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通病
工程術語
質量通病是工程術語,拼音為zhì liàng tōng bìng,是屬於慣性,一種習慣於工程中的各類質量問題,如模板安裝完成後,澆注砼時,因振搗時間過長或過快,而導致漲模,這種現象就屬於質量通病。
建築工程中的質量問題,如“滲、漏、泛、堵、殼、裂、砂、銹”等,“常見病”一樣,而成為質量通病。
一、一般抹灰工程
二、裝飾抹灰工程
三、吊頂工程
四、隔斷牆工程
五、飾面磚(板)工程
六、塗料工程
七、裱糊工程
八、花飾工程
九、玻璃工程
十、木門窗工程
十一、鋁合金門窗安裝工程
十二、塑鋼門窗安裝工程
十三、玻璃幕牆工程
十四、建築電氣安裝—般通病
十五、配管及線槽、橋架安裝
十六、電線、電纜及母線安裝
十七、配電櫃、箱、盒的安裝
十八、照明器具和一般電器安裝
十九、防雷及接地工程
二十、火災報警工程
二十一、焊接缺陷及對策
1.違背建設程序和法規;
2.工程地質勘察失誤或地基處理失誤;
3.設計計算問題;
4.建築材料及製品不合格;
5.施工與管理失控;
6.自然條件影響;
7.建築結構或設施的使用不當。
一)抹灰層空鼓
1.現象
抹灰層空鼓表現為面層與基層,或基層與底層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層與基層未處理,或處理不認真,清理不幹凈,或抹灰面未澆水,澆水量不足、不均勻。
(2)抹灰層表面過分光滑,又未採取技術措施處理。
(3)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差異過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濕。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二)抹灰層裂縫
1.現象
抹灰層裂縫是指非結構性面層的各種裂縫,牆、柱表面的不規則裂縫、龜裂,窗套側面的裂縫等。
2.原因分析
(1)抹灰材質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強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塵,含泥量過大或砂粒徑過細。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層抹灰間隔時間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縮裂縫。
(3)基層由兩種以上的材料組合的拼接部位處理不當或溫差而引起裂縫。
3.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檯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檯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梁,或設3φ6的鋼筋磚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養護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粘貼膠帶紙、布條,或釘鋼絲網或留縫嵌條子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檐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三)抹灰層不平整
1.現象
抹灰層表面接槎明顯,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顯凹凸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基層刮糙未出柱頭(沖筋),或未做塌餅。
(2)抹灰過程中刮尺使用不當,或長度不足(<2m)。
(3)面層抹灰后沒有適時找平壓光,隔天發現不平整,已無法找平壓光(實際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壓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基層刮糙前應彈線出柱頭或做塌餅,如果刮糙厚度過大,應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間”的原則,適當調整柱頭或塌餅的厚度。
(2)應嚴格控制基層的平整度,一般可選用大於2m的刮尺,操作時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轉動,使抹灰面(層)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最小。
(3)紙巾灰牆面,應盡量採用熟化(熟透)的紙巾;抹灰前,須將紙巾灰放入砂漿拌和機中反覆攪拌,力求打爛、打細。可先刮一層毛紙巾灰,厚為15mm左右,用鐵板抹平,吸水后刮襯光紙巾灰,厚為5~10mm,用鐵板反覆抹平、壓光。
四)分格縫不規範
1.現象
分格縫不平直、深淺不一致,寬度不適中,縫起點或終點上下與左右不統一,縫口缺稜角或粗糙,嵌縫不密實、不光潔。
2.原因分析
(1)兩條分格條鑲接時未吻合或不平直,或分格條變形。
(2)分格條製作不規範:厚度不一致、寬度不統一,兩側下部未割角。
(3)在嵌條面上的砂漿未及時清除,或取條的時間與方法不當。
3.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3~5mm,寬為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后,待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后,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后,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污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五)陰陽角不方正
