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5條詞條名為雙溪村的結果 展開

雙溪村

安徽省黃山區焦村鎮雙溪村

雙溪村位於黃山區焦村鎮,因村內有源出黃山光明頂的前溪河和源出由黃山余脈興嶺的趙王水及九龍山的十八姓水匯合而成的劉川河,在雙溪石壁潭交匯成秧溪河,故名雙溪村。雙溪村共有九個村民組,分別為溪西、黃坎、桂林、楓嶺頭、姜村山、祖遠嶺、娘溪、下前山、街上。

地理位置


雙溪村地處焦村鎮南部,東與峰景村相鄰,東南與湯劉村毗連,西南與賢村鄉交界,西北與湯家莊村相聯,北與焦村村、陳村村隔前溪河相望。

建置沿革


雙溪村古為太平縣西鄉西二圖,1939年撤鄉建政,為太平縣焦村鄉桂林堡,1949年5月至1952年8月屬焦村鄉,1952年8月至1956年9月為雙溪鄉,1958年10月為龍源人民公社雙溪生產大隊,1966年5月為焦村人民公社雙溪生產大隊,1983年7月為焦村鄉雙溪村,1992年3月改為焦村鎮雙溪村至今。

人文情況


雙溪村舊與焦村同為一村,唐末焦氏祖焦縉由安徽廬江遷至焦村,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后以前溪河為界,河南為雙溪,河北為焦村,焦縉墓現坐落於雙溪村娘溪組後山塢中。1934年12月粟裕將軍遣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在雙溪村內焦氏三堂公祠堂駐紮,槍決了8名土豪劣紳,留下了革命火種,給雙溪村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1978年粟裕將軍來太平尋找當年戰場遺跡曾在雙溪村姜村山留足。雙溪村胡竹林自小就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旌德縣委書記,現已離休。青年焦年茂曾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光榮稱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村共培養出大中專畢業生40餘人,焦華富任安徽蕪湖皖南醫學院副院長,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有用人才。

基本情況


雙溪村九個村民組中下前山、娘溪兩組以茶、林為主,其他7組以糧食生產為主,全村366戶,人口1170人,耕地面積74.7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9.1公頃,林山面積1092.1公頃,茶園6.8公頃,果園面積11.3公頃,水面0.3公頃,是個人多地少的農業村。

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雙溪村現有中共黨員41名,黨小組6個,支委3人,村委3人,村兩委實行交叉任職,兩委成員共5人。平均年齡34.8周歲,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平,村委會主任焦建新。
村兩委各項制度健全,村黨員活動室配備兩機,定期對黨員進行教育,村委會堅持實行與各村民組目標管理責任制,並予考核,把工作實績與年終效益掛鉤收到良好效果。

經濟發展


村兩委在歷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穩定農業、發展林業、搞活流通、啟動旅遊”的工作思路。
一是要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讓農田充分發揮經濟效益;
二是要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大力發展一稻一葯種植模式,種植垂盆草為龍源葯業有限公司提供原材料,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發展食用菌生產,使之成為全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拳頭項目。目前年生產食用菌35萬棒40萬公斤,產值100萬元。湧現出一批象焦伍松、焦朝克等食用菌種植示範戶。
發展林業首先鞏固村原有林業資源,做到合理採伐永續利用;其次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做到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能致富;再次做到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在發展木靈芝生產的同時修建沼氣池,使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力爭做到發展經濟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目的。
搞活流通就是憑藉雙溪村位於集鎮的地理優勢,積極鼓勵農戶經商、辦企、運輸、務工,全村現有經商戶68戶,辦企業5戶,運輸20戶,勞務212人,每年可創收入200萬元以上,為全村人均增收1500餘元。其中支部書記張建平等三人創辦的私營企業金輝竹製品廠,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68人,是全鎮骨幹民營企業。
啟動旅遊就是利用本村位於毛坦水庫上游的有利條件,在下河村民組開展“農家樂”旅遊,組織遊人從黃山西海遊玩後來雙溪划舟、垂釣、吃農家飯。安徽農學院已組織多次這項活動,還可利用S218線焦村段改道有利條件,招商引資,使旅遊這一新興產業在雙溪村早日全面啟動。
雙溪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兩委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根據區政府關於加強沙石資源管理的相關規定,2004年起對本村豐富的沙石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做到開採與保護並舉,嚴格按照《礦產法》、《水利法》等法律法規,對前溪河、劉川河兩河河道內沙石實行依法采沙,使集體經濟得到鞏固和壯大。
雙溪村廣大村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並按照村兩委制定的發展經濟工作思路,在小康路上邁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