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5條詞條名為雙溪村的結果 展開

雙溪村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雙溪村

雙溪村地處杭州市西郊,南接015省道,西連佛教聖地徑山,北鄰山溝溝景區,因太平溪、黃湖溪匯流於此而得名,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美。雙溪村位於徑山山麓,因太平溪、黃湖溪匯流於此而得名,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美。

規模


2003年9月村規模調整,由原雙溪、竹山、化城、坑西、台山五村合一而成雙溪村,轄區內有2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416戶,人口4355人,其中中共黨員180名,村民代表89人。村地域面積17.13平方公里,竹林15450畝,用材林1868畝,經濟園林2624畝,農田3697畝,森林覆蓋率90%,地表植被極其豐富,山、水、竹、茶造就了雙溪村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獲得榮譽


五村合併以來,雙溪村被評為浙江省“小康體育特色村”、“村級體育俱樂部”、“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杭州市“文明村”、“小康體育特色村”,區級“文明村”、“安全村”、“文化村”、“生態村”、“衛生村”、“文化示範村”、“清潔餘杭示範村”和區級農村基層組織“先鋒工程”、“五好”村黨組織。在上級領導的指導、關心下,村幹部合力協作下,村集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百姓生活日益富裕,人人安居樂業。

發展


合理利用地理優勢,充分發展旅遊經濟

雙溪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明清時代就有建制。唐4代茶聖陸羽曾隱居於此,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在如今雙溪涼亭頭留下了陸羽煮茶注經的寶貴遺跡——陸羽泉。古代文人墨客蘇東坡、金農、徐渭、吳焯等均在雙溪留下詩句佳作。“江南第一漂”——雙溪竹海漂流,憑藉“水清竹盛”的自然優勢以及茶文化、竹文化、宗教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徑山——山溝溝國家級森林公園的門戶,也是大徑山旅遊綜合體核心區域。
村裡大力開發和扶持農家樂旅遊休閑項目,現有農家樂經營戶90餘家,其中扶持建設的大型休閑觀光農業示範園區4家,農莊2家。日接待能力達3000餘人次,解決了1000餘村民的就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加大文體事業的投入,提倡全民健身

近年來,雙溪村不斷增強村民的健身意識,加大了對全村文體事業的投入,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到目前為止,體育事業投入達100餘萬元,新建了燈光球場、12處健身點、室內外乒乓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老年活動健身中心等場所。先後組建了禪茶鼓樂隊、舞龍隊、女子排舞隊等10多支文體隊伍,設立了村級體育供樂部、籃球等體育協會組織,購置禪茶鼓、舞龍等設備和各類賽服。一系列文體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村民的生活,增強村民的體質,更展現了雙溪村村民健康活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表達了新農村、新農民對全民健身運動的支持和對未來品質生活的嚮往。

以“清潔餘杭”為契機,美化村容村貌

雙溪村根據“清潔餘杭”第三批推進村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了“清潔餘杭,美化家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清除存量垃圾500噸,並將存量垃圾運到中轉站合理填埋;全面實行生活垃圾桶裝化,共發放了1450隻保潔垃圾箱,並確立長效保潔制度;美化庭院,確保了每戶3平米以上的綠化面積;河道、渠道清淤整治,對總長為2000米的渠道和總長19.1公里的河道均進行清淤清草;拆除棚廁和露天糞坑300餘只;對100餘畝內塘進行生態化整治;實行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建造了120立方米,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池一隻;對30多公里的村主道植樹綠化;拆除不雅觀建築6000平方米,粉刷赤膊牆7000平方米;拆除村中墳63座。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雙溪村舊貌換新顏,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也給百姓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