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區
江蘇省常州市轄區
鐘樓區隸屬於江蘇省常州市,因歷史上境內的古鐘樓而得名,位於常州市區西部,東及東南與天寧區相連,西及西南與武進區連接,北與新北區接壤。是常州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貿易中心所在地。
鐘樓區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78121人,下轄1個鄒區鎮、1個省級鐘樓經濟開發區和北港、新閘、五星、永紅、西林、南大街、荷花池等7個街道辦事處,有58個行政村、49個社區居委會。
2018年10月,鐘樓區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鐘樓區因市內建於南唐時的鐘樓而得名。
民國2年(1913年),常州並16區為東、南、西、北、中5區,現鐘樓區屬西區,包括西直、西倉、大懷南、城一、城二、西右、北直、北半8廂。
民國18年(1929年)廢坊廂,實行鄉鎮制。
據民國19年(1930年)出版的《武進縣第一區區公所工作報告》中記述:“舊十九都一圖新編鄉鎮名南運鎮,舊一都一圖新編鄉鎮名太平鎮”。此外有卧龍鎮、廣化鎮、廣福鄉、普濟鎮、三堡鎮等7個鄉鎮。
民國36年(1947年)7個鄉鎮並為2個大鎮,即荊川鎮(廣化鎮、南運鎮、廣福鄉)和永豐鎮(太平鎮、卧龍鎮、普濟鎮、三堡鎮)。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保留鎮制。8月廢鎮划區,荊川和永豐鎮廢除,設立“常州市第三區公所”。
1950年撤銷第三區公所。1952年成立西區人民政府,管轄範圍:東為表場、灰弄,南至新河灘,西起西圈門,三堡街,北鄰虹橋。
1955年9月,北區撤銷,前後灣、荷花池、北大街、縣巷、府北、縣直街路南划入西區管轄。11月西區改稱鐘樓區。
1956年3月,撤銷鐘樓區建制。7月,東橫街、西橫街南和化龍巷的路西、小河路西劃歸北大街管轄。1957年9月恢復鐘樓區。
2015年4月,原武進區的鄒區鎮劃歸常州市鐘樓區管轄。
鐘樓區景觀
鐘樓區位於常州市區西部,東及東南與天寧區相連,西及西南與武進區連接,北與新北區接壤。東經119°08′~120°12′,北緯31°09′~32°04′。
鐘樓區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境內地勢略高。
鐘樓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4℃;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間2047.5小時;無霜期長,年平均227.6天;常年主導風向東南偏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鐘樓區景觀
截至2018年年底,鐘樓區下轄1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7個街道辦事處,有58個行政村、49個社區居委會。
鎮 | 鄒區鎮 | ||
開發區 | 鐘樓經濟開發區 | ||
街道辦事處 | 北港 | 新閘 | 荷花池 |
五星 | 永紅 | ||
西林 | 南大街 |
2011年末,鐘樓區戶籍總人口35.37萬,常住人口51.27萬。全年出生嬰兒2748人,人口出生率為7.77‰;死亡人口2002人,人口死亡率為5.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1‰。鐘樓區計劃生育率99.2%,優質服務率95%,孕前-圍孕期保健率93%,群眾滿意率98%。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率90%,信息準確率98%。
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鐘樓區常住人口為5278121人。與2010年相比增長14.93%,年平均增長率為1.40%。
2011年,鐘樓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26.51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16.5%,增幅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以占常州六十分之一的區域面積,創造了近十分之一的經濟產出,地均集約度為4.52億元/平方公里。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59.94億元,同比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166.42億元,同比增長17.8%。
2011年,鐘樓區有農業企業20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區級8家,7家農業企業獲得省、市財政支持資金達305萬元,創歷年之最。“玉蝶牌”蘿蔔乾生產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康王牌”芝麻糖製作技藝獲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鐘樓區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89.11億元,同比增長17.5%;實現工業銷售收入790.55億元,同比增長17.8%;實現工業利稅62.22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產值692.56億元,同比增長21.6%;實現銷售收入694.36億元,同比增長21.5%;實現利稅55.76億元,同比增長25.0%。規模工業產值佔總量的比重達87.8%。
