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楊佳的結果 展開

楊佳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語部教授

楊佳,女,1963年楊佳生於湖南長沙,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語部教授。2018年9月,因盲人教授發聲國際致力於殘疾人事業的事迹,入選中國好人榜。

人物經歷


人物履歷

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常委、九三學社中央聯絡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婦聯執委、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盲協副主席、北京市殘聯兼職副理事長。

教育經歷

時間學院專業學位
1978鄭州大學英語
1982中國科學院應用語言學研究生
2000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

工作經歷

1982年留校當教師。
1987年成為中科院的講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語部教授。

科研成果

楊佳同志熱愛本職工作,致力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秉持高度的責任感,在科研教學和維護殘疾人權益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教授,她率先在國內開設《經濟全球化》和《溝通藝術》課程,將哈佛大學權威課程本土化,廣受學生歡迎,被“評為優秀課程"。

人物事迹

楊佳同志19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24歲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原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年輕的講師。在29歲不幸失明后,毅然選擇奮鬥拼搏,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重返講台教博士生,組織科研項目,還通過刻苦學習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並被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授予校友成就獎,成為歷史上獲該獎項中國大陸第一人。

獲得榮譽


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九三楷模、北京榜樣等榮譽稱號,肯尼迪學院院長評價她是“中國的軟實力”。
2018年9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2020年11月17日,被授予“九三學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社會任職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事件


29歲失明,她的父親和老伴兒侯成瑞一起為她在全國各地遍訪名醫,承受了非常危險的球后注射等治療手段,但奇迹最終沒有發生。想教書——這是楊佳生命的支點!可是,重返講台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行路難。父親對她說:“爸爸給你當拐杖!”就這樣,失明17年,數千個日日夜夜,冬去春來,她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臂,坐公交、擠地鐵,輾轉到教學樓,風雨無阻。在父母的幫助下,楊佳像個孩子,開始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用吸管喝飲料時,一低頭,吸管卻戳到了眼睛;用盲杖探路,走著走著,竟把自己給絆倒了……不能看書,她就聽書,錄音機用壞了一台又一台。2000年考上哈佛大學,她用學校提供的一台特殊的鍵盤,每上一門課就按下一個開關鍵,等同學幫她確認工作鍵的燈亮了后,就開始飛快地打起字來。一堂課下來,楊佳的筆記就是一篇完整的講義。老師布置每天的閱讀量要達到500頁,同學們都叫苦不迭,感覺時間不夠用。對她來說,就更難。因為她必須先通過掃描儀把資料一頁一頁掃進電腦,之後再通過特殊的語音軟體把內容讀出來。這樣一折騰,時間全沒了,只能拼速度。她也由原來每分鐘聽200多個英文單詞,提速到每分鐘聽400個詞,幾乎就是錄音機快進時變了調的語速。她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不僅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還超出學校規定,比其他同學多學了3門課程。父親談起這一生最光彩的事莫過於在哈佛參加楊佳的畢業典禮,在場所有人為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唯一一位獲全院課程最高分A+的學生,也是該學位第一位盲人獲得者楊佳鼓掌祝賀。淚水模糊了老人的視線……
中科院以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領導、老師幫助楊佳在2001年下半年如願登上了中科院研究生院講台。這就意味著每天早上8點,楊佳將準時在玉泉路的教室里迎接學生們。為此,她和父親不到6點就要從蔣宅口附近的家出門乘公交、到地鐵趕路了。在面對新學生的第一堂課時,要提問每個學生,那是她用心記住每一個人的聲音。幾周課下來,很多學生竟未察覺他們的老師是盲人。楊佳能夠重返講台,也得益於信息時代的來臨。現在她出門必定隨身攜帶已經預裝了英文以及中文語音軟體的數字收音機、錄音筆、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聽說用與常人無異,實現了與外界交流無障礙。她嘗試最新的電腦語音軟體寫書,苦戰數月,人瘦了一圈《研究生英語寫作》《研究生英語閱讀》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女委員,是我國高等學府任職的第一位盲人教授。她擔任北京奧組委專家顧問,為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提供培訓,並創建了志願者對外交流的“NP3S”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