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是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表演由氣勢磅礴的軍樂與歡快喜慶的民樂結合,是留左村的文化符號。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留左吹打樂
所屬地區:江蘇· 南京 · 六合區
遺產編號:Ⅱ-1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南京市六合區
遺產級別:國家級
發源地:南京市六合區長蘆地區

文化符號


漢唐時期,留左的土地上曾駐守過各個朝代的將領。相傳隋唐時期(距今1300多年)羅家將屯兵百萬,安營紮寨在現在的六合區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內。由於羅家將士愛民善戰,屢戰屢勝,深得人民愛戴,百姓們常殺豬宰羊,玩著提燈,吹吹打打地到軍營中犒勞將士,軍營中大小戰鼓齊鳴,以示謝意,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留左打擊樂《大麴》和《小曲》。
長期的駐兵,軍民同樂,氣勢磅礴的軍樂與歡快喜慶的民樂結合,演變出了振奮人心、歡天喜地、妙趣無窮的留左吹打樂,即留左大鼓,經千年傳承,如今回蕩在南京六合長蘆地區,成為留左村的文化符號。
曾先文祖祖輩輩生活在留左的土地上,是聽著留左大鼓長大的一輩人。2002年,他從父輩手裡接過留左大鼓,從此上午打鼓,下午下田,並製作了直徑2. 2米、高1.8米的“金陵第一大鼓”。

產生髮展


留左吹打樂發源於南京六合長蘆地區,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古代屯兵駐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長蘆地處六合縣城東南,北依長江,是古代江北通往金陵的水陸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亂時為古戰場,安定時是屯田練兵的兵營軍寨。
在長蘆駐軍時間較長、規模較大的是宋代、明代。宋代曾設忠勇軍和忠勇軍寨,明代設有留守左衛、橫海衛、龍虎衛、驍騎衛等衛所。
軍營練兵、生活在鄉村,必然要和老百姓接觸、聯繫,駐軍為鄉民做些利民好事。軍民關係融洽了,軍營凡出征、凱旋、調防及節日喜慶,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送慰問品,奏吹打樂,舞提燈,到軍營慰問歡慶;軍營為了致謝,也擂鼓鳴金,奏軍樂。久而久之,軍民互相交流,變換著打法,於是軍樂、民樂揉合,逐步形成具有固定樂律、風格獨特的留左吹打樂(留左大鼓)。原生態的打擊樂曲譜有《點將上位》、《殺四門》、《單槍》、《雙槍》、《三錘半》、《三波子》、《迎軍歸》等。
留左吹打樂的原生態狀況軍樂成份很濃。到清乾隆以後,經過歷史傳承,不斷變革,已成為純民間鼓舞民樂。將歷史傳承的“忠勇曲”演變為“忠孝曲”;並加入管弦樂器,形成傳承下來的大麴、小曲。有傳人六代。
留左吹打樂(留左大鼓)在民族打擊樂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軍風、民俗的歷史記憶。儘管傳承未斷,但是它的原貌、內涵和曲譜演變,還有待於進一步挖掘、整理,加強保護和利用,使這一古老的鼓舞民樂重放異彩。
2007年,留左吹打樂(留左大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圖片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
留左吹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