1.現象
外牆大角,內牆陰角,特別是平頂與牆面的陰角四周不丟通、不方正;窗檯八字角(仿古建築例外)。
2.原因分析
(1)房屋主體結構與樓層標高、軸線等幾何尺寸不正確,抹灰過程中沒有隨時用陰、陽角器等質檢工具進行檢測,未及時糾正偏差。
(2)施工操作程序不規範,不重視陰、陽角應找方的操作要求。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應在陰陽角處(上部)吊線,以1.5m左右相間做塌餅找方,作為粉陰陽角的“基準點”;陽角護角線必須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寬度為50~70mm,且小於60°。
(2)陰陽角抹灰過程中,必須以基準點或護角線為標準,並用陰陽角器作輔助操作;陽角抹灰時,兩邊牆的抹灰材料應與護角線緊密吻合,但不得將角線覆蓋。
(3)水泥砂漿粉門窗套,有的可不粉護角線,直接在兩邊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漿初凝前運用轉角抹面的手法,並用陽角器抽光,以預防陽角線不吻合。
(4)平頂粉刷前,應根據彈在牆上的基準線,往上引出平頂四個角的水平基準點,然後拉通線,彈出平頂水平線;以此為標準,對凸出部分應鑿掉,對凹進部分應用1:3水泥砂漿(內摻107膠)先刮平,使平頂大面大致平整,陰角通順。
六)滴水線不標準
1.現象
滴水線的寬度與深度不符合規範要求,鷹嘴不標準,有的在上窗套未做滴水線,導致局部倒爬水。
2.原因分析
雨蓬、檐口、陽台、上窗套等,有的是圖紙上未標明,有的是施工操作遺漏;有的對滴水線的做法不統一,隨意性很大,故即使做滴水線也起不到擋水的作用。
3.防治措施
(1)雨蓬、檐口、陽台、上窗套、窗檯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20mm;三類為台階形,寬度為20~50mm,厚度為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或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七)淌水坡向不正確
1.現象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流水)坡向不正確,造成外牆面局部掛黑。
(2)外牆窗檯坡度大小不統一、不適中。
2.原因分析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流水)坡向朝外,或水平,或雖朝里但坡度過小,造成雨水與積灰向外流淌,致使外牆面局部掛黑。
(2)確定的外牆安裝窗框的標高與窗檯口的標高不合適,窗檯坡度過大或過小。
3.防治措施
(1)女兒牆、陽台欄板等壓頂淌水坡嚮應朝里,且坡度要大一點,使雨水與積灰向里(內)流淌,可減少與預防外牆面掛黑。
(2)外牆安裝窗框與窗檯口的高度要事先合理確定,一般做法為室內外窗檯高差為20mm左右,窗框與窗檯間隙用水泥砂漿勾成半圓弧,且縮進窗框1~2mm;窗檯口應再下降20~30mm,這樣的淌水坡度較為適中。
八)窗檯線不統一
1.現象
常見房屋底層窗檯標高不一致,台口線橫向不水平,豎向上下不對齊;有的台口呈大小頭,有的窗檯兩端伸出長度不相同。
2.原因分析
(1)窗檯砌築質量差。
(2)粉窗檯前橫、豎方向沒有拉通線,沒有嚴格遵循窗檯必須符合內高外低的規範要求。
3.防治措施
(1)粉窗檯前,橫、豎方向必須拉通線,作標記,以確保台口橫向在一條水平線上,豎向上下垂直(對齊)。
(2)粉窗檯時,必須嚴格遵守內高外低的規範要求(詳見6.1.7防治措施)。
一)抹灰層空殼(空鼓)
1.現象
抹灰層空鼓表現為面層與基層,或基層與底層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
(1)底層與基層未處理,或處理不認真,清理不幹凈,或抹灰面未澆水,澆水量不足、不均勻。
(2)抹灰層表面過分光滑,又未採取技術措施處理。
(3)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差異過大。
3.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濕。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二)接槎明顯
1.現象
干粘石、水刷石等裝飾面有明顯接槎。
2.原因分析
(1)大面積干粘石與水刷石飾面沒有分格或分格過大,一次又不能連續完成一個分格或一倉,而任意留施工縫,造成較明顯的接槎。
(2)抹灰與干粘石或水刷石銜接不及時,使石子粘結灰漿深淺;不一致或表面形成波浪形抹痕。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審閱圖紙,擬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如果要求作較大面積的分格時,應預先從操作技術、工序搭接、勞動力配備與材料準備等方面作周密安排,必須一次完成一個作業面,中間不得留槎。
(3)分格留槎位置一定要適當,水平分格一般與腳手架一致,豎向分格以窗間牆為宜;在腳手架處操作不順手,故更應精心施工,以防該處因操作不當而形成明顯接槎。
三)石子不均勻,石子脫落
1.現象
干粘石、水刷石飾面石子分佈不均勻,石粒粘結不牢固,特別是干粘石,用手觸摸飾面后石子就會脫落。
2.原因分析
(1)干粘石飾面撒石子不均勻,補石子不及時,不認真,抹子拍平壓實不到位;水刷石飾面石子配合比不當,或抹子拍平壓實不到位,或噴刷時間與方法掌握不好。
