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
隆慶帝
《後宮甄嬛傳 》中玄凌的父皇,大周的第三任皇帝。摯愛舒貴妃阮嫣然,主要成就為隆慶三年命撫遠大將軍平定南詔,隆慶十年平定了博陵侯叛亂,最後與昭舒太后阮嫣然合葬熙陵。
昭憲太后是隆慶帝的嫡母,隆慶帝生母昭慧太后早逝,自小就由昭憲太后撫養,一向感情不錯。後來為舒貴妃入宮一事母子幾成反目。不久又查知昭慧太后之死乃昭憲太后授意,只為可以奪得隆慶帝得撫養權,日後能登上太后之位。昭憲太后薨逝后,隆慶帝嚴令只與太后之號,靈位不許入太廟饗用香火祭祀,梓宮不得入皇陵,只許葬入妃陵,不系帝謚,後世也不許累上尊號。昭憲太后所居之地也冷落荒涼再無人打理了。
生母為昭慧太后,早逝,實為被昭憲太后所害
皇后夏氏是昭憲太后親眷,無所出,生性狠毒。昔年隆慶帝獨寵舒貴妃,冷落六宮,夏氏因妒生恨,在舒貴妃日常飲用的紅棗蜜中下了鶴頂紅,事敗后被昭憲太后袒護才算掩飾了過去。後來夏氏又意圖謀害玄凌和尚在幼齡的六王,故意趁玄凌帶著六王玩耍時弄鬆了兩人常攀玩的地方的石頭,想借玄凌之手摔死六王,一箭雙鵰。隆慶帝忍無可忍,不顧昭憲太后養育之恩,終究還是廢了夏氏,移出紫奧城別居,三月後,廢后幽憤難抑,墜井而死。
舒妃→舒貴妃→舒貴太妃→沖靜元師,金庭教主→昭舒太后。
舒貴妃得幸於隆慶帝,二人情意深篤。奈何隆慶帝嫡母昭憲太后不滿於舒貴妃招人非議的出身,不許其在紫奧城冊封,曾被昭憲太后拘禁在翻月湖中央的無梁殿。隆慶帝便召集國中能工巧匠,在太平行宮築桐花台迎接舒貴妃入宮行冊封嘉禮。直至昭憲太后薨逝,舒妃誕下六皇子玄清,才在紫奧城中加封為貴妃。隆慶帝駕崩之後舒貴妃自請出宮修行,玄清由太后朱成璧撫養。後來被玄凌遙尊為沖靜元師、金庭教主。
舒貴妃是擺夷人,原名移光,後為了進宮,隆慶帝叫她寄養在知事平章阮延年名下,取名阮嫣然。
侍女積雲。有隆慶帝特賜的特賜一琴名“長相思”、一笛名“長相守”為定情之物,特製的三件金縷衣。
《周史》記載:妃阮氏,知事平章阮延年女,年十七入侍,帝眷之特厚,寵冠六宮,初立為妃,賜號舒,十年十月生皇子清,晉貴妃,行冊立禮,頒赦。儀制同后。帝薨,妃自請出居道家。
汝南王玄濟生母,博陵侯幼妹,出身高貴。曾經很得隆慶帝寵愛,後來因博陵侯造反受到牽連,又嫉妒舒貴妃得寵而口出怨言,逐漸失寵。病逝后無追封,直到多年後玄凌迫於形勢,為穩定汝南王,下旨追封其生母玉厄夫人為思肅賢太妃,遷入太廟供奉香火,汝南王謀反失敗之後,被褫奪封號,並遷出太廟。
琳妃→太后→昭成太后,純元皇后朱柔則和溫裕皇后朱宜修的姑姑,隆慶帝第二女真寧長公主、第四子玄凌生母,清河王玄清養母,隆慶帝時為琳妃,美貌僅次於舒貴妃和玉厄夫人,智謀卻遠在二人之上。與攝政王有不倫之戀,隆慶帝死後在攝政王的幫助下扶助其子玄凌繼位,自己則成為太后,趕走舒貴妃,收養其子清河王,並親手誅殺攝政王,太后鐵腕無人敢違抗,后病逝前親口下詔朱氏不得出廢后。
魏王府侍妾-晰憫德妃(追封)。為隆慶帝在魏王府的寵妾,頗得寵愛,生隆慶帝第一女樂安長公主,皇次子(早夭)之母,未入宮即病死。隆慶帝登基后追封其為德妃,謚號“晰憫”。
隆慶帝長子岐山王玄洵生母,在諸太妃中身份尊貴自然不言而喻,隆慶帝駕崩后尊為欽仁太妃,后玄凌為祈太后安康,給後宮太妃上尊號,由於清河王生母舒貴太妃尚在人間,所以尊欽仁太妃為欽仁淑太妃,居後宮太妃之首,玄凌駕崩后,新帝繼位,又尊其為欽仁太皇淑太妃,一生榮華。
隆慶帝第五子生母,第九子玄汾養母,其親生子早殤,不甚得寵,隆慶帝駕崩后尊為庄和太妃,后玄凌為祈太后安康,給後宮太妃上尊號,尊其為庄和德太妃,玄凌駕崩后,新帝繼位,又尊其為庄和太皇德太妃,一生榮華。
隆慶帝第九子玄汾生母,原本是綉院的宮女,出身微寒,容貌既遜,性子隨和,不甚得寵,終隆慶帝一朝,其位份不過是恩貴嬪,兒子由庄和太妃撫養,隆慶帝駕崩后,母憑子貴尊為順陳太妃,后玄凌為祈太后安康,給後宮太妃上尊號,因其出身寒微而只是加以禮遇,未賜封號,直到其子玄汾成婚時才加封為順陳賢太妃。玄凌駕崩后,新帝繼位,又尊其為順陳太皇賢太妃,一生榮華。
岐山王,欽仁淑太妃之子,雖為隆慶長子,但喜愛玩樂,無政事野心,也算是安穩一生。
早夭。晰憫德妃之子。
汝南王,隆慶三子,玉厄夫人之子,起兵造反,后被玄凌肅清。
乾元帝,隆慶四子,昭成太后朱成璧之子,真寧長公主之弟。
清河王,隆慶六子,舒貴太妃阮嫣然之子,深得隆慶喜愛,與甄嬛相愛,后皇帝妒恨且起疑而命甄嬛親手毒殺,死後由皇三子予涵繼嗣清河王府。側妃沛國公之女尤靜嫻、甄家二小姐甄玉隱(浣碧)。
平陽王,隆慶九子,順陳賢太妃之子,後由庄和德太妃撫養,娶甄嬛之妹甄玉嬈為妻,後由養子予澈繼嗣王府。
隆慶帝長女,生母為晰憫德妃湯氏,下降狀元郎張先令。
隆慶帝次女,生母為琳妃即昭成太后,玄凌唯一的同胞姐姐,下嫁駙馬陳舜為大周駐守吉州,生育一女承懿翁主陳慧生,下嫁甄珩,後有子甄致遠。