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乾

孫中山之侄孫

孫乾(1908-1999),又名治乾,字良,號貴就,1908年出生,孫中山之侄孫,自幼隨祖父孫眉在澳門生活,孫眉去世后不久,孫乾的父母亦相繼離開人世,於是,孫中山便將孫滿、孫乾兄弟接到自己身邊供書教學。10歲的孫乾就隨孫中山、宋慶齡生活,就讀於廣州培正小學。

學習


孫中山家族世系表
孫中山家族世系表
在20世紀20年代,孫乾是一位活躍於中國球壇上的風雲人物。1923年至1927年,孫乾在培正中學度過他的中學時代。當時的培正中學排球隊正稱雄廣州,1.85米身高的孫乾既魁梧碩健又球藝高超,跳得高、揮臂快、扣得重、吊得巧,是球隊的主力隊員。起初,他被安排打後排,每次出戰,他飛身撲救險球時魚躍的雄姿往往使對方的扣球手為之嘆服。後來,他擔任主攻手,扣球落點刁鑽,其威力就像落地開花的炮彈,使對方無法招架。因而,隊友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炮仔”(粵語,即“小炮”的意思),傳媒讚譽他為“孫拳”。1924年,中華民國第三屆全運會在武昌舉行,培正中學排球隊參加比賽,摘取桂冠。一支中學校隊競取得全國排球之冕,在我國排球史上是首次,這其中自然少不了主攻手孫乾的功勞。之後,孫乾被選入國家排球隊,代表中國出席1927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不願當“東亞病夫”的他與隊友努力拚搏,結果中國隊戰勝日本隊和菲律賓隊,奪得冠軍。為祖國爭了光,孫乾內心十分高興。身為排球國手的他不但球精湛,球風也一流。他對教練十分尊重,他和他中學時代的教練林超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孫乾始終堅持打文明球,以技術制勝對方。他是個多面手,不僅擅長排球,籃球、足球、網球技術也相當不錯,而且還是一個好騎手。1927年秋,孫乾考入上海滬江大學政治系。原屬培正中學的梁國權、陸鍾恩等籃球好手都在該校籃球隊,新來甫到的孫乾即加盟校隊,時高手雲集的滬江大學籃球隊縱橫上海籃壇,戰果赫赫。

出國


次年,孫乾東渡日本入士官學校攻讀工兵科,畢業后應邀擔任廣州燕塘軍校教官。1931年唐紹儀任中山縣長時,曾聘其為縣一區公安分局長,不久,奉召到南京任參謀部上校參謀,后被派往義大利陸軍大學深造,歸國后出任中央陸軍大學工兵教官。

抗戰


抗日戰爭爆發后,時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因賞識孫乾的軍事才能,請調其任長官部高級參謀,繼又調任十二集團軍通信兵團少將團長、一八七師少將副師長。抗戰期間,他率師轉戰粵北、湘贛,參與了數十個戰役。抗戰後期,日軍為溝通中國南北鐵路交通線,接連發動了打通平漢線、湘桂線和粵漢線南段的戰役,在1944年底至1945年初,駐湘、粵、桂的日軍各一部,夾攻粵北,其中一路主力攻陷英德、曲江。當時,第七戰區所屬六十五軍在三南一帶與之對壘,孫乾奉命率部駐信豐縣小紅河一帶死守陣地,掩護該戰區所屬部隊及當時的廣東省府直屬單位往江西尋塢轉移。由於小紅河地勢較差,當日軍主力集中火力向孫乾部的陣地進攻時,無險可憑,但孫部官兵浴血奮戰,決不退讓,形成拉鋸狀態,敵我雙方均傷亡慘重。孫乾督戰於前線,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使官兵勇氣倍增,同仇敵愾,抵擋了日軍的凌厲攻勢。終於完成了掩護任務。隨後,孫部奉命回調補充整訓。為表彰孫乾在民族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國民政府曾頒給他忠勤勳章一枚,獎狀一張。

勝利


抗戰勝利后,孫乾曾赴上海拜見叔婆宋慶齡。之後,辭去軍職,於1946年底出任中山縣長。任內較關心地方建設。他認為石岐作為縣治所在地,缺少醫院設置,便提出在安欄路南端原岐江醫院舊址重新修建平民醫院,並以其個人名義向本縣的紳商和僑商發募捐函冊,呼籲捐資,得殷商的踴躍響應,醫院終於建成,方便了市民就診。煙墩山上的中山紀念亭、竹秀園山崗的兒童新村等,也是在孫乾任內建成的。孫乾為人豁達,思想較開明,在任中山縣長時,輕車簡從,對參議會、商會、工會等社團及社會賢達鄭彼岸、鄭道實等頗尊重,也甚重視社情輿論。他賞識有學問、思想開明的下屬,對進步人士、民政科科長蘇翰彥(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十分信任。蘇向孫推薦了趙約文(中共黨員)出任縣府建設科長,對解放前夕中山民主愛國力量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間接的幫助。
隨著國民黨退守台灣,孫乾先赴台灣,后長期旅居美國。人老思故土。改革開放后,孫乾數度回家鄉觀光,看到家鄉的變化,以及地方政府把孫家的祖屋、祖墳保護完好,甚感欣慰。他還始終惦記著祖國的統一大業,認為:“搞‘台獨’不得人心,是炎黃子孫都不會答應的!”
孫乾於1999年病逝,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