(2)分格條粘貼操作方法不正確,將水泥漿抹得過高,坡度太陡,干粘石與水刷石的石子不易擠到分格條邊,該處呈現黑邊,石粒稀少。
(3)石子使用前未篩選,未沖洗乾淨。
3.防治措施
(1)干粘石與水刷石施工前均應先做小樣板;水刷石的石子配合比應通過小樣板進行選定。
(2)干粘石與水刷石的石子粒徑以4~6m為宜,石子使用前應放在混凝土攪拌機中先沖水攪拌幾下,將石子毛邊打掉,使石粒飽滿、潔凈,過篩涼干後備用。
(3)大面積干粘石與水刷面抹罩麵灰(罩面石子漿)時,應先從中間部位開始,然後抹分格條兩側。
干粘石抹好罩麵灰后,隨即撒石子,對局部石子不均勻處及時補石子,接著用輥子或抹子用力均勻拍平壓實,石粒嵌入砂漿的深度不小於粒徑的1/2。
水刷石抹好罩面石子漿后,待其稍吸水后,先用抹子拍平壓實,然後用蘸水刷子刷去表面浮漿,拍平壓實一次,刷和拍壓一般要重複三、四次,力求達到表面石子大面朝外,排列均勻緊密。
(4)正確掌握水刷石的噴刷時間與方法。噴刷過早或過度,會造成石子露出灰漿面過多,易脫落;噴刷過遲則灰漿沖洗不幹凈,表面石子不均勻。控制噴刷時間一般可用手指按罩面石子漿,按上去五指痕或用刷子刷石子以不掉石子為宜。噴刷應由上而下,噴頭距刷面距離與噴水桶的水壓有關,一般以能衝掉灰漿,洗到石子露出漿面1/3,大面噴刷乾淨,石子粘結牢固、顯露均勻為宜。
(5)分格條應選用優質木材或塑料條,分格條兩側抹八字形水泥漿,其高度控制在小於或等於1/2分格條,角度以45°為宜,操作時盡量將石子往分格條邊拍壓均勻。
四)飾面不清晰,表面不平整
1.現象
(1)石子面層表面渾濁,干粘石飾面有泛漿現象,水刷石飾面石子顯露不清,刷面不凈。
(2)飾面不平整,呈波浪形。
2.原因分析
(1)石子使用前未經沖洗、過篩等加工處理。
(2)干粘石拍石子與水刷石噴刷石子操作方法不當。
(3)基層刮糙未出柱頭(沖筋),或未做塌餅。
(4)抹灰過程中刮尺使用不當,或長度不足(<2m)。
(5)面層抹灰后沒有適時找平壓光,隔天發現不平整,已無法找平壓光(實際上是少一道再找平壓光工序)。
3.防治措施
(1)干粘石與水刷石施工前均應先做小樣板;水刷石的石子配合比應通過小樣板進行選定。
(2)干粘石與水刷石的石子粒徑以4~6m為宜,石子使用前應放在混凝土攪拌機中先沖水攪拌幾下,將石子毛邊打掉,使石粒飽滿、潔凈,過篩涼干後備用。
(3)干粘石甩石子后,在用抹子或輥子將石子壓入粘結層時,要求用力均勻,輕重適當,壓平、壓實,但應注意不能把灰漿擠出,防止泛漿現象。面層粘石子24h后,一般可淋水沖洗(壓力不能太大),以便洗凈面層粉塵。
(4)水刷石刷洗時間要適中(以用手指按上去無痕印或用刷子刷時不掉石子為宜),應遵循自上而下的沖洗原則,在確保石粒露出1/3的前提下將飾面沖洗乾淨。
(5)基層刮糙前應彈線出柱頭或做塌餅,如果刮糙厚度過大,應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間”的原則,適當調整柱頭或塌餅的厚度。
(6)應嚴格控制基層的平整度,一般可選用大於2m的刮尺,操作時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轉動,使抹灰面(層)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最小。
五)斬假石剁紋不均勻、不規範
1.現象
斬假石剁紋紊亂,粗細不勻,邊框線不直。
2.原因分析
(1)斬剁前,斬面未彈出邊線或框線,斬剁無順序,不按規則。
(2)剁斧不鋒利,用力輕重不適度。
(3)剁斧工具配備不全,選用不當。
(4)米石質量不符合要求(質脆或質軟),粒徑級配不當。
3.防治措施
(1)斬假石面層應抹平壓實,斬剁前應先在牆角、柱子等斬面彈出邊線或框線,邊線的寬度根據斬面大小而定,然後應經試斬,以石粒不脫落為準,之後方能正式斬石。
(2)剁斧應鋒利,斬剁應按順序操作,動作要利索,用力要均勻,移動速度要適度,先斬剁一遍,再蓋著前一遍的斧紋剁,剁紋要深淺一致,紋路清晰均勻。
(3)飾面不同的部位應採用相應的剁斧和斬法,邊框(邊線)部分應用小剁斧橫剁紋路或不剁紋路。剁花飾應用細斧,斧紋應隨花紋走勢而相應變化,紋路應保持平行均勻。
(4)米石材質應符合質量標準,要質硬而不脆,質柔而不碎;粒徑與水泥配合比要合理,如水泥石子漿中摻入顏料,其用量應準確,拌合應均勻;同一飾面應一次備足同一品種、同一配合比的原材料。
六)拉條抹灰空鼓、裂縫
1.現象
拉條抹灰空鼓,呈不同程度橫向收縮裂縫。
2.原因分析
(1)底層與基層未處理,或處理不認真,清理不幹凈,或抹灰面未澆水,澆水量不足、不均勻。
(2)抹灰層表面過分光滑,又未採取技術措施處理。
(3)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差異過大。
(4)抹灰材質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強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塵,含泥量過大或砂粒徑過細。
(5)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層抹灰間隔時間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縮裂縫。
(6)基層由兩種以上的材料組合的拼接部位處理不當或溫差而引起裂縫。
