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學
經濟效益學
經濟效益,是通過商品和勞動的對外交換所取得的社會勞動節約,即以盡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量多的經營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勞動耗費取得更多的經營成果。經濟效益是資金佔用、成本支出與有用生產成果之間的比較。所謂經濟效益好,就是資金佔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提高經濟效益對於社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濟效益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進行系統研究的基本理倫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理論體系、方法論和科學任務都直接根源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既是理論學科,又是應用學科:經濟效益的運動涉及到生產力與上層建築諸方面以及由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而產生的其他社會關係,因而它要同社會科學中許多學科發生聯繫,並吸取自然科學的相關成果和定式為自己服務。
經濟效益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效益的內容和特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經濟效益概括為“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係”,用於“解決某種物品是否應該生產的問題,即這種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償生產費用的問題。”經濟效益總是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下的經濟效益,總是同生產目的相聯繫並給費用和效用以一定的規定性。有的學者提出,以最小限度的預付資本生產最大限度的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用以滿足資本家的需要,這是資本主義經濟效益。以最小限度的勞動耗費生產出最大限度的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這是社會主義經濟效益。對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表述,有三種看法:
1.以最小的耗瓚,取得最大效果;
2.用最小的勞動耗費,取得同樣多的產品;
3.用可能節省的勞動耗費生產儘可能多和儘可能好的社會產品,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
這三種看法大同小異。把它們對經濟效益的看法概括起來就是:經濟效益一般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因為任何經濟活動都要有投入才會有產出,對它們進行比較和評價,就是經濟效益的基本內容。投入少,產出多,經濟效益就好,投入多,產出少,經濟效益就差,這是評價經濟效益的基本思路。但是投入什麼、投入多少、怎樣投入產出什麼、產出多少,怎樣產出Y兩者的關係如何,有什麼特點、怎樣才能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這就是經濟效益學所要研究的內容和範圍。
二、經濟效益與各種經濟規律的關係。
社會主義經濟是一個系統整體,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受多種經濟規律的作用和影響,如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發展的規律、有計劃發展規律,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等,都與經濟效益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繫。認真研究和正確認識,掌握這些規律,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如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裡雖然沒有直接反映經濟效益的內容和要求,但它所說的“需要”,既包括物質、文化的需要,又包括生存,享受和發展的需要,既包括各個人的需要,又包括某個集體和全體的需要,而且這些需要在不斷增長和發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需要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此,如何滿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和社會的各種需要,這就不能不講經濟效益問題。離開了經濟效益問題,只爭投入不計產出,或只講產出不管投入,都不符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生產目的的要求。
再如,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規律。在商品生產條件下,勞動的投入和產出都要運用價值範疇進行社會比較和評價。產出方面,個別投入低於社會平均投入,經濟效益就好,反之,則差。使個別投入低於社會平均投入既是價值規律的要求,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產出方面,在一定勞動投入的前提下,產出產品數量多的,經濟效益就好,反之,則差。對單位產品的經濟效益評價,主要看它的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額,前者越小於後者,效益越好,反之,則越差,甚至無經濟效益可言。通過這樣的比較,促使生產者注重降低勞動消耗,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三、提高活勞動經濟效益和物化勞動經濟效益的途徑。
投入包括勞動佔用和勞動消耗。勞動消耗又分為活勞動消耗和物化勞動消耗。降低活勞動消耗,實際上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出發點和歸宿。物化勞動是指生產資料消耗,表現為固定資產的磨損、原材料和燃料等的消耗。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可以有效地利用手中掌握的生產資料來發展生產,滿足需要。同時,社會主義經濟從本質上要求經濟建設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從而使提高經濟效益成為可能。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活勞動經濟效益和物化勞動經濟效益的關係與作用以達到提高之目的,構成了經濟效益學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和課題。
四、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指標體系和表示方法。
經濟指標是指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判別對各種物質、資源的利用狀況和程度的標準和尺度。經濟活動是很複雜的,許多因素交織在一起,所以,對各種經濟活動的評價必須要用若干把尺子、若干個標準來進行衡量和進行多方面的考察,才能比較公平地得出其評價的結果。經濟效益指標不同於一般經濟指標。一般經濟指標大多是單純表示指標,如勞動指標、資源消耗指標、勞動成果指標等,經濟效益指標則是與生產相關的若干經濟指標。它包括: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絕對揩標與相對指標、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等,這些指標都要通過對各種相應指標進行計算和折算才能得出合理科學的結論。
經濟效益學與各部門經濟學和計算科學、系統科學有密切聯繫。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和各行業對經濟效益問題的日趨重視,它有形成眾多分支學科的趨勢。現在已出現部門經濟效益學、先進技術應用效益學、投資效益學和經濟效益理論史學等,由這些構成了一個經濟效益學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