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是農業農村部直屬的綜合性漁業科研機構。最早的研究所成立於1947年,之後陸續按照海區、流域和專業布局建立了其他研究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建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擔負著全國漁業重大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漁業及漁業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漁、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開展國內外漁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作用。

據2020年7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有海區研究所3個、流域研究所4個、專業研究所2個、增殖實驗站4個及院部共14個單位,與地方共建了5個研究機構,分佈在全國的12個省、市。院部設在北京,設有13個職能處室和5個研究中心。截至2016年末,全院在職職工2833人。

歷史沿革


建院背景

1947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最早的研究所成立。
“文革”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有 5 個直屬的水產科研機構,即:水產部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水產研究所、長江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文革”后,5個研究所被先後下放,有的下放到省(市),省(市)又將其層層下放。與此同時,一些省(市)的水產研究機構也被放的放,並的並,撤的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林業部、農墾部、水產部以及中央國務院“農政農辦”合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林部。農口的兩大科研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也隨之合併,重新組建為中國農林科學院。新組建的農林科學院意圖涵蓋農、林、牧、漁各個學科,農林部決定從水產部“五七”幹校抽調一批水產專業幹部充實農林科學院。
中國農林科學院院部設有科研管理部,科研部下又按大農業的分類設了 4 個組和一個綜合組,水產組是其中之一。1977 年下半年,根據農林部水產局領導的指示,水產組承擔了調研漁業資源調查工作情況的任務。
1978年3月中旬,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5月4日,農林部以農林漁字第 37 號文向國務院呈送了關於成立水科院的請示報告。

建院初期

1978年6月初,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隨後,在原農林部設計院二室的基礎上開始籌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
1980 經國家農委批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更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到1980年年底左右,水科院已初具規模,擁有漁船、漁港、漁業經濟、標準化、科技情報等5個研究、設計所室,職工總數150多人。國家水產總局依據規劃,通過與地方協商,將原已下放的黃海、東海、南海、長江、漁機等 5 個直屬所陸續上划,歸總局直接領導,並相繼籌建了黑龍江、珠江水產研究所、漁業工程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及渤海、太湖兩個水產增殖科學實驗基地。
1982年8月,新組建的農牧漁業部決定將原國家水產總局直屬的各海區、流域、專業研究機構劃為水科院直屬單位。10月起,東海水產研究所隸屬農業部所屬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領導,改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1999 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后,面對著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根據分類改革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全院各單位和各個學科的發展定位和方向,優化了資源配置。

開拓發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2002 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被科技部、財政部和中編辦確定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2003 年,根據國家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和此前改革的積累,全院從建設現代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運行機制、規範課題管理等方面開展了創新體系建設。
2005 年以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集全院智慧開始編製院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全院的發展方針,即“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確定了全院發展的戰略定位,凝練了院中長期發展的總體目標,即經過 15 年左右的時間,形成“科學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四大體系,基本實現“一流院所、三個基地”的發展目標,把全院建成世界水產養殖科學創新中心,國際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創新中心,國家漁業質量安全科學研究與監測中心和國家漁業裝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了“東海水產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1年11月,依託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建設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生中心”揭牌成立。

組織體系


機構概覽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擁有海區研究所3個、流域研究所3個、專業研究所2個、院部機構12個,與地方共建了5個研究機構,分佈在全國的12個省、市。
海區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流域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專業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
院部機構: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人才工作處(研究生處)、學科與平台處、科研處、基建條件處、財務處、國際合作處、成果轉化處、離退休工作處、監察與審計處

人員編製

截至2014年,全院現有在職職工2931人,其中,在職科技人員1881人,在職科技人員中,擁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708人;研究生導師34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1人;擁有國家級、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8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名,院首席科學家32人。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唐啟升、趙法箴、夏德全、雷霽霖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專職):王兆凱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金顯仕、江世貴、程家驊、庄平、陳松林、孔傑、黃倢 等

國際交流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全院已與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有關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1800多名高級水產技術和管理人才。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有國家實驗室1個(共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際參考實驗室2個、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1個、部科學觀測實驗站9個、省重點實驗室4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個、院重點實驗室14個、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國家質檢中心2個、部質檢中心8個、部風險評估實驗室7個、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5個、增殖實驗站4個。擁有國際水產培訓中心2個,科研實驗及中試基地33個,擁有“北斗號”和“南鋒號”2艘千噸級海洋科學調查船。
國家實驗室:深藍漁業工程裝備技術聯合實驗室(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共建)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淡水魚類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際參考實驗室:白斑病參考實驗室、傳染性皮下與造血組織壞死症參考實驗室
國際聯合實驗室:中匈魚類免疫藥理學國際聯合實驗室、中美淡水貝類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 等
國際水產培訓中心:亞太地區綜合養魚研究和培訓中心 等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淡水漁業與種質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熱帶亞熱帶水產資源利用與養殖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海洋與河口漁業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東海與遠洋漁業資源開放利用重點實驗室 等
農業部研究中心:農業部水生經濟動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農業部南海區海水養殖病害防治研究中心、農業部斑節對蝦遺傳育種研究中心、農業部華南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研究中心 等
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監測站、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珠江中下游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東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農業部南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與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等
農業部育種中心:農業部長江流域魚類遺傳育種中心、農業部羅非魚遺傳育種中心 等
省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熱帶亞熱帶魚類選育與養殖重點開放實驗室、廣東省水產動物免疫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 等
農業部質檢中心:農業部水產品質量檢驗中心(上海) 、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等
農業部風險評估實驗室:農業部水產品質量安全環境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無錫)等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
科研實驗及中試基地:南泉實驗基地、屺亭實驗基地、大浦實驗基地、揚中實驗基地、深圳實驗基地、花都試驗基地 等
增殖實驗站:北戴河中心實驗站、營口增殖實驗站、長島增殖實驗站、下營增殖實驗站 等
院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中下游漁業生態環境評價與資源養護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口漁業生態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環境和養殖生態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技術重點實驗室等
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特色魚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池塘生態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鹽鹼地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就