3.預防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檯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檯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梁,或設3φ6的鋼筋磚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養護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粘貼膠帶紙、布條,或釘鋼絲網或留縫嵌條子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檐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7)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濕。
(8)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9)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10)拉條抹灰同樣要控制總厚度,水灰比要小,如失水過度,可適當洒水潤濕,以使線模片潤滑易扯動;拉條抹灰24h后,應視氣候情況採取相應的養護措施。
七)拉條抹灰線不順直、不光潔
1.現象
拉條抹灰線不順直,不挺拔,彎曲變形,表面粗糙,不精細,沒有起到裝飾線條的效果。
2.原因分析
(1)拉條抹灰時沒有從上到下統一弔垂直線,測水平線,或找直、找方,造成稜角不方正,弧度不圓滑,拉條不順直。
(2)上下步架用不同線模分別拉抹或上下拉條不是一次完成,造成上下接頭不順直,接槎明顯。
(3)拉條灰漿配合比不合理或操作不當,灰漿和易性差,造成拉條灰線不清晰、不光潔。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應根據拉條抹灰的作業面範圍與平面尺寸進行全面考慮,統一排條,上下吊垂直線,測水平線,出灰餅,立軌道,作為拉條抹灰的基準線(點)。
(2)拉條抹灰時,應將線模兩端靠在木軌道上,上下搓壓,並持續加進水泥混合砂漿(摻細紙巾或細纖維),將拉條抹灰一次完成。
(3)對較高的牆面拉條施工應事先作好周密安排,操作人員不得任意調換,應分組連續抹成,以確保上下接頭順直,無接槎,表面光潔,且密實。
一)整體緊縫吊頂質量缺陷
1.現象
(1)接槎明顯。
(2)吊頂面層裂縫,特別是拼接處裂縫。
(3)面層撓度大,不平整,甚至變形。
2.原因分析
(1)接槎明顯:
1)吊杆(吊筋)與龍骨(擱柵)、主龍骨與次龍骨拼接不平整。
2)吊頂面層板材拼接不平整,或拼接處未處理就貼膠帶紙(布),批膩子又沒有找平,致使拼接處明顯突起,形成接槎。
(2)面層裂縫:
1)木料材質差,含水率高,收縮翹曲變形大;採用輕鋼龍骨或鋁合金吊頂,吊杆與主、次龍骨縱橫方向線條不平直,連接不緊密,受力后位移變形。
2)吊頂面板含水率偏大,或產品出廠時間較短,尚未完全穩定,面板產生收縮變形(PC板等產品尤為嚴重)。
3)整體緊縫平頂,拼接縫處理不當或不到位,易產生拼縫處裂縫。
(3)面層撓度大、不平整:
1)見本條原因分析(2)第1)條。
2)吊頂施工未按規程(范)操作,事前未按基準線在四周牆面上彈出水平線,或在安裝吊頂過程中沒有按規範要求起拱。
3.防治措施
(1)接槎明顯:
1)吊杆與主龍骨、主龍骨與次龍骨拼接應平整。
2)吊頂面層板材拼接也應平整,在拼接處面板邊緣如無構造介面,應事先刨去2mm左右,以便接縫處粘貼膠帶紙(布)后使介面與大面相平。
3)批刮膩子須平整,拼接縫處更應精心批刮密實、平整,打砂皮一定要到位,可將砂皮釘在木蟹上作均勻打磨,以確保其平整,消除接槎。
(2)面層裂縫:
1)吊杆與龍骨安裝應平整,受力節點結合應嚴密牢固,可用砂袋等重物試吊,使其受力后不產生位移變形,方能安裝面板。
2)濕度較大的空間不得用吸水率較大的石膏板等作面板;FC板等材料應經收縮相對穩定後方能使用。
3)使用紙面石膏板時,自功螺釘與板邊或板端的距離不得小於10mm,也不宜大於16mm;板中螺釘的間距不得大於200mm。
4)整體緊縫平頂其板材拼縫處要統一留縫2mm左右,宜用彈性膩子批嵌,也可用107膠或木工白膠拌白水泥摻入適量石膏粉作膩子批嵌拼縫至密實,並外貼拉結帶紙或布條1~2層,拉結帶宜用的確良布或編織網帶,然後批平頂大面,見圖6-1。
圖6-1 吊頂板縫處理
(3)面層撓度大,不平整:
1)見本條防治措施(2)第1)條。
2)吊頂施工應按規程操作,事先以基準線為標準,在四周牆面上彈出水平線;同時在安裝吊頂過程中要做到橫平、豎直,連接緊密,並按規範起拱。
二)分格拔縫吊頂質量缺陷
1.現象
(1)分格縫不均勻,縱橫線條不平直、不光潔
(2)上型分格板塊呈鍋底狀變形,木夾板板塊見釘印。
(3)底面不平整,中部下墜。
2.原因分析
(1)分格縫不均勻,縱橫線條不平直:
1)安裝吊頂前沒有按吊頂平面統一規劃,合理分塊,準確分格。
2)吊頂安裝過程中沒有縱橫拉線與彈線;裝釘板塊時,沒有嚴格按基準線拼縫、分格與找方。
(2)上型分格板塊呈鍋底狀變形,木夾板板塊見釘印:
1)分格板塊材質不符合要求,變形大。
2)分格板塊材料選擇不當,地下室或濕度較大的環境不應選用石膏板等吸水率較大的板塊,易變形。
3)分格板塊裝訂不牢固或分格面積過大;夾板板塊釘釘子的方法不正確,深度不夠,釘尾未嵌膩子。
(3)吊筋拉緊程度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分格縫不均勻,縱橫線條不平直:
1)吊頂安裝前應按吊頂平面尺寸統一規劃,合理分塊,準確分格。
2)吊頂安裝過程中必須縱橫拉線與彈線;裝釘板塊時,應嚴格按基準線拼縫、分格與找方,豎線以左線為準,橫線以上線為準。
3)吊頂板塊必須尺寸統一與方正,周邊平直與光潔。
(2)上型分格板塊呈鍋底狀變形,夾板板塊見釘印:
1)分格板塊材質應符合質量要求,優選變形小的材料。
2)分格板塊必須與環境相適應,如地下室或濕度較大的環境與門廳外大雨蓬底均不應採用石膏板等吸水率較大的板材。
3)分格板塊裝訂必須牢固,或分格面積應視板材的剛度與強度確定。
4)夾板板塊的固定以膠粘結構為宜(可配合用少量釘子);用金屬釘(無頭釘)時,釘打入夾板深度應大於1mm,且用膩子批嵌,不得顯露用釘子的痕迹。
(3)使用可調吊筋,在裝分格板前調平並預留起拱。
三)扣板式吊頂質量缺陷
1.現象
(1)扣板拼縫與接縫明顯。
