皇后穆如天霖。這位在瀚州草原長大的蠻族女子曾因盧容逆案牽涉太廣,提劍闖入太祖“養病”的合璧宮,太祖只得丟下寵妃,立刻上朝。
◆唯一一位攝政的女主——章帝的第二位皇后穆如清旻。章帝在元夕燈會上遇刺後身體一直虛弱,皇子年幼,穆如清旻便幫助章帝處理國事。章帝臨終遺命由皇后監國,尋找失蹤的太子牧雲從。所以在端朝歷史上存在一個近七年的沒有皇帝、純由皇后執政的時段,這也是端朝前葉最為繁榮安定的時期,學界稱為“后隆治時代”或“補天梭時代”。由於穆如清旻留下遺囑,因皇帝年幼而攝政的后妃還政后必須自盡明志,所以此後兩百餘年中,端朝再未出現走上前台的女主。(請參看燕然《九州·九張機》)
◆直稱皇帝為“賊”的皇后——元帝的皇后穆如嬋。因元帝是殺幼侄(悼帝,被殺時僅三歲)篡立,穆如嬋經常當面諷刺他是“賊”,“群侍俱面色如土,戰慄待死”。元帝殺人如麻,唯獨對這位皇后非常容讓,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長於民間的皇后——武帝的皇后穆如燁。她出生在端朝最為混亂的“卅年亂政”期間,祖父穆如維艾把她送到越州,在南枯家長大。平民生活令她性情活潑自然,並且擁有一段清純的初戀。直到十四歲,她才知道自己出身天下第一世家,青梅竹馬的心上人是肅帝的嫡長子。後半生的宮廷生活或許令她改變頗多,但從未改變她樂觀善良的天性。
◆以妒成名的皇后——和帝的兩個皇后穆如洗黛和穆如凈綺。所說這對姐妹花的小名分別是“虎子”和“豹子”,荏弱的和帝在她們面前連選妃子的權力都沒有,曾因偏愛侍妾被虎子罰在庭院中長跪一夜,他竟不敢起身;豹子則乾脆把和帝的寵妃禁閉起來,和帝也不敢去釋放。(請參看goodnight小青《九州·奈何花》)
◆唯一一位廢過皇帝的皇后——威帝的皇后穆如明光。太華殿之盟規定穆如氏大將軍有廢立皇帝之權。但事實上,做出端朝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廢黜皇帝的決定並非大將軍穆如明滅,而是身為太后的穆如明光。她大義滅親,其實源於對這個兒子的品質長久以來便懷有的憂慮。(請參看楚惜刀《九州·天光雲影》)

地理


都城天啟

天啟城
天啟城
天啟城為九州的“萬年帝都”,坐落於天啟盆地中部的九成原上,九成原是一個正圓形的平頂丘陵,方圓兩千多平方里,丘旁有放射狀的十二道坡崗褶皺,俯瞰狀如蓮花,所以又叫蓮丘。
天啟城分為荒城、墟城、皇城三部分。最外的荒城為圓形,有十一個城門,分別以除谷玄之外的十一個主星命名。墟城具有幾乎完美對稱的平面模型,城牆周回八十八里,開有中泰、瀾豫、宛阜、越興、殤平、瀚祉、寧祥、雲熙、雷和九門,其中瀾豫、瀚祉兩門為水門。皇城位居墟城中心,周回二十五里,其狀為正十二邊形,宮牆高大厚闊,各角上修建有棱堡,又以虎蛟泉為中心,分為上下兩城。
天啟的水運和灌溉水系也很發達,除了城西北流向菸河的西極河幹流外,附近尚有霸水、靈水、丹水、紫淵、蒼梧河、黑水河,加上城中的虎蛟泉,史稱“九水繞天啟”。
九州人族建立的包括端朝在內的幾個王朝,全都以天啟為都城。入天啟者得天下,這是由天啟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所決定的,也是九州大陸上眾多星相學派的共識,東陸的百姓潛意識裡也將佔據天啟城的勢力視為正統。所以,東陸華族中每一位胸負勃勃野心的豪強,都無時無刻不眈眈虎視著天啟,期待成為名至實歸的東陸之王。