“七五”以來至2008年,全院共有 500 多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獎 50 多項。全院以佔全國水產科研單位 25%左右的科技人員,獲國家和農業部獎的成果數量佔全國水產行業的 55%以上,水產學科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的 5 項成果中,水科院為主的占 4 項。
“十五”期間,全院承擔各類研究課題1035項,科研經費總量達3.2億元;116項科技成果獲得各級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獎50項。
2009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獲得各級科技獎勵63項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 “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 “羅非魚產業良種化、規模化、加工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2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水養殖魚類遺傳資源發掘與推廣應用”等8項科技成果榮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共有38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十一五”期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洋生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調查與評估》《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北太平洋魷魚資源開發利用及其漁情信息應用服務系統》《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羅非魚產業良種化、規模化、加工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大洋金槍魚資源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和《半滑舌鰨苗種規模化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7項成果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魚類種質低溫冷凍保存技術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和《中國對蝦“黃海1號”新品種及其健康養殖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1978年建院以來,全院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3600多項,有650多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獎57項,全院以佔全國水產科研單位20%左右的科技人員,獲國家和農業部獎的成果數量佔全國水產行業的50%以上。水產學科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的5項成果中,水科院為主的佔4項。

資源條件

• 館藏資源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圖書館引進了百鏈統一檢索平台、中外文期刊全文資料庫、文摘資料庫、電子圖書資料庫、事實型資料庫、成果資料庫以及期刊評價和文獻管理的軟體工具等,建設了電子圖書特色館藏庫、水產文摘庫、漁業統計年鑒資料庫、魚類圖片庫等特色資源庫,整合了谷歌學術、谷歌圖書等網路免費學術資源;開通了中外文資料庫及工具共22個,其中中文資料庫5個,外文資料庫14個,統計資料庫、文獻管理軟體和多學科評價工具各1個。
中文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維普資訊(VIP)、萬方鏡像資源、搜數網統計信息資源、聯合目錄集成服務系統、開放獲取期刊指南、萬方數據
外文資料庫:Web of Knowlege(SCI/DII/JCR)、ScienceDirect、SpringerProtocols(實驗室指南)、工程索引(EI)、Nature(七本刊)、Agris、Agricola、FSTA、CAB Abstracts、Wiley Blackwell、Nature (1869-1986)、FARS外文學術資源整合服務系統、世界魚類資料庫(FishBase)、FAO統計資源、ProQuest、Annual Reviews、SpringerLink
特色資源:聯合目錄集成服務、水產文摘庫、漁業統計年鑒、水產文摘庫、FishBase、FAO統計資料、開放獲取期刊指南
試用資源:ProQuest 外文電子書薦購平台、古揚全球名校學位論文整合服務系統、維普智立方、Springer電子書、大英百科全書、超星發現、台灣學術在線、超星移動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據2016年10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擁有12種學術期刊。
中國水產科學海洋漁業漁業現代化
中國漁業經濟現代漁業信息南方水產
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淡水漁業漁業科技產業
漁業科學進展科學養魚水產學雜誌

人才培養


創新團隊

2015年11月,農業部選出第二批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11個創新團隊入選。
創新團隊名稱傑出人才依託單位
海水魚類增養殖研究創新團隊馬愛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海洋藻類生物資源與功能研究創新團隊葉乃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水產動物藥理與葯殘控制技術創新團隊艾曉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淺海養殖容量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張繼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鹽鹼水土資源漁業開發利用創新團隊來琦芳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海洋牧場科技創新團隊陳丕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漁業資源聲學評估與遠洋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創新團隊趙憲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遠洋漁船與裝備研發創新團隊諶志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近海漁業資源養護管理研究創新團隊程家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鯉科魚類種質資源及其遺傳改良創新團隊董在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漁業資源遙感信息技術創新團隊樊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培養模式

• 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南京農業大學於1993年7月共同成立“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據2016年1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官網顯示,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擁有水產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水生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各1個,全日制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漁業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水產養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全日制水產養殖學本科專業1個,另設有包括水產養殖學專升本在內的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專業。共培養了60多名博士、400多名碩士和1300多名本、專科畢業生;2011年開始招收國際留學生。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水產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水產養殖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
博士后流動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博士后流動站
研究院重點學科: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漁業生態環境、水產生物技術、水產遺傳育種、水產病害防治、水產養殖技術、水產加工與產物資源利用、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裝備與工程、漁業信息與發展戰略

創新文化


形象標識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徽是兩條對稱的魚的藝術團組成的,點點代表著水,寓意著水產科學的辦院特色。

文化精神

• 院風
唯實、求真、創新、和諧
唯實求真:一是誠懇樸實,是維繫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要求人有獨立人格,為人要樸實,就是要誠心正意、樸實無華、以誠相待,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二是實事求是,做學問要的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勤奮求真的治學態度,誠心誠意、求真求實,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才實學。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黨組副書記王小虎
黨組書記、副院長魏琦
副院長、黨組成員鄧偉、王莉茜、崔國輝、林祥明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於書洲
副院長劉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