(2)板面變形或撓度大,扣板脫落。
2.原因分析
(1)扣板拼縫與接縫明顯:
1)板材裁剪口不方正,不整齊,不完整。
2)鋁合金等板材在裝運過程中造成介面處變形,安裝時未校正,介面不緊密。
3)扣板色澤不一致。
(2)板面變形或撓度大,扣板脫落:
1)扣板材質不符合質量要求,特別是鋁合金等薄型扣板保管不善或遇大風安裝時易變形、易脫落,一般無法校正。
2)扣板搭接長度不夠,或扣板搭接構造要求不合理,固定不牢。
3.防治措施
(1)扣板拼縫與接縫明顯:
1)板材裁剪口必須方正、整齊與光潔。
2)鋁合金等扣板介面處如變形,安裝時應校正,其介面應緊密。
3)扣板色澤應一致,拼接與接縫應平順,拼接要到位。
(2)板面變形,扣板脫落:
1)扣板材質應符合質量要求,須妥善保管,預防變形;鋁合金等薄扣板不宜做在室外與雨蓬底,否則易變形與脫落。
2)扣板接縫應保持一定的搭接長度,一般不應小於30mm,其連接應牢固。
3)扣板吊頂一般跨度不能過大,其跨度應視扣板剛度與強度而合理確定,否則易變形、脫落。
一)接槎明顯,拼接處裂縫
1.現象
石膏板、FC板等板材配置輕鋼龍骨或鋁合金龍骨組成的隔斷牆,其板材拼接處接槎明顯,或出現裂縫,FC板尤為嚴重。
2.原因分析
(1)板材拼接節點構造不合理,板材未倒角。
(2)板材拼接處,嵌縫(勾縫)材料選用不當。
(3)板材製作尺寸不準確,厚薄不一致,或板材翹曲變形或收縮裂縫。
3.防治措施
(1)板材拼接應選擇合理的接點構造。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在板材拼接前先倒角,或沿板邊20mm刨去寬40mm厚3mm左右;在拼接時板材間應保持一定的間距,一般以2~3mm為宜,清除縫內雜物,將膩子批嵌至倒角邊,待膩子初凝時,再刮一層較稀的厚約1mm的膩子,隨即貼布條或貼網狀紙帶,貼好后應相隔一段時間,待其終凝硬結后再刮一層膩子,將紙帶或布條罩住.然後把接縫板面找平;二是在板材拼縫處嵌裝飾條或勾嵌縫膩子,用特製小工具把接縫勾成光潔清晰的明縫。
(2)選用合適的勾、嵌縫材料。勾、嵌縫材料應與板材成分一致或相近,以減少其收縮變形。
(3)採用質量好、製作尺寸準確、收縮變形小、厚薄一致的側角板材,同時應嚴格操作程序,確保拼接嚴密、平整,聯接牢固。
(4)房屋底層做石膏板隔斷牆,在地面上應先砌三皮磚(1/2磚),再安裝石膏板,這樣既可防潮,又可方便粘貼各類踢腳線。
二)門框固定不牢固
1.現象
門框安裝后出現鬆動或鑲嵌的灰漿膩子脫落。
2.原因分析
板端凹槽內雜物未清理乾淨,板槽內粘結材料下墜;採用后塞門框時,預留門洞過大,水泥砂漿(膩子)鑲嵌縫隙不密實,隔牆與門框連接不牢固。
3.防治措施
(1)門框安裝前,應將槽內雜物清理乾淨,刷107膠稀溶液1~2道;槽內放小木條以防粘結材料下墜;安裝門框后,沿門框高度釘3枚釘子,以防外力碰撞門框導致錯位。
(2)盡量不採用后塞門框的作法,應先把門框臨時固定,龍骨與門框連接,門框邊應增設加強筋,固定牢固。
(3)為使牆板與結構連接牢固,邊龍骨預粘木塊時,應控制其厚度不得超過龍骨翼緣;安裝邊龍骨時,翼緣邊部頂端應滿塗摻 107膠水的水泥砂漿,使其粘結牢固;梁底或樓板底應按牆板放線位置增貼92mm寬石膏墊板,以確保牆面頂端密實。
三)細部做法不妥
1.現象
隔斷牆與原牆、平頂交接處不順直,門框與牆板面不交圈,接頭不嚴、不平;裝飾壓條、貼面製作粗糙,見釘子印。
2.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明確,施工程序不規範,作業不認真。
3.防治措施
(1)施工前質量交底應明確,嚴格要求操作人員做好裝飾細部工程。
(2)門框與隔牆板面構造處理應根據牆面厚度而定,牆厚等於門框厚度時,可釘貼面;小於門框厚度時應加壓條;貼面與壓條應製作精細,切實起到裝飾條的作用。
(3)為防止牆板邊沿翹起,應在牆板四周接縫處加釘蓋縫條,或根據不同板材,採取四周留縫的做法,縫寬10mm左右。
一)粘貼錦磚與條形面磚的質量缺陷
1.現象
(1)粘貼不牢固、空鼓甚至脫落。
(2)排縫不均勻,非整磚不規範。
(3)勾縫不密實、不光潔、深淺不統一。
(4)面磚不平整、色澤不一致。
(5)無釉面磚表面污染、不潔凈。
2.原因分析
(1)粘貼不牢固、空鼓、脫落:
1)基層過分干硬,粘貼前未用水濕潤或面磚粘貼操作不當,面磚與基層之間粘結差,致使面磚空鼓,甚至脫落。
2)砂漿配合比不準確,稠度控制不當,砂子含泥量過大,形成空鼓,脫落。
3)粘貼面磚砂漿不飽滿,面磚勾縫不密實,被雨水滲透侵蝕,受冰凍脹縮,引起空鼓脫落。
(2)排縫不均勻,非整磚不規範:
1)排磚方法不準確,在粘貼面逐一劃線計數,這種“由小到大”以幾塊面磚為基數逐一劃線排磚的方法,極易產生累積誤差。
2)外牆刮糙與面磚尺寸沒有事先統籌考慮,在排磚中出現非整磚又沒有按規範妥善處理,而是任意割磚。
3)操作人員在粘貼面磚過程中,沒有掌握或少了一道砂漿初凝前應對排縫不均勻的面磚進行調整的工序。
(3)勾縫不密實、不光潔、深淺不統一:
1)勾縫砂漿配合比不準確,稠度不當,砂漿鑲嵌不密實,勾縫時間掌握不適當。
2)勾縫沒有用統一的自製勾縫小工具或操作不得要領。
(4)面磚不平整、色澤不一致:
1)粘貼面基層抹灰不平整或粘貼面磚操作方法不當。
2)面磚質量差,施工前與施工中沒有嚴格選磚,造成不平整與色澤不一致。
(5)無釉面磚表面污染。不潔凈:無釉面磚,如泰山磚,在粘貼面磚與勾縫操作過程中,往往使灰漿污染在面磚上,不易清除,若不及時清理,會留有殘漿等污染痕迹。
3.防治措施
(1)粘結不牢固、空鼓、脫落:
1) 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濕。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2)面磚粘貼方法分軟貼與硬貼兩種。軟貼法是將水泥砂漿刮在面磚底上,厚度為3~4mm,粘貼在基層上;硬貼法是用107膠水、水泥與適量水拌和,將水泥漿刮在面磚底上,厚度為2mm,此法適用於面磚尺寸較小的;無論採用哪種貼法,面磚與基層必須粘結牢固。
