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劉基的結果 展開
劉基
明朝開國元勛,代表作《郁離子》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元至順年間,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上書時務十八策。參謀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1375年5月16日,逝世,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徠成公。
劉基畫像
泰定元年(1324年),入郡庠(即府學)讀書。
泰定四年(1327年),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劉基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后在覆船山(主峰擱船尖),找到了《奇門遁甲》,還結識了一大批明教聖者。他在這裡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奇門斗數知識,回家后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徵、諸葛孔明之才。
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協助縣令處理政務。他勤於職守,執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他深入鄉間,體察民情,發現高安縣一些豪紳地主勾結貪官污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劉基經過明察暗訪,掌握了真憑實據后,對幾個劣跡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任期約一年。辭官后,返回青田。
至正六年(1346年),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裡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
至正八年(1348年),結束在丹徒約兩年的半隱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來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即劉璉。在杭州的四年當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時相往來,也和劉顯仁、鄭士亭、熊文彥、月忽難等文士詩文相和。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壽輝攻陷杭州,徠在攻陷杭州之前,劉基便帶著家人回到故鄉。回到故鄉不久,朝廷來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為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是幫助當地政府平定浙東一帶的盜賊,特別以方國珍為對象。元左丞帖里帖木兒欲招安方國珍,劉基認為方氏兄弟為首犯,不誅無以懲后。方國珍重賂官府,終被招安,並授以官職,反而譴責劉基擅威福。劉基一怒之下辭官還里,以表對元朝腐敗昏聵之不滿。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即皇帝位,定都應天(今南京市),國號大明。明王朝正式建立,授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授其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授劉基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
第二年,賜劉基還歸家鄉。
劉基彩像
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葯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后,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農曆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謚號文成。
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張
劉基塑像
施德政、得民心是劉基治國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業的思想理論依據。民本思想是劉基德政的出發點,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還有經濟性,是統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針,並通過生產實踐和一生的親民行動為表率。
劉基的儒學思想對明初的學風產生了直接影響,其融會理學諸派,又以儒道互補,體現了明初思想的特徵,影響了明初學術思想的走向。
對於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明朝建立后,劉基建議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於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劉基一直來主張對民眾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劉基對《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國方面劉基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劉基認為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法律的制定要相對寬鬆,但是在執行時一定要嚴格執法,特別是對執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基的法律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對打破中國古代“人治”傳統,並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觀、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發展的進步趨勢。
劉基立像
以詩議政,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參政意識和批判精神,其所議論的範圍包括元季至正年間吏治、軍政等種種社會弊端。從詩歌的淵源角度考察,以詩議政,客觀上承續宋人“以議論為詩”之傳統,主觀上則因其固有的經世致用的文學觀念使然。詩作情、理兼具,既有社會認識價值,又有藝術審美價值。
將詞作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題材廣泛,內容豐厚,藝術上長於興寄,長於鋪敘,且善於用典。描景狀物秀麗入神,造語精工典雅,詞風以婉麗為主。
他的寓言文學不僅內容博大精深,還闡明了他的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倫理、道德等觀點,還表現了他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誠意伯文集》20卷傳世,收有賦、騷、詩、詞1600餘首,各種文體文230餘篇。
主要作品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七世祖 | 劉延慶 | 北宋末年累官至鎮海軍節度使。靖康之難時陣亡 |
六世祖 | 劉光世 | 劉延慶次子,官至太師,封楊國公。死後追封鄜王,謚號“武僖” |
曾祖 | 劉濠 | 曾任宋代翰林掌書,義救反元義士林融等 |
祖父 | 劉庭魂 | 涉獵天文、地理、陰陽、醫卜等學問,曾任元朝太學上舍 |
父親 | 劉熗 | 官任遂昌教諭。 |
配偶 | ||
原配 | 富氏 | 封永嘉郡夫人 |
繼室 | 陳氏 | 生劉璉、劉璟 |
繼室 | 章氏 | 為朱元璋所賜。生二女,適吳彪、沈安 |
後代 | ||
長子 | 劉璉 | 生於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9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而死 |
次子 | 劉璟 | 生於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經,才學過人,明太祖念基,每歲召璟同章溢子允載、葉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機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后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 |
長孫 | 劉廌 | 明太祖時襲封為第二代誠意伯 |
八世孫 | 劉瑜 | 明孝宗時授處州衛指揮使。明世宗時續封為第三代誠意伯 |
伯爵世系 | ||
劉基於明太祖時受封誠意伯 | 至其孫劉廌襲爵時 | 因罪奪爵流放。明世宗時劉基八世孫劉瑜以功臣後續封,獲得誥券 |
伯爵世系 | ||
第一代 | 劉基 | 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允許世襲。洪武八年(1375年)去世,追贈太師,謚號“文成” |
第二代 | 劉廌 | 劉基之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襲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削爵戍邊,后赦還。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去世 |
第三代 | 劉瑜 | 劉廌六世孫,嘉靖十一年(1532年)續封,仍予世襲。嘉靖二十年(1541年)去世 |
第四代 | 劉世延 | 劉瑜之孫,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襲爵,后削爵。隆慶二年(1568年)復爵。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去世 |
第五代 | 劉藎臣 | 劉世延之孫,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襲爵。天啟二年(1621年)去世 |
第六代 | 劉孔昭 | 劉藎臣之子,天啟三年(1623年)襲爵。南明時晉封誠意侯。其餘事迹不詳 |
劉基對於書籍,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曾經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一家書店中翻閱一本天文書,翻過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來,書店的主人便要將書送給他,他卻說:“書已經在我的胸中了,要書何用?”