疆域

端朝的領土囊括九州之中的五州,分別是:東陸中州、瀾州、宛州、越州,北陸瀚州。
東陸:四十九郡
宸極十年9月,太祖牧雲雄疆分東陸四州為十二郡,瀚州為瀚南、瀚北。永靖十三年10月,桓祖牧雲直將東陸四州各分為十二郡,與畿輔(京城附近)全稱四十九郡。
瀚州:不戰之盟
端朝建立之初,端太祖特意返回北陸,召集當時瀚州的五十九個大小部落,主持訂立了“不戰之盟”,即劃分各部疆域和人口,由端朝中央政權為各部提供補充物資,各部則須各守封疆,不得再越界殺戮和掠奪,否則端廷將出兵討伐。由於各部早已歸附於牧雲、穆如兩部,不戰之盟締結十分順利。端朝歷代皇帝都會派一個信任的親王坐鎮北都,天子六軍中也始終有一營鎮守瀚州,專門負責撲滅局部出現的騷亂,維護盟約秩序。
不戰之盟的訂立,使端朝統治期間北陸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雖然仍有部族間的衝突,但都被及時控制,沒有引起全面的混戰。直到端朝末年,碩風和葉率領瀚北十三部聯軍南下,不戰之盟才被打破。

晟地宮

仁康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牧雲穆如聯軍圍困天啟城十四個月之後,以太師謝安石、太史令司馬德操為首的晟朝大臣開墟城北側的殤平門納降,晟朝末代皇帝姬灃自焚於皇城元霈殿,年僅二十五歲。據說這位皇帝堅決不吃人肉,死前已斷食數日,所以大火后撿得的焦枯屍體纖廋如柴。
實際上,在開城門納降之前,以太史令司馬德操為首的三十四個華族世家的族長在太華殿歃血為盟,誓約雖然表面上臣服蠻族政權,實際則通過騙取蠻族統治者信任逐漸滲透到政權內部,秘密實施破壞,而且這一偉大事業將代代相傳,直到達成顛覆蠻族統治、光復大晟的目的。這個計劃的代號叫作“豢龍”,執行計劃的人自稱為“豢龍者”。
而晟思帝姬灃也並未自焚,而是帶著心腹臣子和幾個兒子逃到了地下,繼續保持著國統,做著沒有疆土和人民的皇帝,並代代傳承。
到武帝時,端朝已經察覺到了前晟“豢龍”計劃的存在,武帝繼位后,開始清查前晟秘密潛伏的間諜,由當時的左僕射禹靜中領銜,大舉展開了名曰“清蠹”的行動,被舉族入獄的華族世家不計其數。

軍事


端朝裝備最優、戰力最強的主力戰鬥部隊,當數由穆如氏直接調度的穆如鐵騎和由皇帝掌控的天子六軍。

天子六軍

端朝由皇帝親自掌握和提調的軍隊稱為“天子六軍”,是皇帝的親兵。即:定遠營、恩波營、武威營、驍騎營、常勝營、羽林營,其中羽林營又分為虎賁、豹韜、鷹揚、夔護、龍游、鸞儀、蛟騰、駿馳八衛,故六軍又稱“五營八衛”。
羽林以外的五營分別鎮守中、瀾、宛、越、瀚五州,每三年換防一次,而羽林營戰鬥力最強,分別宿衛皇宮、京畿和中州四處緊要關隘,其中的虎賁衛更是皇城的守護者,只有皇帝和內翊衛能夠調度,而龍游衛則鎮守中瀾兩州的咽喉要塞縛龍關。天子六軍是端朝最精銳的軍隊,能與之抗衡的唯有穆如鐵騎。
天子六軍
天子六軍

穆如鐵騎

端朝開國之時,牧雲雄疆為酬答穆如天彤削平天下之功和遵守諾言之義,給予穆如氏擁有一支可自行編訓調動的軍隊——穆如鐵騎的特權,穆如鐵騎由穆如氏的歷代家主執掌,穆如氏家主即為“大將軍”,為端朝軍隊的最高統帥。大將軍可隨時調用全國軍隊,有緊急需要時也可持辟天劍有限制地調動作為皇帝親軍的“天子六軍”。
穆如鐵騎滿建制十萬人,常建制七萬人。這支軍隊由穆如氏私募,軍官由大將軍任命,餉銀開支由國庫撥付。除大將軍之外,包括皇帝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得調動穆如鐵騎。
穆如鐵騎專用戰名為凌風,代代相傳血統純正,衝刺速度極快,而耐力又很好。
端朝軍隊
端朝軍隊