3)粘貼砂漿的配合比應準確,稠度適當;對高層建築或尺寸較大的面磚其粘貼材料應採用專用粘結材料。
4)外牆面磚的含水率應符合質量標準,粘貼砂漿須飽滿,勾縫嚴實,以防雨水侵蝕與酷暑高溫及嚴寒冰凍脹縮引起空鼓脫落。
(2)排縫不均勻,非整磚不規範:
1)外牆刮糙應與面磚尺寸事先作統籌考慮,盡量採用整磚模數,其尺寸可在窗寬度與高度上作適當調整。在無法避免非整磚的情況下,應取用大於1/3非整磚。
2)準確的排磚方法應是“取中”划控制線進行排磚。例如:外牆粘貼平面橫或豎向總長度可排80塊面磚(面磚+縫寬),其第一控制線應劃在總長度的1/2處,即4O塊的部位;第二控制線應劃在40塊的1/2處,即20塊的部位;第三控制線應劃在20塊的1/2處,即10塊的部位,依此類推。這種方法可基本消除累計誤差。
3)擺門、窗框位置應考慮外門窗套,貼面磚的模數取1~2塊面磚的尺寸數,不要機械地擺在牆中,以免割磚的麻煩。
4)面磚的壓向與排水的坡向必須正確。對窗套上滴水線面磚的壓向為“大面罩小面”或拼角(45°割角)兩種貼法;牆、柱陽角一般採用拼角(45°割角)的貼法;作為滴水線的面磚其根部粘貼總厚度應大於1cm,並呈鷹嘴狀。女兒牆、陽台欄板壓頂應貼成明顯向內泛水的坡向;窗檯面磚應貼成內高外低2cm,用水泥砂漿勾成小半圓弧形,窗檯口再落低2cm作為排水坡向,該尺寸應在排磚時統一考慮,以達到橫、豎線條全部貫通的要求。
5)粘貼面磚時,水平縫以面磚上口為準,豎縫以面磚左邊為準。
(3)勾縫不密實、不光潔、深淺不統一:
1)勾縫必須作為一道工序認真對待,砂漿配合比一般為1:1,調度適中,砂漿鑲嵌應密實,勾縫抽光時間應適當(即初凝前)。
2)勾縫應自製統一的勾縫工具(視縫競選定勾縫筋或勾縫條大小),並應規範操作,其縫深度一般為2mm或面磚小圓角下;縫形狀可勾成平縫或微凹縫(半圓弧形);勾縫深度與形狀必須統一,勾縫應光潔,特別在“十字路口”應通暢(平順)。
(4)面磚不平整、色澤不一致:
1) 基層刮糙前應彈線出柱頭或做塌餅,如果刮糙厚度過大,應掌握“去高、填低、取中間”的原則,適當調整柱頭或塌餅的厚度。應嚴格控制基層的平整度,一般可選用大於2m的刮尺,操作時使刮尺作上下、左右方向轉動,使抹灰面(層)平整度的允許偏差為最小。
2)粘貼面磚操作方法應規範化,隨時自查、發現問題,在初凝前糾正,保持面磚粘貼的平整度與垂直度。
3)粘貼面磚應嚴格選磚,力求同批產品、同一色澤;可模擬擺磚(將面磚鋪在場地上),有關人員站在一定距離俯視面磚色澤是否一致,若發現色差明顯或翹曲變形的面磚,當場就予剔除。
4)用草繩或色紙盒包裝的面磚在運輸、保管與施工期間要防止雨淋與受潮,以免污染面磚。
(5)無釉面磚表面污染、不潔凈:
2)無釉面磚粘貼與勾縫中,應盡量減少與避免灰漿污染面磚,面磚勾縫應自上而下進行,一旦污染,應及時清理乾淨。
二)粘貼大理石與花崗岩的質量缺陷
1.現象
(1)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
(2)大理石或花崗岩飾面空鼓。
(3)接縫不平,嵌縫不實。
(4)大理石紋理不順,花崗岩色澤不一致。
2.原因分析
(1)施工方法不規範,大理石與花崗岩在粘貼前沒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留設預埋件,在板材上也沒有打孔或割扎線連介面,或綁紮鋼絲不緊密,不牢固,或銅絲直徑過細,竣工后數年造成貼面板材脫落現象。
(2)灌漿前對基層沒有用水潤濕,石材背面未清除表面漿膜、灰塵,在灌漿時沒有用鋼釺(棒)搗實,故砂漿粘結差,灌漿也不密實。
(3)接縫不平、不勻,嵌縫不實:
1)基層處理不好,柱、牆面偏差過大。
2)板材質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進行嚴格挑選與加工處理。
3)粘貼前未全面考慮排縫寬度,粘貼時未採取技術措施,接縫大小不勻,甚至瞎縫,無法嵌縫。
(4)石材採購時對紋理與色澤未嚴格要求,粘貼前沒有模擬試排及挑選,粘貼時又沒有注意紋理與色澤的調整。
3.防治措施
(1)粘貼前必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φ6鋼筋接頭或打膨脹螺栓與鋼筋連接,第一道橫筋在地面以上100mm上與豎筋扎牢,作為綁紮第一皮板材下口固定鋼絲。
(2)在板材上應事先鑽孔或開槽,第一皮板材上下兩面鑽孔(四個連接點),第二皮及其以上板材只在上面鑽孔(兩個連接點),璇臉板材應三面鑽孔(六個連接點),孔位一般距板寬兩端1/4處,孔徑5mm,深度12mm,孔位中心距板背面8mm為宜。
(3)外牆砌貼(築)花崗岩,必須做到基底灌漿飽滿,結頂封口嚴密。
(4)安裝板材前,應將板材背麵灰塵用濕布擦凈;灌漿前,基層先用水濕潤。
(5)灌漿用1:2.5水泥砂漿,調度適中,分層灌漿,每次灌注高度一般為200mm左右,每皮板材最後一次灌漿高度要比板材上口低50~100mm,作為與上皮板材的結合層。
(6)灌漿時,應邊灌邊用橡皮錘輕擊板面或用短鋼筋插入輕搗,既要搗密實,又要防止碰撞板材而引起位移與空鼓。
(7)板材安裝必須用托線板找垂直、平整,用水平尺找上口平直,用角尺找陰陽角方正;板縫寬為1~2mm,排縫應用統一墊片,使每皮板材上口保持平直,接縫均勻,用漿糊狀熟石膏粘貼在板材接縫處,使其硬化結成整體。
(8)板材全部安裝完畢后,須清除表面石膏和殘餘痕迹,調製與板材顏色相同的色漿,邊嵌縫邊擦洗乾淨,使接縫嵌得密實、均勻、顏色一致。
(9) 外牆面磚的含水率應符合質量標準,粘貼砂漿須飽滿,勾縫嚴實,以防雨水侵蝕與酷暑高溫及嚴寒冰凍脹縮引起空鼓脫落。
(10)對重要裝飾面,特別是紋理密集的大理石,必須做好鑲貼試拼工作,一般可在地坪上或草坪上進行。應對好顏色,調整花紋,使板與板之間上下、左右紋理通順,色調一致,形成一幅自然花紋與色彩的風景畫面(安裝飾面應由上至下逐塊編製鑲貼順序號)。
(11)在安裝過程中對色差明顯的石材,應及時調整,以體現裝飾面的整體效果。
三)干掛大理石與花崗岩的質量缺陷
1.現象
