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徠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位於常州市永寧北路6號。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現有編製總數為273人,實有227人,其中政法專項行政編製198人,實有184人。

機構概況


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位於常州市永寧北路6號,下轄武進、天寧鐘樓戚墅堰、新北5個區法院,金壇溧陽2個市法院和1個高新區法院。武進區和2個轄市法院還設有8個基層人民法庭。
全市兩級法院現有各類編製總數為1142人,實有1078人,其中政法專項行政編製894人,實有870人。行政編製幹警的學歷情況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在讀研究生157人,占行政編製總人數的18%;本科學歷464人,佔53.3%;大專學歷185人,佔21.2%。
常州中院現有編製總數為273人,實有227人,其中政法專項行政編製198人,實有184人。行政編製幹警的學歷情況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在讀研究生34人,占行政編製總人數的18.5%;本科學歷112人,佔60.8%;大專學歷30人,佔16.3%。
近幾年來,常州中院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方針,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堅持以爭創全國優秀法院為抓手,全面履行審判職能,加強法院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法院改革,為建設“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和諧常州”,構建和諧社會,服務“兩個率先”,實現富民強市,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02年至2006年,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152705件,審結152542件,始終保持了收結案的良性循環。
常州中院黨組一班人團結帶領全體法院幹警,齊心協力,解放思想,勇於開拓,不斷進取,審判工作、隊伍建設、法院改革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的進展,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也得到上級法院和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常州中院於2002年、2005年分別被省高院記集體三等功、集體二等功各一次,2006年4月被省高院授予“優秀法院”稱號,9月被中共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江蘇建設先進集體”。先後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國法院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法院行政裝備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3月,又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國優秀法院”稱號。常州中院領導班子從2002-2006年連續五年被中共常州市委評為“團結、廉潔、開拓”好班子。

機構沿革


1962年10月,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
1967年1月,市中級人民法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常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常州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下設審理組,代行法院工作。法院原有的組織機構全部被廢除。
1973年11月,市中級人民法院恢復辦公。
1980年1月,設秘書科、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司法行政科和法制顧問處。同年3月,司法行政科和法制顧問處劃歸市司法局。
1982年3月,秘書科改為辦公室。
1984年1月,撤銷刑事審判庭,成立刑事審判庭改為第一刑事審判庭、第二刑事審判庭,成立人事教育科。
1985年9月,全國法院幹部業餘法律大學江蘇省分校常州分部成立。
徠1986年,設立司法行政科。
1988年,增設告訴申訴庭、行政審判庭和執行庭。
1989年,人事教育科分為人事科和教育科。
1990年,成立監察室。
1991年,成立政治處。
1994年,撤銷經濟審判庭,成立第一經濟審判庭和第二經濟審判庭,設立法醫技術室。
1995年,成立法警大隊和賠償審判庭。
2001年內設機構:第一刑事審判庭、第二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第一經濟審判庭、第二經濟審判庭、立案庭、審判監督庭、行政審判庭、執行庭、法警支隊、法醫室、辦公室、政治部、紀檢監察室、研究室、宣傳處、行政處、教育培訓處。
院址變遷情況:
1962年,院址在青果巷154號。
1997年,永寧北路6號新建辦公大樓竣工並交付使用,院址設此至今。

歷任院長


院長名單任職時間
楊桂1962.8~1966.6
胡宗文1974.10~1980.2
宋文惠1980.2~1983.3
秦懷玉1983.3~1988.2
郭興中1988.2~1998.2
陸洪生1998.2~2008.2
姜洪魯2008.2~2012.06
張屹2012.06~2018.10
馬榮2018.10-
資料來源於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