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龍岩洞的結果 展開

龍岩洞

廣西貴港市龍岩洞

龍岩洞,位於貴港市城區東25公里的大圩鎮南郊附近的龍岩山西面半山腰上,人們沿“之”字形石級登山,踏上第一百一十一級便到洞府。此洞府門高約4米,門額上鐫刻著明萬曆年間李燾的題字“龍岩洞”。

景觀


進入洞內,便見洞頂圓如華蓋,滑無纖塵。洞高15米,寬2500多平方米,可容千餘人。
洞內空闊明爽,奇景甚多。東邊石壁上橫卧一巨龍,長50多米,蜿蜒如生,顏色朱黃與眾石不同,頭角崢嶸,張口翹舌欲吞珠,珠卻離龍口約四米,盡放異香在戲龍。巨龍腋下雛龍,頑皮昂首呼天,天犬從天而應,輕輕地落到巨龍腰間,一頭小獅從森林跑來,累得正酣睡在龍背上。
龍尾處栩栩如生的石龕玉帝正在坐禪,使人十分虔敬。環視洞壁,群豪正大顯風采。看這邊石猿合掌皈依,那邊袈裟羅漢作揖聽經;這邊仙人開爐煉丹,鬢垂至腹的老翁興沖沖人洞;那邊騎鰲學士揮鞭而至,遠道而來求經學藝。再看猛虎、魚仙、大鵬、神象、醒獅等等都雲集洞府,伴龍共歌,與龍齊舞。精靈的大鵬,勤學苦練,已得正果,練就了搖扶直上九重天的本領,正欲展翅翱翔。觀賞了群雄薈萃的龍岩洞,使人精神振奮。由此看來,清康熙貢生、自號“山水郎”的曾光國在洞府南門上題刻“東方巨觀”並不誇張。
沿著卧龍直入,到達南岩。南岩門上,鐫刻有“古懷第一山”五字,字大八寸,兩側有“明萬曆庚寅
歲”及“南海林朝鑰收”諸字。南門正對巨龍龍頭,站在南門口觀日出、日落,令人心曠神怡。當陽光從山下石林塘水面上折射到洞內龍頭時,龍頭光環輝映,龍珠閃爍,呈現了龍岩珠影奇觀,令人驚奇不已。正是:“貴港東方現巨觀,龍岩珠影不虛傳;通幽曲徑遊人醉,無愧古懷第一山。”
從南岩向東沿一條狹窄的暗徑走二十餘步,繞過安禪的小洞府,又到一洞曰東岩。岩中供奉觀音菩薩,故又稱觀音岩。
東岩大門為石拱門,上刻“天然勝跡”四字。這裡的“天然勝跡”,簡直是中國一絕。洞內歷經歲月洗禮,自然刻繪了幅幅山水錦屏,尊尊花鳥異雕。即使方家巧匠也望而興嘆。看洞頂石壁上橫生石梅兩株,枝幹盤屈,花蕊扶疏,形態逼真。石壁上的石筍如同剛出水的蓮藕,石鶴在歌舞昇平,形態逼真,堪稱奇絕。靜坐片時,回歸大自然之感,油然而生。因此,歷代名人學士駐足於此,往往詩興大發,題詩甚多。如清林鶴齡秋日游龍岩詩曰:“古寺雲歸晚,天開第一重;山高峰落雁,岩老石成龍。
遠樹接晴翠,黃花帶雨濃;上方今日到,獨扣夕陽鍾”。清陳廷浩七律詩:“懷邑唯尊第一山,登歸真覺俗情刪。層巒曲折鐘聲迥,寶殿森羅月影彎。堂美魚輪新眼界,佛裝色相壯禪關。洞天福地炎威少,約伴攜筇醒醉顏。”清康熙貢生曾光國游龍岩詩:“秋霜才數日,策杖上仙宮;石古生飛虎,岩虛隱卧龍。瘦花依徑老,醉葉歸階紅;笑引同游去,雲深沒履蹤。”廣東樑上柱步韻和詩曰:“丙戌春三月,攜朋館此宮;風生疑嘯虎,雲卷若飛龍。坐石談繹夜,焚膏繼日紅;丹成九轉后,無跡亦無蹤。”
龍岩山上還有八岩、八景。八岩,除了最大的龍安岩外,還有天岩、地岩、十三太子岩、周公岩、稱陀岩、三六岩、雞翼岩。八景是:卧龍、飛虎、映日、丹爐、石磬、石猿、懸魚、聽經人。岩洞各異,美景如畫,百看不厭。
明代著名地質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於1637年中秋節前三天,由桂平貴縣路過大圩時,曾流連觀賞龍岩及附近諸山。
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秋,農民起義軍首領黃鼎鳳派其將領林漢朝(今港北區武樂鄉人)守龍岩,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龍岩被清軍攻破,林以身殉職。
龍岩景觀源遠流長,早在唐朝就成為旅遊勝地。宋淳熙元年(1174年)創建寶勝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善惠堂,清修建龍岩佛寺,其間踵事增華,幸繼美盛。

現狀


解放后,人民政府對龍岩進行多次修繕,“文革”期間雖遭嚴重破壞,但已修復。
貴縣人民政府重新確定龍岩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大圩街群眾自發組織龍岩管理小組,集資12000多元對龍岩進行維修、綠化。
大圩街人龔敏忠還捐資16000元建半山亭及石級道路。經過修繕后的龍岩,正在揖迓嘉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