(1)干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
(2)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2.原因分析
(1)施工方法不規範,在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沒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或鋼構架焊接不牢,不鏽鋼掛件。材料規格與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
(2)板材上連接槽切割位置偏差。
(3)板嵌縫未嵌實。
3.防治措施
(1)干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干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6~8號槽鋼,橫向用3~4號角鋼,豎向按1200mm分格,橫向按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6.5.4磚石飾面泛鹼
1.現象
面磚、大理石與花崗岩飾面滑板縫泛白色結晶物,污染飾面。
2.原因分析
水通過板縫及飾面材料的毛細孔進入基層,引起粘結材料中水泥水化反應所致。
3.防治措施
(1)如果發現早期粘貼的面磚、大理石、花崗岩飾面泛鹼,只要選擇一個好天氣,即有太陽的晴天,先用草酸將飾面泛鹼等污物洗掉,然後用清水沖刷乾淨,最好曬一天後,在飾面上噴塗有機硅(萬可塗)兩度,即可收到表面潔凈與有光澤的良好效果。
(2)新粘貼的飾面待粘結牢固后,將飾面清理乾淨,採用上述方法噴塗有機硅兩度,可以預防飾面泛鹼。
一)漆膜皺紋與流墜
1.現象
油漆飾面上漆膜乾燥后收縮,形成皺紋,出現流墜現象。
2.原因分析
(1)施工環境不適宜,刷漆時或刷完后遇高溫、太陽曝晒,或底漆過厚,或在長油度漆膜上加塗短油度漆,以及催干劑加得過多等,使漆膜內外乾燥不同步,沿漆表面先乾燥結膜,內部后乾燥,即“外干里不幹”,就會形成漆膜表面皺紋。
(2)塗料中加稀釋劑過多,或塗刷的漆膜太厚,或選用的漆刷太大,或噴嘴孔徑太大,噴槍距離物面太近,或漆料中含重質顏料過多,或刷漆時溫度過低,濕度過大等均會造成油漆流墜。
3.防治措施
(1)要重視漆料、催干劑、稀釋劑的選擇。一般選用含桐油或樹脂適量的調和漆;催干劑、稀釋劑的摻人要適當,宜採用含鋅的催干劑。
(2)要注意施工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高溫、日光曝晒或寒冷,以及濕度過大一般不宜塗刷油漆;最好在溫度15℃~25℃,相對濕度50%~70%條件下施工。
(3)要嚴格控制每次塗刷油漆的漆膜厚度,一般油漆為50~70μm,噴塗油漆應比刷漆要薄一些;要避免在長油度漆膜上加塗短油度漆料,或底漆未完全乾透的情況下塗刷面漆。
(4)對於粘度較大的漆料,可以適當加入稀釋劑;對粘度較大而又不宜稀釋的漆料,要選用刷毛短而硬、且彈性好的油刷進行塗刷。
(5)對已產生漆膜皺紋或油漆流墜的現象,應待漆膜完全乾燥后,用水砂紙輕輕將皺紋或流墜油漆打磨平整;對皺紋較嚴重不能磨平的,需在凹陷處刮膩子找平;在油漆流墜面積較大時,應用鏟刀剷除乾淨,修補膩子后打磨平整,然後再分別滿刷一遍面漆。
二)漆面不光滑,色澤不一致
1.現象
漆面粗糙,漆膜中顆粒較多,色澤深淺不一致。
2.原因分析
(1)塗刷油漆前,物體表面打磨不到位、不光滑,灰塵、砂粒等粉塵清除不幹凈。
(2)漆料本身不符合要求,或漆料在調製時攪拌不均勻,或過篩不仔細,將雜質污物混入漆料中,或誤將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漆混合等均會造成漆面粗糙。
(3)物體材質本身色澤不一致,或採用油漆品種與塗油的方法不合理、刮膩子不均勻、色差等均會造成色澤不一致。
3.防治措施
(1)塗刷油漆前,物體表面打磨必須到位並光滑,灰塵、砂粒等應清除乾淨。
(2)要選用優良的漆料;調製攪拌應均勻,並過篩將混入的雜物濾凈;嚴禁將兩種以上不同型號、性能的漆料混合使用。
(3)“漆清水”即淺色的物體本色,應事先做好造材工作,力求材料本身色澤一致;否則只能“漆混水”即深色,同時也要制好膩子使色澤一致。
對於高級裝飾的油漆,應用水砂紙或砂蠟打磨平整光潔,最後上光蠟或進行拋光,提高漆膜的光滑度與柔和感。
三)塗層裂縫、脫皮
1.現象
漆面開裂、脫皮。
2.原因分析
漆底膩子質量不好,有的用水性膩子代替油性膩子,疏鬆、強度底,受振動易開裂脫落。
3.防治措施
物體表面特別是木門表面必須用油膩子批嵌,嚴禁用水性膩子。
四)塗層不均勻,刷紋明顯
1.現象
塗層厚薄、深淺不均勻,刷紋明顯,表面手感不平整,不光潔。
2.原因分析
(1)基層材料差異(混凝土面、砌體粉刷、板材等),或基層處理差異(膩子厚薄不一、光滑程度不一、施工接槎)等,對塗料的吸收不一樣(不同),會造成塗層不均勻。
(2)使用塗料時未攪拌均勻,或任意加水,使塗料稠、稀不一,也會造成塗層不均勻。
(3)塗料塗層過厚,或塗層厚薄不一,或毛刷過硬,或刷塗料時操作用力不當等均會造成刷紋明顯。
3.防治措施
(1)遇基層材料差異較大的裝飾面,其底層特別要清理乾淨,批刮膩子厚度要適中;須先做一塊樣板,力求塗料塗層均勻。
(2)使用塗料時須攪拌均勻,塗料稠度要適中;塗料加水應嚴格按出廠說明書要求,不得任意加水稀釋。
(3)塗料塗層厚度要適中,厚薄一致;毛刷軟硬程度應與塗料品種適應;塗刷操作時用力要均勻、順直,剛中帶柔。
五)塗料飾面空鼓、裂縫、片狀脫落
1.現象
普通紙巾飾面塗刷高級塗料後會使飾面空鼓、裂縫加劇;有的飾面1~2年後,出現小片狀脫落。
2.原因分析
(1)普通紙巾飾面,其基層為石灰砂漿。在紙巾面上塗刷高級塗料時,往往批刮白水泥膩子厚度在1mm左右。由於表面層白水泥膩子強度高,與基層收縮變形不一致,導致局部,甚至大面積空鼓裂縫。