九州世界


創世理論

九州所在的世界是二元的,即有物質和精神兩個本元。
最初虛空中只有一團由無數粒子組成的混沌物質。粒子間凝聚和排斥的力量使得混沌中產生了運動,一個偶爾出現的排列使得混沌中出現了第一個微弱的意識,這就是世界的第一個主神——“墟”。墟的延續的、可積累的認知活動稱為“醒”,斷續的、不積累的意識話動稱為“夢”。在積累了足夠對抗混沌能量、強大到足以辨別自身後,墟從“夢”進入“醒”,開始試圖分裂混沌去創造一個理想中的世界。此時與墟相對的混沌就被稱為“荒”。墟是精神的主神,荒是物質的主神。荒本身沒有意識,只有使世界凝聚為一體、重歸混沌的本能。
墟強大的精神體撞擊在荒的中心,導致空前絕後的大爆炸。荒的一部分被震碎為塵埃,主體碎片則形成了一個被稱作“大地”的球體。而墟的精神在撞擊中完全粉碎,碎片卻被荒無所不在的凝聚力抓在大地的周圍,被稱為“星辰”。
星辰繼承了墟的部分意識,是九州世界的次神。為了對抗荒的凝聚力,阻止世界重歸混沌,星辰諸神將獨立意識賦予生物,其中得到了較多精神意志的便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文明的種族。只要生物之間保持著衝突的力量,荒的碎片就不能徹底融合,新的混沌便不會到來。

朝代順序

燹xiǎn——晁cháo——賁bēn——胤yìn——燮xiè——晟shèng——端——徵zhēng

種族

人族:
人族有兩個重要的分支,分別稱為華族和蠻族。華族主要生活在東陸,包括中州、宛州和瀾州大部、越州北部,他們依託大量的農耕經濟積累財富,同時發展貿易通商,擁有廣博的文化吸納能力。蠻族生活在北陸瀚州的原野上,追逐水草而居,動蕩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崇尚武力、劫掠成性、剽悍、殘忍的性情。他們善騎射,不擅秘術和天文。信仰盤韃天神。
河絡族:
河絡身材矮小,身高大約相當於人族的三分之二,主要聚居在宛州東南部和越州的丘陵山區,依憑地勢挖掘和開鑿出巨大的地下城市,是九州文明啟蒙最早的種族。崇拜創造神,以開拓力為最高力量,擁有遠高於其他種族的冶鍊、鍛造、建築等方面的工藝和技術。河絡以“用自己的創造來榮耀真神”為信仰,所以這個種族的性格就是虔誠、天真、和順而不具侵略性。河絡各部族均以真神選擇的女性河絡——阿絡卡,為最高領袖,由部族中威望最高的女性擔任。
羽族:
羽族主要聚居在寧州的森林中,身材比人族略高,更加瘦削,骨質中空。羽族是六族中唯一能飛翔的種族,但羽人的翅膀並不是實體的,而是以精神力感受明月的力量凝聚羽翼飛行。根據飛行能力的不同,羽人分為歲羽、俜羽、至羽,分別能在每年、每月、每天月力最強的時間凝翼飛行。從至羽中挑選出體質最優者,經過“鶴雪術”的訓練可成為“鶴雪士”,是羽族最精銳的力量。
夸父族:
夸父身高大約是人族兩至三倍,身體強健,粗朴無文,主要在殤州以部落形式聚居。夸父生性質樸忠直,但不擅長學習外族的知識和語言。
鮫族:鮫族生活在海中,通常與陸上種族關係緊張。他們人身鮫尾,曲線修長,以鮫尾盤地站立時高度與人族相近。與人族相比,鮫人膚色稍顯蒼白,身材略瘦而高,男性看起來兇惡而女性柔美。他們上岸需要特殊的秘術支持,所以與陸上種族多年間相安無事。
魅族:
魅由精神遊絲凝聚而成。九州大地上的生物所擁有的精神力,會隨思考、夢境或法術等精神活動產生併發散到自然中,大量的精神遊絲會聚就可能產生虛魅,虛魅為精神體,不具五感,多數虛魅會以其他五個智慧種族為模板凝聚出一個物質身體,成為“形魅”(實魅)。由於過度追求完美,凝聚成功的魅多數美得妖異。在六族中,魅族的精神力是最強的,可以更輕易地感應星辰之力施放秘術。
魅由精神遊絲凝聚而成,經十月懷胎生育的後代不再具備魅的能力,外貌、生理與其父母的種族或模板種族一致。