劉伯溫動畫形象
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劉基為太史令,劉基呈上《戊申大統歷》。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劉基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天氣大旱,劉基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劉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劉基趁機請求建立法制,防止濫殺現象。朱元璋這時正要處決囚犯,劉基便問是什麼原因,朱元璋將自己所做的夢告訴他。劉基說:“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三日之後,海寧歸降,朱元璋很高興,就將囚犯全部交給劉基釋放了。
劉基人物畫像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劉基上奏制定軍衛法。劉基認為宋、元兩朝都因為過於寬縱而失天下,所以應該整肅綱紀,於是便下令御史檢舉彈劾,不要有任何顧忌,宿衛、宦官、侍從中,凡犯有過錯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懲治,因此人人都畏懼劉基的威嚴。
后因將李彬斬首,與李善長開始不和。太祖返京后,李善長便向太祖告狀,說劉基在壇土遺下殺人,是不敬之舉。那些平時怨恨劉基的人也紛紛誣陷劉基。后其妻去世,劉基請求告辭還鄉。太祖正在營造中都,又積極準備消滅擴廓。劉基臨走上奏說鳳陽不宜作為建都之地。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擴廓逃往沙漠,從那時起一直成為邊患。這年冬天,太祖親自下詔,敘說劉基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賞賜甚厚,追贈劉基的祖父、父親為永嘉郡公,並多次要給劉基進爵,他都固辭不受。
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雖然不良於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員一樣,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於歌功頌德的應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據說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將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以便誦讀,也請劉基為新書寫一篇序文。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
《明史·劉基傳》
《明史紀事本末》
3張
故里圖片
劉基故居為五開間。
1311年6月15日,劉基生於此。1375年4月16日死於此。現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后修建房舍碑誌,石臼等用物。《明史·劉基傳》載:“洪武四年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奕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見劉基當時住房的簡陋。
劉基故里—南田又稱天下第六福地,劉伯溫是歷史上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他輔佐朱元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大明王朝,被後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現留下一批明清建築,諸如劉基廟、參政公祠、忠節公祠、盤古亭、辭嶺亭、武陽亭、劉基故居及劉基墓等。
《明詩別裁》:“元代詩都尚辭華,文成獨標高格,時欲追韓杜,故超然獨勝,允為一代之冠。”
《明史》:“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基、濂學術醇深,文章古茂,同為一代宗工。而基則運籌帷幄,濂則從容輔導,於開國之初,敷陳王道,忠誠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節,建豎偉然,洵不負弓旌之德意矣。”
《重鋟誠意伯文集序》:“漢以降,佐命元勛多崛起草莽甲兵間,諳文墨者殊鮮,子房之策不見辭章,玄齡之文僅辦符檄,未見樹開國之勛業而兼傳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謂千古之人豪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詩沉鬱頓挫,自成一家,足與高啟相抗”。
揭傒斯:此魏徵之流而特過之,將來濟時器也。
蔡元培:“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奧野純:“際會風雲,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規模,又闡一代之文章,蓋誠意伯劉公一人而已矣。”
民間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
朱元璋:“(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朱國楨:“劉基當初是元的進士,那時他忠於元;後來成為元的逐臣,他就隱居待時,終於輔佐朱元璋成就了事業。”
王世貞:“有人將劉基比作張良,劉基在謀略上確實無愧於張良,但說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氣節,卻差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