(2)塗刷基層面潮濕,或表面太光滑,或強度太低,或塗層太厚,塗料質量差等。
3.防治措施
(1)普通紙巾飾面(軟底子),不適宜塗刷高級塗料,更不得批刮形成一定厚度的摻水泥比例較大的硬膩子。
(2)塗刷塗料的基層不能潮濕,也不能太光滑或強度太低。
(3)塗料稠度要適中,稀釋塗料時,應嚴格按標準,合理配製。
(4)應嚴格控制分層塗刷的厚度與間隔時間,間隔時間與氣溫、基層材料及塗料性能有關,應視實際情況選定。
六)裝飾線與分色線不平直、不清晰,塗料污染
1.現象
(1)陽台底面塗料與牆面陰角等相鄰不同飾面的分色線不平直,不清晰。
(2)牆面、台度、踢腳線等不同顏色的裝飾線、分色線不平直、不清晰。
(3)不同顏色的塗料分別(先後)塗刷時,污染相鄰的不同飾面或部件。
2.原因分析
(1)操作不認真,貪圖省力。
(2)操作不規範,塗刷過程中沒有採取技術措施。
3.防治措施
(1)必須加強對塗料塗刷人員教育,增強質量意識,提高操作技術水平,克服塗刷的隨意性與塗料污染。
(2)塗料塗刷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程序與施工規範,採用粘貼膠帶紙技術措施,確保裝飾線與分色線平直與清晰。
(3)加強對塗料工程各塗刷工序質量交底與質量檢查,盡量減少與預防塗料污染,發現塗料污染,立即制止與糾正。
一)裱糊面皺紋、不平整
1.現象
裱糊面未鋪平,呈皺紋、麻點與凹凸不平狀。
2.原因分析
(1)基層表面粗糙,批刮膩子不平整,粉塵與雜物未清理乾淨,或砂紙打磨不仔細。
(2)壁紙材質不符合質量要求,壁紙較薄,對基層不平整度較敏感。
(3)裱糊技術水平低,操作方法不正確。
3.防治措施
(1)基層表面的粉塵與雜物必須清理乾淨;對錶面凹凸不平較嚴重的基層,首先要大致剷平,然後分層批刮膩子找平,並用砂紙打磨平整、潔凈。
(2)選用材質優良與厚度適中的壁紙。
(3)裱糊壁紙時,應用手先將壁紙鋪平后,才能用刮板緩慢抹壓,用力要均勻;若壁紙尚未鋪平整,特別是壁紙已出現皺紋,必須將壁紙輕輕揭起,用手慢慢推平,待無皺紋、切實鋪平後方能抹壓平整。
二)接槎明顯,花飾不對稱
1.現象
裱糊面層搭接處重疊,接槎明顯,紙(布)粘貼花紋不對稱。
2.原因分析
(1)裱糊壓實時,未將相鄰壁紙連接縫推壓分開,造成搭縫;或相鄰壁紙連接縫不緊密,有空隙縫;或壁紙連接縫不順直等均會造成接槎明顯。
(2)對裝飾面所需要裱糊的壁紙(布)未進行周密計算與裁剪,造成門窗口的兩邊、對稱的柱子、牆面所裱糊的壁紙花飾不對稱。
(3)壁紙(布)選擇的顏色與花紋不適當,會增加裱糊的難度。
3.防治措施
(1)壁紙粘貼前,應先試貼,掌握壁紙收縮性能;粘貼無收縮性的壁紙時,不準搭接,必須與前一張壁紙靠緊而無縫隙;粘貼收縮性較大的壁紙時,可按收縮率適當搭接,以便收縮后,兩張紙縫正好吻合。
(2)壁紙粘貼的每一裝飾面,均應彈出垂線與直線,一般裱糊2~3張壁紙后,就要檢查接縫垂直與平直度,發現偏差應及時糾正。
(3)粘貼膠的選擇必須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溫度、基層表面材料及壁紙品種與厚度等確定;粘貼膠必須塗刷均勻,特別在拼縫處,膠液與基層粘結必須牢固,色澤必須一致,花飾與花紋必須對稱。
(4)壁紙(布)選擇必須慎重。一般宜選用易粘貼、且接縫在視覺上不易察覺的壁紙(布)。
一)花飾製品粗糙,接槎明顯
1.現象
花飾製品製作與拼接粗糙,拼角不方正,接槎明顯。
2.原因分析
(1)花飾製品的模具尺寸、形狀不準確,內表面不光滑,拼裝不緊密,或在重複使用過程中清模不幹凈,脫模劑塗刷不到位、不均勻。
(2)製品材料配合比不正確或攪拌不均勻,或製作過程中振搗不密實,養護不認真,或拆模時間不適當,方法不規範等。
(3)花飾製品的幾何尺寸不準確,拼裝不規範,或鑲嵌材料不符合要求,批嵌不密實,不光潔,造成接槎明顯。
3.防治措施
(1)裝飾製品的模具尺寸必須準確,內表面應光滑,模具拼裝緊密;模具在重複使用過程中清模應乾淨,脫模劑塗刷要均勻,不漏刷。
(2)製品材料配合比應正確,攪拌均勻,振搗密實。養護認真,拆除時間適當,確保花飾製品內實外光,幾何尺寸正確,製作精細。
(3)花飾製品的拼角應方正,拼接應平順;鑲嵌材料顏色要接近製品顏色,批嵌要密實光潔。
二)花飾製品與建築物連接不牢固,鑲嵌不光潔
1.現象
花飾製品與建築物連接不牢固,鬆動甚至脫落;鑲嵌粗糙,不光潔。
2.原因分析
(1)花飾製品與建築物連接未設置預埋件,連接不規範。
(2)花飾製品與建築物連接處鑲嵌操作不到位,批嵌不認真。
3.防治措施
(1)花飾製品與建築物的連接處必須設置預埋件,連接要牢固。
(2)花飾製品與建築物的連接處鑲嵌操作到位,批嵌要認真,膩子顏色要與製品及建築物協調,細部處理光潔。
一)油灰及其批嵌不符合規範要求
1.現象
油灰面皺皮、龜裂、脫落;底油灰未批嵌,或不飽滿,面油灰稜角不規範。
2.原因分析
(1)油灰材質差,沒有進行再加工處理,直接用於工程。
(2)油灰批嵌操作不規範,不座底灰或少座底灰,批嵌油灰沒有揉成細條用拇指嵌入槽內,沒有用鏟刀從一端向另一端刮成45°斜坡。
3.防治措施
(1)市場採購的油灰,質量普遍較差,必須用熟桐油再次加工拌制,使油灰具有較好的塑性,批嵌時不斷裂,不出現麻面。
(2)油灰批嵌操作要規範,必須座底灰;批嵌油灰時,應將油灰揉勻搓成細條,用拇指嵌入槽內,並用鏟刀從一端向另一端刮成 45°斜坡,抹嵌光滑平整。
二)玻璃固定不牢固
1.現象
玻璃安裝后,手輕擊玻璃聲音不宏亮,玻璃鬆動,固定不牢。
2.原因分析
(1)未鋪底油灰或底灰厚薄不均勻。
(2)玻璃裁製尺寸偏小,影響釘子(或卡子)固定。
(3)釘子數量不足;或釘子沒有貼緊玻璃,固定不牢。
3.防治措施
(1)裁口內鋪墊的底油灰必須厚薄適度、均勻。
(2)玻璃尺寸裁割準確,保證玻璃每邊鑲入裁口不少於3/4的裁口。
(3)每塊玻璃每邊釘子(或卡子)不得少於一枚。邊長大於40cm,每20cm應釘一枚釘子(或卡子)。釘帽應緊貼玻璃表面且釘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