2011年,鐘樓區商業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達到1012.58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03億元,同比增長17.1%,總量在全市繼續保持第三。全年銷售額超億元企業54家,零售額超億元企業24家,比上年凈增5家。
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亂針綉”是把畫理與綉理結合在一起,其顯著特點是擺脫了一股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條,讓作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亂針綉有其錯綜複雜的工藝要求而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作品。
2011年,鐘樓區成功舉辦“第五屆鐘樓藝術節”和首屆“青楓文化節”。開展“文明在身邊,歡樂社區行”——鐘樓區群眾文化精品節目巡演,在鐘樓區七個街道開展21場綜藝匯演、群眾才藝秀和戲劇演出。全年舉辦“幸福廣場”周周演活動36場,書畫展7場,聯合展覽2場。
2011年,鐘樓區財政安排近2000萬元用於幼兒園的建設改造和設備添置更新,制定出台《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率先設立了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鐘樓區現有1個早教基地、8個指導站、12家指導點,全年開課150餘場,1800多個家庭參加了早教體驗課,數百戶家庭嘗試了早教指導中心的功能場館。創編出版了《家庭親子遊戲50例》,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將平民化早教理念落到實處。
2011年,鐘樓區出台《關於建立健全鐘樓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鐘樓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施1000種基本藥品和75種小藥箱葯規藥物目錄零差價銷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九大類22項增加至十大類41項。新增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2011年,鐘樓區成功舉辦4場“慈善廣場”大型活動。通過開展市級慈善助孤、助困、助殘、助學等活動,救助對象796人,發放慈善救助金254萬元。區慈善超市發放救助物品和愛心卡42萬元,救助2153人次。積極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紮實做好春節期間困難群眾慰問救助工作,向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一次性救助248.31萬元,向2900戶低保邊緣困難群眾發放救助款232萬元,向33位五保供養對象發放春節補貼0.66萬元。
2011年,鐘樓區全年完成拆遷102萬平方米。完成10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規劃。開工建設平崗星苑、蘆墅新苑、東岱小區等安置小區,面積約20萬平方米。
2011年,鐘樓區投入140餘萬元開展創建整治工作,改造6座公廁,更換雨污水井蓋35塊,更換垃圾桶106隻,更新公園草皮地被植物約1.5萬平方米,補植行道樹80餘株。完成道路修補3490平方米,道板3280平方米,疏挖管道1730米,完成3514戶自然村家庭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新增綠地40.34公頃。
2011年,鐘樓區淘汰常柴集團7台(套)落後產能,關閉3家化工企業,完成7家單位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1家單位自願性清潔生產審核,東風農機公司完成循環經濟試點。全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削減分別達到69.08噸、4.86噸、21.02噸、152.4噸,較好地完成了年度減排目標。
荊川公園
荊川公園位於常州南郊永紅鄉陳渡橋左陶家村,為明代文學家、抗倭英雄唐荊川少年時讀書處,是常州市第二大綜合性公園。
為紀念先賢、明代文學家抗倭英雄唐荊川先生。2004年3月,市政府投資1.1億元,對公園實施敞開擴建改造,敞開工程於2005年10月竣工。除荊川先生讀書處和唐氏宗祠古建築群等文保單位封閉管理外,其餘免費開放。
青楓公園
青楓公園——是個集“生態、科普、活力”三大主題於一身的城市森林公園,青楓公園於2008年5月17日正式建成開放,是我市目前面積最大的免費的敞開式公園,總面積達45公頃,是我市首個森林公園、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戶外活動基地。
瞿秋白紀念館
瞿秋白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瞿秋白紀念館,是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14日,鐘樓區榮獲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68位。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榜單發布,鐘樓區排名第4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