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

漢語成語

事倍功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hì bèi gōng bàn。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形容做事花費用或精神多而得到的效果小。

徠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釋義


倍、半:數詞。形容做事的方法費力大,收效小。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要做善事,靠著善書教化人,終究事倍功半。”

典故


費力大而收效小。《官場現形記》三四回:“我們中國人認得字的有限,要做善事,靠著善書教化人終究事倍功半。”亦作“力倍功半”。明.劉基《贈陳伯光詩序》:“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用法


徠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

把這民間事業整頓得件件整齊,樁樁發達,這豈不是事倍功半嗎?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王蒙《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你如果一一用手工業的方法去解決,那是事倍功半的。”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得不償失

反義詞

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