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Applied Science College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於千里贛江第一城——江西省贛州市。學院於2001年8月1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系江西省首批批准設立的八所獨立學院之一,也是首批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的249所獨立學院之一。學院原名南方冶金學院西點學院,2002年2月9日和2004年5月18日分別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應用科學學院、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由江西理工大學按新機制、新模式創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學院擁有校園佔地達110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59886平方米,共有教學儀器設備近萬台套,總值近億元;學院圖書館紙質中文圖書館藏總量達到80萬冊,同時與江西理工大學200餘萬冊的圖書資源實現了學院共享。
截至2018年7月,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建設工程系、人文科學系、五個系,設有4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理、法、文、管、教等7個學科領域,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結合,工、理、文、法、經、管、教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獨立學院。學院擁有教職工580人,其中專任教師382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5.6%。學院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學生8000餘人。
2021年1月,經教育部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同意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截至2013年,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5600萬元,固定資產4個億。建有一棟建築面積為24000平方米的實驗大樓,有教學用計算機1600多台、各類實驗設備(套)數為6000多台(套),有數控加工、PLC可編程、工業工程、財會模擬、模擬法庭等上百個實驗室,並根據實驗室的不同要求接入了寬頻、安裝了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還建有一個面積為500 多㎡的校內金工實習中心,有車床、刨床、銑床、滾齒機等多達30台不同種類的車床與相關配套設施,以滿足在校學生的車工、刨工、銑工、鉗工、電焊與熱處理等金工實習各種操作的需要。經過九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一批校外實習基地。此外,學院建有18200平方米的清幽安謐的現代化圖書館,館內設有基礎閱覽室、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300多個機位)、學術報告廳(400多座位)等,藏書豐富(60餘萬冊),還有全新多媒體教室64個,語音室座位576個並與江西理工大學圖書館資源實現了網路共享。
學院活動
學院不斷加強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冰島大學、荷蘭HBO大學、巴西淡水河谷大學、英國斯泰福夏大學、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美國布倫斯維克市、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法國巴黎第十三大學、加拿大安哈爾大學、韓國檀國大學、荷蘭歐洲港商學院、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等建立了正式合作關係或學術聯繫,在多學科領域共同培養專業人才;與美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紐西蘭和安哥拉等國家開展多種多樣的赴外帶薪實習、互惠生項目、帶薪短期工作等項目,為學生提供國外學習外語、體驗國外文化以及國外工作的機會;並選派師生代表赴外進行工業實習與文化交流,先後組團赴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瑞士、義大利、巴西、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實地考察和學術交流。通過整合全球先進的教育資源與理念,不斷推進對外合作與交流,向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不斷邁進。
第八屆運動會
學術會議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2010屆有109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2011屆有共有136名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佔畢業生總數的36.2%,在江西獨立學院中名列前茅,在2010年錄取數109人的基礎上增加了27人,錄取率提高了1%,其中有1人考入“985”大學、16位學生考入“211”大學、63位同學錄取到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作為獨立學院建設的典範,學院先後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十大品牌獨立學院”、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省教育系統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全省教育系統創新發展年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贛州市委、市政府等各級領導多次蒞臨視察,辦學成績獲得了同類院校與社會的廣泛認同、廣泛讚譽。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以一流獨立學院的規模和實力,歡迎五湖四海的學子相聚這裡,共同創造人生燦爛的明天!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3 招生就業辦公室
4 學工(團委)辦公室
5 後勤管理辦公室
6 保衛武裝辦公室
機電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
建設工程系
經濟管理系
人文科學系
理學系
礦冶工程系
思政科研部
圖書館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設有五系一部,即機電工程系、建設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人文科學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其中機電工程系、建設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人文科學系五個系,共設有3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理、法、文、管、教等7個學科領域。
機電工程系設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自動化、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和建築電氣及其自動化等七個本科專業,有在籍學生2500餘人。全系教職工50餘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佔90%以上。此外,我系還常年聘請專家學者和資深教授來我校任教。
機電工程系下設電氣工程教研室、自動化教研室、機械工程教研室和金屬材料教研室等四個教研室和一個機電工程實訓中心,在完成本系四個專業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全院公共課及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全系設立黨總支,下設一個團總支、 三個教工黨支部和四個個學生黨支部,為我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全系現有電工電子實驗室、智能控制實驗室、單片機應用實驗室、EDA技術實驗室、微機原理實驗室、數控機床實驗室、機械拆裝實習基地、電子工藝實習基地等實驗室。並根據專業特點,在校外建立了若干實習基地,同時成立了電子創新協會、機器人協會等社團組織,為拓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信息工程系成立於2001年,最早稱為信息學部,2006年更名為信息工程系,2013年信息工程系共有專兼職教師44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10人,中級以上職稱30人,博士后3人,博士7人,碩士30人,構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
