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胡家鎮的結果 展開
胡家鎮
遼寧黑山縣胡家鎮
胡家鎮徠位於黑山縣城東10公里處,是省重點發展的高效農業鄉鎮之一。交通便利,102線國道橫穿境內,距省城瀋陽120公里,省級公路庫二線,縣級胡白線通過。幅員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522公頃。全鎮轄12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3200口人(2021)。包括的民族有漢、滿、回、蒙古等族,小荒村回民屯是回族聚居的主要村屯,共有800多回民同胞居住在這裡。
錦州市黑山縣胡家鎮鎮政府駐胡家村,人口23200口人(2021),面積95.78平方千米,轄1個社 區居委會:胡家;18個村委會:胡家、河沿、朱屯、孤家子、金家、西茶棚、三合、甄家、前黑、北小、小荒、小謝、西尤、東興、東下、頭道、元山子、蔣屯。總人口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
胡家鎮全年平均氣溫7.9度,無霜期157~160天,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868.7小時。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東沙河、二道河在境內通過,有極其優越的地理條件。不但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還盛產各種新奇特蔬菜品種。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麥、大豆、花生等;水果主要有梨、桃、杏、葡萄等;礦產資源有山皮土、毛石、料石等。信息暢通,市場繁華。天時地利,皆為優良。
素有“東北芹菜第一鎮”之稱。全鎮以芹菜生產基地為依託,種植棚室、裸地芹菜面積達1萬畝,種芹農戶有1200多戶。一畝棚芹就能產2500公斤,純收入達七八千元。
該鎮成立了綠色芹菜生產協會,指導農戶科學種芹,成立了專門的芹菜經紀人隊伍,擴大銷售渠道。該鎮芹菜還取得了綠色認證,註冊了“遼綠”牌綠色食品商標。綠色芹菜生產現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產品暢銷北京、瀋陽、大連等地。全鎮芹菜年銷售量達1億公斤,為農民增加收入5000萬元。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來胡家的經濟發展明顯加快。鎮黨委,政府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招商引資,各項事業呈現出喜人局面。截止2007年底全鎮實現社會產值 12.39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79億元,非農業產值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35元。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經濟特色創品牌,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調整種養結構,改善生產條件和推廣農業科技,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一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項目:“四季”芹菜生產。建設了650多公頃無公害芹菜產銷基地,有“東北芹菜第一鎮”之稱。四季芹菜即溫室芹菜冬春生產、陸地夏季芹菜生產,並註冊命名了“遼綠”牌商標,獲綠色認證,產品銷往東三省及出口至俄羅斯等國家,年銷售量可達5000萬公斤,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000多元。除芹菜種植外,以牛角椒、茄子、豆角、西紅柿等為主的棚室還有200多公頃,發展水澆地60多公頃,生產“一地三茬”作物;二是進一步加大畜牧業發展力度。通過技術扶持、新品種的引進,有效的防疫滅病,全鎮畜牧業生產呈良好發展態勢。到2007年底,全鎮畜禽飼養量,牛、羊、豬、雞各達到10622、8501、43715、138(頭、萬隻),人均畜牧業增收1500多元。
積極培育養殖小區8個,改變了傳統分散經營模式,向規模化、區域化、科學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全鎮養殖的主導產業——“雙鳳”牌鮮雞蛋全國聞名又暢銷。建立了綠色鮮蛋生產基地,引進了蛋托廠、飼料廠、紙箱廠、孵化廠。無論是雞雛供應,疾病諮詢,產品銷售,不出村不出鎮,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年銷鮮蛋可達6500噸, 成為特色產業。
積極實施工業強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二、三產業不斷創新業績,壯大了鎮域經濟實力。到2007年底,全鎮企業達40個,利稅6287萬元。開發了3個工業園區,頭道商貿園區、胡家工業園區、小謝木料加工園區。在做大規模企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培育新企業。胡家鎮宏發紙箱廠、盛凱華有機肥廠、廢舊塑料製品加工廠、綠色蔬菜有機食品公司、鑄鋼廠、制板廠、飼料廠等企業相繼入住園區。園區輻射帶動項目相繼落地,由瀋陽投資人田廣海投資興建的黑山晟鑫糧油有限公司就已經建成了。該項目位於金家西,102線北,總投資額530萬元,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可年加工銷售糧食7萬噸,實現利稅200萬元,可安排30人就業。加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新興服務業,創建各類種養協會5個,壯大中介組織,培育經紀人隊伍200多人。開發小城鎮,建設三大市場,農貿批發市場,畜牧交易市場和蔬菜批發市場,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增強鎮村兩級幹部的理論水平和自身素質,為全鎮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組織和政治保障。重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使全鎮科技、文化、衛生、教育、計生等工作穩步推進。
湧現出市級文明村——蔣屯村,縣級文明村兩個——胡家村、頭道村。積極開展“三下鄉”、文明新風進萬家活動。舉辦種養技術培訓班,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年年投資整修鄉路,解決了百姓出行難問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極大改善。2007年底,全鎮固定電話裝機容量已達7000多戶,裝機率達90%以上,鎮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
在整體融入錦州灣開發中,胡家鎮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實現“兩個融入”的重中之重,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制定了《胡家鎮招商書》,主要領導多次到外地洽談項目,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秸稈資源、糧食資源、養殖資源、林木資源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搞活了招商引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實現百姓增收和企業創利“雙贏“的同時,增強了鎮域經濟實力。鎮黨委和政府將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繼續貫徹“工業強鎮,綠色立鎮,開放活鎮”的發展戰略,並在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的同時,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大力加快二、三產業的發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胡家鎮正以全方位開放姿態,滿腔的熱忱,良好的信譽,寬鬆的投資環境,迎接八方商賈,四海英才。胡家鎮黨委政府已制定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決心砥礪進取,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胡家鎮歷史悠久,在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中,胡家鎮政府所在地曾是國民黨廖耀湘西進兵團司令部的臨時指揮部,我軍三縱七師二十一團三營在偵察中發現這裡敵軍小汽車多、電線多、帶短槍的多,還有許多汽車、大炮。營指揮員判斷可能是敵人的高級指揮機關,是敵人的指揮中樞,於是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不待主力到達以全力襲擊胡家,致使廖耀湘逃竄,敵人的指揮系統崩潰,扭轉了整個戰局,我軍參加戰鬥的40多人全部犧牲。搗毀這個指揮部對於遼瀋戰役勝利的重大作用,後來戰史研究人員給予了高度評價。胡家鎮因此被載入了共和國的戰爭史冊。
胡家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地處遼西走廊咽喉要道,是清朝皇帝北上祭祖的必經之地,緊鄰胡家西山工業園的九站屯就因這裡的水特別好(古代君王喝水要喝足斤水,要經過專門的測試),曾經是清皇帝北上祭祖的第九座驛站,此屯也因此而得名,而這座古井至今還保存完好。
胡家鎮是個英雄的地方,劉胡蘭式英雄、謝榮策式少年的小烈士張德新就是胡家鎮前黑村人,身為兒童團長的他在黑山阻擊戰即將打響的一刻,為了隱蔽、保護農會幹部,不畏國民黨軍隊的威逼利誘和嚴刑拷問英勇犧牲,年僅十六歲。在遼瀋戰役紀念館有他的照片及事迹材料。
胡家鎮人傑地靈,英雄的沃土養育著勤勞、勇敢的胡家鎮人民。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胡家鎮的投資環境、法律環境、競爭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完善,區位優勢日益突顯,胡家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