地理位置

古老的晁王朝把他們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劃分為九個州: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晁朝末年的地震和洪水,使九州被渙海、濰海、滁潦海三個內海分為三陸,分別是北陸、東陸、西陸。
東陸:
中州是九州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坐落著人族的千年帝都天啟城。
瀾州位於東陸的東北,大部分地區為人族領地,東北部的擎梁半島有羽人居住。
宛州在東陸的西南,主要為人族在此居住,宛州東北部的雷眼山中生活著河絡;宛州江河湖泊較多,商業發達。
越州在東陸的東南,地貌複雜,生活著善於採掘冶鍊的河絡族。
北陸:
北陸最東面稱為寧州,是羽人世代棲息的高寒森林和雪山丘陵;
中部的瀚州有著廣闊的平原和其上成群遷徙的蠻族游牧部落;
瀚州以西則是殤州的浩瀚雪原,那裡居住著巨人族裔夸父族。
西陸:
西陸分為雲州和雷州,那裡的城邦文明因大規模的瘟疫而湮沒在沙漠密林內,後世雖有探險者不時前往,但人們對其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浩瀚洋:
環繞九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大陸鄰接浩瀚洋的近海,被人為劃分為四片海域,與三個內海一起,被統稱為“七海”。由於鮫族的守護,大部分海域對陸地種族來說神秘而危險。

天文與秘術

在九州的天空中,有數顆對生物影響巨大的星辰,人們將天空中對大地影響最大的十二顆星辰稱為十二主星,每一個主星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和力量。
九州世界的秘術,是由秘術師以自身精神力感應並引導藉助某一星辰的力量而施發的,故而因藉助的星辰力不同而產生出眾多流派。
太陽:
太陽自東向西圍繞大地運行,運行的周期被稱為“日”。太陽所到之處即帶來無盡的光芒與純正熾烈的精神。太陽代表光明、生長、建立,並擁有治癒、光芒和祝福的效果。所以太陽系秘術中最主要的是治療秘術。
明月與暗月(雙月):
明月與暗月是兩顆不同的星辰,但很多時候它們被看成是一個整體,因為它們是互相纏繞旋轉的。九州的明月自身是發光的,呈銀白色,代表愛情與魅惑的力量;而暗月是灰黑色的,代表衰老與怨恨,同時也影響世代相傳的血緣。
明月出現圓缺,是因為暗月的遮掩,正是明暗雙月的相對運動使九州的天空產生不同的月相。雙月輪轉的周期稱為“月”。明暗雙月與羽族的飛行能力密切相關。
歲正:
歲正為青色,直徑比太陽略小,代表平衡和往複循環的變化。歲正系秘術主要是與控制植物有關的秘術。
在九州,用來紀年的星辰不是太陽而是歲正,歲正圍繞大地運行的周期被稱為“年”。人們談論自己的年齡時習慣用自己經過了多少個歲正的運行周期來說明,因此年的計算單位被稱為“歲”。
徠此外還有谷玄、密羅、印池、郁非、亘白、寰化、裂章、填盍。

組織

九州世界有幾個傳承悠久的神秘組織,如天羅、辰月、鶴雪等。
辰月教:九州最古老而神秘的教派之一,成員多為術士。他們以精神的主神“墟”為最高神只,秉承墟的意志,阻止同化、統一、和平,令世間盡量保持異化、紛亂和爭鬥,以便加強對物質的主神“荒”的封印,防止世界復歸混沌。所以在九州,刻意挑起矛盾和戰亂的力量,很多都與辰月有關。
天驅:其信仰為“守護安寧”,反對戰亂,是精英武士的團體、辰月教的死敵,一般認為他們以兩大創世主神中的“荒”為最高神祗。真正的天驅僅為“守護安寧”而戰,不聽命於任何政權和勢力,所以端朝之前的燮、晟兩朝號稱“天驅建國”,實際已經背叛了天驅信仰。
天羅:九州歷史上最強大最可怕的殺手組織之一,最標誌性的武器是一種極細極鋒利的刀絲,被稱為“天羅絲”,天羅絲細到尋常人肉眼看不見。天羅殺手能以複雜的布絲方法和陣法組合成刀絲陣,殺傷力極大。
鶴雪士:從羽人中挑選體質最優者,從小訓練“鶴雪之術”,將他們對明月的感應能力提升到極致,同時訓練他們弓箭和搏擊,再經過遴選而成為“鶴雪士”,他們不但能隨時凝羽飛行,而且飛行時間長、速度快,箭法精準,戰術和陣法多樣,是羽族最精銳的戰鬥部隊,天下談之色變。鶴雪士的組織被稱為“鶴雪團”。
龍淵閣:傳說中由一條名叫藏書的龍創建的九州最大的圖書館和資料庫,裡面保存著九州自創世以來所有的知識和事件記錄。龍淵閣的入口極難找到,所以其具體位置也一直是個謎。
長門:長門修會是一個通過苦修來鍛煉和提高六識,最終體悟世界真諦的組織。他們總是四處遊歷,尋找和領悟真理,他們通常都有淵博的學識,並以相關的知識來幫助他人,換得自己的口糧。由於這些修行者博學而樂於助人,人們都尊稱他們為“夫子”。
碧游江
碧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