信息工程系下設六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網路工程、通信工程。2013在校生1300餘人,已有8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0%以上,就業單位基本分佈在沿海一帶。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高級應用型IT人才培養為目標,一直是信息工程系的辦學宗旨。
信息工程系建有多個專業實驗室,內有一批先進的教學和科研設備,能充分滿足學生日常實驗教學的要求。同時,為了強化學生實踐能力,信息工程系提出了以人才需求為導向的敏捷教學模式,創建人才孵化園,拓展校企合作途徑。以考試中心(普爾文考試中心、VUR考試中心等)和兩個學院(思科網路學院和微軟IT學院)為核心,多途徑、多渠道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先後與多家單位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求。
截止2013年與我系合作的部分著名企業主要有:浙江博尚電子有限公司、深圳競華集團、加拿大達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亞嵌教育研究中心、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國鼎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工程系現設有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分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樑兩個方向)、測繪工程、採礦工程、交通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和安全工程七個本科專業,在籍學生1887人。
建設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和科研實力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共有教職工39人,其中副教授6名,博士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80%以上,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達90%。此外,我系還常年聘請專家學者和資深教授來我系任教。
建設工程系下設采測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和礦加及安全教研室。擁有較完善的測量實驗室、地質實驗室、採礦實驗室、數值模擬實驗室、土木實驗室和工程管理機房、模擬沙盤。另外,還有先進的探地雷達、激光探測儀、爆破震動測試儀等科研、教學設備。
建設工程系科研實力較強,每年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在100萬以上。建立了十多處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充分的實習機會。
經濟管理系現設有電子商務、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國際金融與貿易、工商管理和金融學等七個本科專業,在籍學生逾1500人。
經濟管理系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45人,其中副教授8名,博士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75%以上,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達87%。
經濟管理系下設電子商務教研室、會計教研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研室、市場營銷與金融貿易教研室和工商管理與金融學教研室。
人文科學系設有英語、法學、藝術設計、和社會體育四個本科專業,有在籍學生1200餘人。全系教職工90餘人,其中具有副教授和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佔68.8%以上。此外,我系還常年聘請專家學者和外籍教師來校任教。
人文科學系下設專業英語、法學、藝術、體育、公共英語、數學、物理、思政人文素質等8個教研室,在完成本系五個專業學科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擔全院公共課及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全系設立黨總支,下設一個團總支、三個教工黨支部和二個學生黨支部,為我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全系現有語音實驗室、外語中心實驗室、模擬法庭及法律工作站、藝術工作室、物理實驗室和體育運動測試中心及各種運動比賽場館。並根據專業特點,在校外建立了若干實訓基地,同時成立了學生社團組織,為拓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礦冶工程系是應用科學學院為突出礦冶特色,集中學院測繪、地質、採礦、選礦、冶金和材料加工等方面優勢辦學資源而設置的部門。礦業工程系現有教師28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8人、講師15人,工程師2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人,碩士生導師5人。秉承“志存高遠、責任為先”的校訓,本著“善抓機遇、團結進取、敬業奉獻、志在一流”的應科精神,以內涵建設為主導,以培養“三實、四會、四不唯”的應用型人才為己任,朝著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學科的奮鬥目標奮勇前進。為贛南和有色行業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於2009年9月設立,是獨立的、直屬學院黨委領導的教學科研二級機構。它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機構,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依託單位。主要職責是:統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負責全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相關管理工作;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等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下設有五個教研室和一個中心,分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心理諮詢中心。
校園風光
2、自動化
3、機械工程
4、汽車服務工程
5、機械電子工程
6、建築電氣及其智能化
7丶金屬材料工程
8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丶冶金工程
1、信息與計算科學
2、電子信息工程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5、網路工程
6、通信工程
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2、電子商務
3、會計學
4、金融學
5、國際金融與貿易
6、市場營銷
7、工商管理
1、土木工程 (分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樑兩個方向)
2、工程管理(工程造價)
3、交通工程
4、礦物加工工程
5丶測繪工程
6丶採礦工程
1、英語
2、法學
3、藝術設計
1、社會體育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擁有教職工580人,其中,專任教師382人。學院教師中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8.6%。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5.6%。此外,學院還有一批中青年教師正在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南昌大學等重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且常年聘有外籍教師。現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的雄厚的師資隊伍。
黨委書記:鄧亦林
黨委副書記、院長:何錦龍
黨委委員、副院長:張耀平
黨委副書記:陶知翔
資料來源:
陳本孝(2001年4月至2007年5月);
羅嗣海(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
肖衛東(2010年4月至2015年8月);
謝霖銓(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
何錦龍(2019年5月至今)
伍自強(2001年4月至2009年3月);
肖衛東(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
楊 斌(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
程喜中(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
鄧亦林(2019年5月至今)
羅嗣海(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
肖衛東(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
謝霖銓(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
何錦龍(2019年5月至今)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