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徐鎮

野徐鎮

野徐鎮位於江蘇省泰州市主城區南部,地處長江之濱,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全鎮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22.6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4267人(2017年)。

改革開放以來,野徐鎮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興旺發達,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工業經濟形成機械、消防、體育、旅遊、紡織、輕工、建材七大門類,素有“軸承之鄉”、“消防器材之鄉”、“體育器材之鄉”、“旅遊用品之鄉”、“皮鞋之鄉”的美稱。工業園區按“二帶四區”規劃建設,總面積8平方公里,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場所。

鎮名釋義


野徐鎮
野徐鎮
野徐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在海陵邑南,相傳若干年前是一片荒野,元未明初江都縣三江營附近徐家馬路(現已塌方無跡)徐志遠、徐志達因兵亂逃至蘇州后,兩公自姑蘇而來,徐姓首居此處,其後族盛,四方遷來者甚多,楊姓、薛姓、王姓陸續遷入,故此得名野徐,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野徐是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早在一九二六年,中國共產黨在此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屬塘灣區);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寺巷人民公社,一九五九年七月寺巷人民公社分裂,以此轄區劃建野徐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體改時更名為野徐鄉,屬寺巷區管轄;一九九五年撤鄉建鎮,設立野徐鎮,一九九六年地級泰州市成立,劃為泰州市高港區。2012年,為服務中國國家級醫藥城的發展,劃歸醫藥高新區至今。

自然氣候


野徐鎮地處泰州市海陵區和高港區的接合部,鎮內地勢平坦,地面標高4.5-5米之間,屬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集鎮內河流有:東西流向的界河、永寨河;南北流向的有永豐河、大寨河。其中永豐河、界河與長江相連,水運交通方便。野徐鎮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雨量991.7mm,蒸發量1365mm,平均無霜期215天,日照2206小時,地下水距地面3-4米,土壤承壓一般為8-10噸/㎡,地震烈度為六度區,鎮內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均風速3.7米/秒。

工業經濟


野徐鎮是以工業為主的鄉鎮,2005年全鎮經濟總量為24億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億元,銷售18億,利稅7200萬元,利潤4100萬元,工業增加值2.48億元,人均GDB達1.56萬元,在全市90多個鄉鎮中名列前列。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30多家,其中列統企業20家,有3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形成了機械、消防、旅遊、體育器材、紡織、化工、建材等十大類、200多個系列產品。工業園區圍繞兩帶四園建設,其中一帶二園建成區達2.8平方平方公里,有70多個項目落戶園區。
野徐鎮
野徐鎮
2006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完成三業經濟總量28億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6億元。其中工業經濟產值22.6億元,銷售20億元,利稅8800萬元,利潤5200萬元;農業增加值2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3元;建築業增加值5511萬元;財政收入248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200萬美元,自營出口500萬美元。中國正在實施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黃淮平原三條經絡動脈支援開發大西北的“三線一軸”戰略,其中長江三角洲腹地廣闊,物產富饒,人文薈萃,乃是大開放、大開發的主線。長江流域西起重慶、東至上海,共經六省二市,居住著4.5億人口,60%以上的貨物進出仰賴長江三角洲,因此長江三角洲在中國經濟所佔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

招商引資


野徐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園區建設作為第一要務的第一要著來抓,成立了園區服務有限公司,園區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招商引資考核獎懲機制;注重服務環境和社會環境建設,鎮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資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園區服務有限公司設立了規劃建設部、項目洽談部、財務部和辦公室“四部一室”的管理服務機構。經過野徐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已有80多個項目落戶園區,總投資近10億元。開發建設面積2.8平方公里。為了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野徐鎮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嚴格土地使用、園區建設遇到前所未有困難的形勢下,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正在規劃建設南線(泰高路至野徐中路解家段)近4平方公里的工業經濟帶,為實現我鎮提出的“四年總量翻番,七年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事業


教育

泰州市野徐初級中學創建於1958年,現有17個教學班,師生員工近900人,校員佔地面積42畝,總建築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教學、實驗、生活、運動設施基本完善。99年建成的3008平方米的教學樓,可容納10個教學班,並有配套的教師辦公和衛生設施。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學校一直堅持“勤學博學,樂思善思,術新創新”的學風和“嚴格嚴謹,和愛和諧,爭強爭先”的教風以及“以德為先,以人為本,以質興校”的校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學校致力於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有一級教師37名,高級教師3名。98、99兩年高港區中考狀元來自野徐中學。老師的60多篇論文在省、地、市級發表或獲獎。

文化

野徐圖書館創建於1999年,由泰州市分管文教衛生的副市長黃龍生捐資興建,總投資10多萬元,現有圖書一萬餘冊,分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農業科學、醫藥衛生、社會科學、兒童文學等大類。野徐圖書館不斷圍繞創建文化先進鄉鎮,強化自身發展,形成以出租圖書為主,教輔材料為輔的經營格局,保證文化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野徐圖書館在野徐文化市場的中心位置。野徐廣播電視站位於鎮政府北三樓,現有辦公面積200平方米,總投資200多萬元,線路布設30Km,全鎮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目前已發展有線電視用戶2200戶,有線電視普及率位於全區的前列,年收入45萬元。野徐廣播電視站始終堅持“人民廣電為人民”的服務宗旨,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已任,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宗旨教育,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實行廣播電視服務承諾制,深受廣大用戶的信賴和支持,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

衛生

野徐衛生院前身是野徐中心聯合診所,1953年創建,初始僅三名醫生,租用民房三間,1956年擴建四間平房,人員擴到8人,1969年成立野徐衛生院,醫務人員重新組合,擴增土地2畝,建築面積達600平方米,設病床30張。1993年翻建門診大樓一幢,醫務人員增加到24人,新增了100毫安X光機、海鷹B超一台等設備,先後多次被評為姜堰市先進單位,業務收入也名列前茅。1997年遷址野徐鎮北首,徵用土地十畝,新建門診大樓、住院大樓等輔助用房,職工也增加到45人,新增了500毫安X光機及增強系統、5000全數字化進口B超機、血球計算儀、生化分析儀、血凝儀、電解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空氣麻醉機、電刀、心電監護儀等先進設備。病房處方、門診收費實行電腦化,每年收入達300多萬元。先後被評為泰州市鄉鎮衛生院管理先進單位、高港區文明單位綜合一等獎、愛嬰醫院、鎮先進黨支部等稱號。

社會評價


野徐鎮牢固確立“團結拼搏,奮力爭先”的野徐精神,圍繞“四年總量翻番,七年全面小康”的目標,全鎮上下凝心聚力,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近年來,先後獲得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五星級安全文明鎮以及市級“紅旗黨委”、文明鄉鎮,連續七年獲得區委、區政府授予的“三個文明”建設綜合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抓手,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野徐鎮湧現出省級文明單位1家,市級文明單位3家,各級文明示範窗口(星級服務)單位7家,區級文明村(單位)4家。在農村積極開展“樹新風,奔小康”家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鎮共評出十星級文明新風戶2300多戶,鎮黨委、政府每年評選表彰30戶,實行動態管理。結合重大節日,宣傳、文化、婦聯、工會、共青團等部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舉辦卡拉OK大賽,普法知識競賽,書法、繪畫展評,籃球、乒乓球、橡棋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